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帆  康洁 《理论界》2007,(8):64-65
公共管理是一种服务性的活动,利他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本质特征。由于公共管理管理主体存在形态及个体差异,利他的动机和程度是有所分别的。本文认为,政府行为是纯粹的利他主义;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属于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工作于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人员的利他行为属于利他主义的特殊形式"制度化的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2.
史砚湄  陈东勇 《学术论坛》2007,30(11):33-36
经济利他主义具有底蕴深邃的意旨.在经济哲学的视野中.经济利他主义的非理性通过利他意向、情感等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经济利他主义的理性则表现为人际博弈中的利他实践理性,这是一种通过影响他人预期进而实际影响其选择的动态策略.非理性和理性的认知路径将全面敞开经济利他主义的问题境域,盈溢其特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利他的社会行动,既不是奉献型的,也非完全互惠型的,而表现出制度化利他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制度提供的资源和规则为社会工作分别确定了支持的向度和制约的向度,从而使得社会工作者个体经济理性行为转化为具有终极关怀伦理意义的集体价值理性行为。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利他主义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能够从整体和结果上保证社会工作的公正性。然而,我们也要注意摆脱对制度驱动的利他主义的过分依赖,寻找多元化的创造和发展社会工作助人利他行为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以“经济人”(利己人)作为一个基本假说,但人类行为的利他主义问题并未消失在经济文献之中。本文拟在论述利他主义的经济学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他与利己互动的新经济人范式假说,并通过模型的建立,论述了利他主义稀缺的机理以及政府调节对“利他主义稀缺品”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需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功能,构建出利他与利己互动下的新经济人范式,从而根本摆脱西方经济学中作为“最大化行为”的“自私人”的思维模式,真正走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5.
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消费主体利己本性的合理性,并分析消费利他主义的前提、行为及其结果,试图以消费为媒介,探究人类完整的利己、利他和互利的本性。  相似文献   

6.
利他主义的科学诠释与文化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进化出来的人类心智和人类行为不仅与自私心相容,同时也与利他心相容.利他主义是人性的一部分,不需要违背人性去凭空创造,只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去发掘,让其发扬光大,成为维系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因此,当今社会不仅要大力提倡利他主义美德,还要科学诠释利他主义的内涵和有效的传承机制,突破利他主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框架,树立利他主义的新理念,以推动社会规范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化解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利他主义稀缺与新经济人范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以“经济人”(利己人 )作为一个基本假说 ,但人类行为的利他主义问题并未消失在经济文献之中。本文在论述利他主义经济学涵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他与利己互动的新经济人范式假说 ,并通过模型的建立 ,论述了利他主义稀缺的机理以及政府调节对“利他主义稀缺品”生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助博弈论,生物学家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对超出亲缘范畴的各种形式的利他和合作诉诸互惠利他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特里弗斯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阿克塞尔罗德对模型的修正、史密斯和普瑞斯的进化稳定策略等一系列互惠利他主义的解决方案。互惠利他理论合理解释了非亲个体的利他和合作行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但同时互惠利他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它过度窄化了自然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上的利他主义是指个体为另一个人的财富或权利牺牲自己财富或权利的行为。深受达尔文主义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将"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作为研究对象固有的行为范式。但是,这种范式一旦应用于具有明显公共物品属性的环境资源配置时,其天生的弱点就显露无遗了。本文通过重构产权主体行为范式,论证具有利他倾向的产权主体是突破环境权实现困境的唯一有效途径。利他者的利他行为可以有效破解环境权在界定、保护和转让方面的困境;这种行为范式不仅是存在的,更是可复制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利他行为,利他者角色的承担、背叛者的惩戒、合作者的补偿和利他行为的复制是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服务中,服务者的主观目标和动因是个人目的和个人利益,企业所考虑的也是自身的收益和利润。追求个人目的和利润之行为不仅是应当的,而且具有正当价值;允许个人按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行动,允许人们追求自身目的,也不是自私自利。只承认客观结果意义上的利他人或小团体中的利他主义是不够的,市场服务中也存在目的意义上的利他精神。市场系统和一般抽象规则是调节个人服务行为的两类方式,对规则的遵从是调适之核心。  相似文献   

11.
互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逻辑主题。互惠机制形成于利己与利他混和动机的博弈制衡,基于形式互惠囿于利己困境而产生的根本性难题,本文提出,必须突出经济利他主义的“道德生产力”主动性,推动由形式互惠向实质互惠的过渡,而以人性高越精神的张扬为规范性约束战略核心的利他实践理性,正是实质互惠的建设性源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民关系演变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研究利他意愿的差序格局,厘清在公共性转向与个体化崛起的时期,陌生人社会道德范式的边界和制约因素,拓展对选择性利他行为的认知.通过2013年在南京市随机抽取809名市民进行电话调查,剖析公民利他行为倾向的心理形态,并研究“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如何调适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张力.研究发现,利他成本削减正向意愿,助人倾向的审时度势消解了道德认知的整体图景,呈现多层级的分殊特征,利他倾向呈现非均质分布和梯度变化的差序影态,可视为转型社会凸显个体化趋势下的自我保护策略,短期内纾解了自利与利他之间的张力.“差序利他倾向”将善行的边界在道德成本与道德义务之间进行均衡调节,实现个体化与公共性的有效衔接从而延伸善行的边界,在陌生人社会中架构互惠利他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3.
利他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使命的根本,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利他性并不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人性中利他概念及理论上的争论,并对相关理论家、哲学家对人性本为自私所做出的似是而非的辩驳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人性自私观应该修正为利他主义发展的土壤。一旦利己主义的理论霸权被打破,并且利他主义动机被允许纳入动机理论范畴,那么垂死的关于非利己动机的社会科学理论就会迎来春天,社会工作的目标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4.
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本谦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123-140,207
对利他主义救助进行法律干预,应着眼于提高救助收益或降低救助成本。可以设想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设定关于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义务,对见危不救实施惩罚;为救助行为提供法律保护,包括减免救助人因疏忽大意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加重被救助人起诉救助人时的举证负担,以及惩罚被救助人的诬陷或讹诈行为;赋予救助人赔偿请求权,或由政府给予奖励。分析表明,赋予救助人以求偿权不如由政府奖励救助行为;对救助行为提供法律保护优于为救助行为设定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15.
利他主义行为的理论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他主义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阐述了利他主义行为的本质,从理论上对利他主义行为的源起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利他主义行为的研究意义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是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过去人们往往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各执一端 ,而忽视了互利在社会价值关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应当超越利己与利他、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两极对立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互利原则 ,促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磊 《学术探索》2004,(4):42-46
公益活动不仅是志愿者的利他主义行为,而且负有组织和动员公民的爱心为最需要者做好事的任务。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缺失必然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招致公众的不满,资源的减少,损害公益活动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因而,必须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8.
自利和利他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深厚的人性根源。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的交换、竞争特征,使追求自利成为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但经济行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必须以利他为前提。利他不但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价值追求。在市场经济实践中,要达到自利和利他的平衡,互利双赢是基本的经济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互惠利他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解决"利他主义难题"的基础上,学者们分别从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等视角对互惠利他行为做出阐释,呈现出不同理论内容、理论特征及研究走向。在互惠利他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个人发展、企业盈利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上,为理解社会现实生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与市场规范冲突的测试情境中,观察公益成本、决策场合在行为规范影响公益意愿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低成本、高社会化场合条件下,公益意愿最高;在低成本、低社会化场合条件下,公益意愿次高;在高成本、社会规范条件下,公益意愿次低;在高成本、市场规范条件下,公益意愿最低。引入场合和成本做调节变量,可显著提高对利他选择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