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代法国哲学有两个明显的路向一条走向超越,一条走向内在.勒维纳斯属于前者,柏格森属于后者.事实上柏格森作为当代法国哲学最重要的本土来源之一,曾深刻地影响过勒维纳斯.然而吊诡的是,虽然勒维纳斯深受柏格森影响并对他推崇备至,但最后却走向了与柏格森泾渭分明的不同道路.那么,导致这种吊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究根问底,"为什么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是他们思想发问的逻辑起点和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各个环节及内涵的不同分析、批判和解答,使柏格森改造了传统的存在论而走向了内在性哲学,而却使勒维纳斯彻底抛弃了存在论走向超越性哲学,即作为第一哲学的他者的伦理学.而另一个吊诡则是看似"内在"与"超越"水火不容,但是他们最终却又在伦理学领域殊途同归了.这种双重的吊诡直接揭示出法国哲学某种内在的精神传承,并彰显出法国哲学自身的某种"法国属性".  相似文献   

2.
勒维纳斯思想中的"他者"产生于现象学的语境,但是它却被一种逃离现象学的愿望引导,"他者"不再作为"主体"的反证出现,而是成为主体得以存在的一个维度,显示出主体的被给予性.正是由于他者的呼唤,存在者才能出离物质性存在,才能被召唤为"主体",因此"主体"的初始位置就被安放于对他者的愧歉之中.这就要求主体面对他者时必须担负起回应的责任.责任不仅先于对话,而且限定了对话的姿态,此处主体也即"伦理主体".勒维纳斯从主体生成的角度论证了对话伦理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郑伟 《学术交流》2008,(2):23-26
众所周知,巴门尼德哲学是西方古典哲学和本体论哲学的逻辑开端,它为古典哲学的主流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后来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到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逐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传统.后经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达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三者的统一.德里达沿着海德格尔开辟的"遮蔽-解蔽的本有运作"的路径.受列维纳斯的"他者:踪迹现象"的影响,提出了"延异"的概念.当海德格尔用"此在"来颠覆一切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时候,可以说它的希望并没有落空,这场革命是由马克思来开始的,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新的本体论,并显现出的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本体论知识论的考量是哲学转向的最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哲学与其说转折性不如说奠基性导向性.笛卡儿"我思"哲学具有转向意义在于它凸显了"自我"、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它并未完成转向.康德以"批判哲学"和"先验主义"完成了笛卡儿开创的哲学转向,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变革"和将本体论从认知转向实践.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理性实体)的辩证运动"克服"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在逻辑上实现了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的终极目标,他的辩证法为哲学转向提供了武器,但被他的体系封死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黑格尔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哲学处在重大转折期,但尚未完成."语言转向"和"生存实践转向"对于哲学转向都有积极意义,但并不成功.在哲学转向中要重视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1995年 12月 2 5日早晨 ,当代最伟大的伦理哲学家埃马纽埃尔·勒维纳斯 (Em-manuel Lèvinas)先生溘然逝世 ,终年八十九岁。哲人其萎 ,精神常存。今天我们完成了《塔木德四讲》的汉译工作 ,勒维纳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将要走进汉语读者圈。《塔木德四讲》是勒维纳斯对犹太教口传经典《塔木德》的哲学释读 ,是对为他人哲学的集约性的论证。一、勒维纳斯的著述一个伟大的学者只要有一般的条件即可成就 ,但是一个伟大的伦理哲学家则往往要经过重大的磨难才能脱颖而出。190 6年 1月 12日 ,勒维纳斯出生于立陶宛一个犹太裔的小书店业主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刘松 《求是学刊》2002,29(4):38-42
马丁·布伯是 2 0世纪声名斐然的犹太教哲学家。他提出了哲学的“关系本体论” ,或者说“我—你”哲学。从我—你关系出发 ,对传统哲学的“我—它”关系进行了批判。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或关系本体论 ,是对人类生存的神学人本主义意义上的反思 ,同时也是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危机的浪漫主义的批判。他的神学可以称之为浪漫神学。布伯的哲学思想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在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中,尚未存在本体论是他的哲学大厦之基,也是他一生哲学思想的灵魂.布洛赫通过批判二元思维的机械性、静止性,批判"无人"的自然科学,指出给定存在论的危害在于抹杀了人作为精神性主体对自身、对世界的存在意义;通过批驳"不再意识",阐明尚未意识对于人存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意义,并进一步阐明尚未存在的潜在性、未完成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尚未存在本体论.布洛赫对人尚未完成生存样态的关注是存在主义的,尚未存在本体论张扬了人作为希望的主体、自我创造的主体的作用,尚未存在是布洛赫乌托邦哲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形态     
价值论是近代哲学提出而在现代哲学中得到确立的。传统的西方哲学是认识论一本体论哲学(认识论、逻辑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价值问题被狭义地作为伦理学问题提出,而伦理学又是由认识论一本体论引伸出来的。这就是由柏拉图开创,延续到黑格尔的伦理—认识平行论。它们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理念,对理念的认识产生知识,道德也是知识。传统的中国哲学正相反,是价值论—本体论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某种道德实体,天道即人道,明道的途径是修身。康德首先把伦理学提高到与认识论平列的哲学地位,即批判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对峙。他把现象看作认识论的对象,把本体看作伦理学的对象,突出了主体性,从而为价值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黑格尔以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使认识论吞没了价值论。黑格尔以后,便是认识论一本体论思辩哲学的解体和价值论的掘起。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价值理论,继之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以及存在主义诸家则建立了与传统哲学对  相似文献   

9.
李义天 《唐都学刊》2005,21(3):41-45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两种基本纲领.两者对"主体"的不同界定,导致了其在哲学基础、伦理态度、解决方案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但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归宿,即都要面对并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并不是由其中的某种"主体(性)"所致,而是由在现代性文明中丧失"主体性"的病态人格所致.故必须对现代性之消极因素展开批判,重建自由而健全的主体并以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0.
王昕 《阅江学刊》2012,4(1):25-2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各种政治较量和利益权衡中正逐步遮蔽其深层次伦理关切,导致了各种决策、理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作为"他者"的伦理关系始终没有出现。梳理西方近代以来主体性哲学传统和现代"他者"思想,将为理解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思想渊源,探讨当今气候变化问题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提供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1.
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了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强调以具有传统性、浪漫性、人文性、宗教性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重建后现代社会人类文化;"批判"所指的未来社会是后现代化,它强调以自主、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超越现代化社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科学理性批判,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本体论知识论的考量是哲学转向的最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哲学与其说转折性不如说奠基性导向性。笛卡儿“我思”哲学具有转向意义在于它凸显了“自我”、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 ,但它并未完成转向。康德以“批判哲学”和“先验主义”完成了笛卡儿开创的哲学转向 ,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变革”和将本体论从认知转向实践。黑格尔以绝对精神 (理性实体 )的辩证运动“克服”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 ,在逻辑上实现了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的终极目标 ,他的辩证法为哲学转向提供了武器 ,但被他的体系封死了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黑格尔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哲学处在重大转折期 ,但尚未完成。“语言转向”和“生存实践转向”对于哲学转向都有积极意义 ,但并不成功。在哲学转向中要重视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3.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方法论是他的全部文化哲学思想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文化哲学理论的基础.在这方面,卡西尔继承了新康德主义的传统,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了研究:第一个层面是对现代物理学方法的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反思;第三个层面是对启蒙哲学精神的探讨.其中,第三个层面是卡西尔文化哲学方法论研究的目的.据此,文章以卡西尔第三个层面的思想为重心,以他对维科和赫尔德文化哲学方法的评价为主线,分析文化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逻辑结构,指出文化哲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建构历史理性,并论述研究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化文化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5):85-89
在哲学上,20世纪发生了语言哲学的转向,哲学家们纷纷抛弃以往的认识论探讨,转而研究语言问题。在欧陆哲学中也有这样的趋向。海德格尔和勒维纳斯的语言观分别代表了两种典型的思考维度,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角度,分析两位哲学家思想的基本差异,在此基础上表明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方基督教本位主义思想与全球多元宗教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紧张关系,继承宗教改革思想传统的基督教哲学家希克提倡多元主义的宗教观以化解这种紧张关系.他从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中发展出"实体自身"的宗教本体论,从佛教觉悟成佛的传统中发展出主体性的多元救赎论,这两者有机的结合便构成了他的实体论的多元宗教救赎思想.这个具有新启蒙思想特色的宗教观既契合于基督教自身的改革传统,也为正在兴起的世界宗教平等对话和已签署的<全球伦理宣言>提供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思想就有了主体思维的萌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高扬"人性"的旗帜塑造了人性解放的主体性人格,以新的方式提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从"怀疑"入手,用"我思"确定了"我在"的主体性地位,宣告了近代主体性原则的正式到来.与主体问题一同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逐渐演化为主体不断膨胀与客体不断边缘化.主体性的过度泛滥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声势浩大的主体性反思与批判活动随之开始.20世纪西方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反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主体性问题,但最终他们发现自己走了一条过犹不及的道路.与后现代主义全盘否定态度不同,主体间性理论对主体性问题的反思是一条调和路线,但其调和的结果也难遂人愿.如何面对主体问题,是坚持、还是消解、抑或是调和,痛苦的抉择摆在面前.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困境之处,勒维纳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围绕"他者"问题提出了全新的主体现,将为"他者"的责任赋予主体,重新构建了主体性,即一种具有强烈伦理性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王志成 《浙江学刊》2004,(1):179-182
本文通过辩论证明当今不再可能存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之类的东西了;宗教哲学不需要一个本体论基础;人们对宗教哲学本体论的设定不可能基于任何宗教传统的经验根据,因为宗教经验本身是由宗教哲学的语言规定的;宗教哲学不是揭示任何宗教传统的真理,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他不仅探讨了宇宙的本体及其运动规律,而且对社会政治和人生伦理亦提出了不同于儒家的深刻见解,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老子思想的形成,同他的否定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老子正是用否定思维方式建立起他的整个思想体系,而且也正是这种否定思维方式奠定了老子哲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本文拟就老子的本体论、宇宙观、方法论、认识论、伦理观、政治思想等方面对其否定思维进行探索,这对于进一步挖掘和研究老子的思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本体论上的“无” 老子哲学不同于孔…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方法论内在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批判,建构了以社会个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把生产形式作为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特定社会形态下政治哲学范畴的历史性规定;他提倡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经济学方法论,否定了从直观的现实出发落脚到抽象理论体系建构的政治哲学思维进路,也否定了黑格尔式的思维或绝对精神的观念逻辑任意组装社会政治现实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运用的方法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哲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实现了政治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重视斯多葛派伦理学的理论贡献,但受剜于将伦理学视为哲学一个分支的解释框架,因而难以深入挖掘其哲学指归.诚如列维纳斯所言,伦理学是第一哲学.斯多葛派的伦理学也是如此,并以oikeiosis一词为理论出发点探讨人如何成就主体自身.oikeiosis本意即为回归精神家园.因此,人如何安身立命是斯多葛派伦理学的指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