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首届平衡论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1月 5日在北大召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 ,共同探讨当前备受关注的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存并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平衡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继兴就应用哲学平衡论作了充分阐释。他认为 ,平衡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平衡论的基本观点则包括 :世间万物无不处在动态的平衡与不平衡之中 ;事物都有保持和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 ;事物的理想发展有赖于科学的运行机制 ;对立面的存在有弊也有利 ,辩证施治则事半功倍 ;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运动观是布哈林建立其平衡论的基础。无论自然界和社会, 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平衡即寓于不平衡之中。平衡与不平衡都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并且,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所决定,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布哈林的平衡论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里发表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是相平衡的”一类的观点是过于乐观和简单化的。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人类文艺的发展从“质”(永久的艺术魅力)方面讲不是一种不断的进步。平衡论、不断进步论忽视了经济繁荣对文艺发展影响的复杂性、负面牲。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出现迂回曲折的现象,但总是朝着其内在规定的方向发展,是所谓“螺旋式”。这是不错的。问题是过去我们总认为事物只朝一个方向发展,总认为世界上可行的方案只有一个,并且总认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把我们的认识和认识活动,自己给束缚起来,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僵化的东西。例如,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上,认为公有制就是“一大二公”,而不承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存在多元化多层次性;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总认为只有一种模式是正确的,而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本身可以根据各国的国情有多种模式;因而世界上究竟谁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谁是标准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争来争去,争了几十年,谁也说服不了谁。  相似文献   

5.
现代行政法“平衡论”通过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互动实现平衡,但是在涉及主体之间、行政与环境关系、执行中所导致的结果等方面并不平衡,其提倡的以民制权论在目前可行性也不强,经历着后现代冲击的行政法也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布哈林的平衡论。布哈林的平衡论应该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的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至少也应该看作是系统论的最初萌芽。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理论高度构成了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布哈林关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是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在经济领域中的基本运用,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在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云综合平衡论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丰富和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之中。陈云综合平衡论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要在稳定中增长,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要保持总量平衡和主要结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发展;要处理好民生和建设的关系;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并优先确保农业发展等。陈云综合平衡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具体结合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陈云综合平衡论对我国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自从1956年以来,马寅初接连不断地发表了几篇文章,画了几个“团团转”的圆圈,并且名之曰“团团转综合平衡论”。马寅初自称写文章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帮助青年读者理解政治经济学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则——综合平衡和按比例发展规律”;有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平衡论学说逐渐在行政法学界成为一种主流学说。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平衡论目前仍存在着在理论的深层次和现实的规范意义上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完善的问题。本文从行政强制执行这一行政法重要制度的角度,以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执行权限和执行程序等三个层面。用平衡论的观点,分析行政强制执行中“行政权与公民权平衡”的现实性和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税法的平衡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法平衡论对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依法治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法治税”既不能依“治民之法”,也不能依“治吏之法”,只能依“平衡之法”;合理配置征纳双方的权力 (利 ) ,就可能使纳税人享有的宪法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在总体上能与税务机关享有的充分而强有力的征税权相抗衡 ,只要双方积极行使在总体上能与对方相抗衡的权利 ,税法便会在这两种张力下形成平衡 ;另外 ,税法的平衡还应该注意授权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这一范畴出现的,和即适合,即聚集不同事物而取得平衡。平衡即统一,所以,和亦即合“多”为“一”。和谐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中的三句话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六个方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安民富民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平衡论——和谐社会的另一种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论作为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演变,理论界及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一创新性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现有语境下认识平衡论的价值、作用以及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平衡论者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文章从平衡论与和谐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平衡论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平衡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考量进行论述,并从未来的前景观看,指出其对构建国际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进而论证了平衡论必将走向世界法学,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对世界法学基础理论作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命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对"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等范畴的含义的特别梳理,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是在平衡论的前提下谈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事物的外部原因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对前者提出的一些事例却作不出有充分说明力的回答。对事物及其发展原因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分析以后,我发现,必须对事物的构成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发展的原因作出科学的论断。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缺陷,就是没有认识到事物有两种不同的构成状态,不知道事物之“内”和“外”的界限在哪里,因此也就不能完满地解决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  相似文献   

15.
6月25日《团结报》上刊登生林、远文的题为《不平衡论》的文章,就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使用等方面的不平衡现象,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阐述了他们的意见。 不平衡现象到处可见 从大的方面来说,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以1992年为例。工业总产值,广东省为3479.4亿元,上海市为2429.3亿元,湖南省为1006.8  相似文献   

16.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不管谁承认不承认,既然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有同它不同或对立的东西”。现代,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形态,因而也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在矛盾对立中并存发展、相互影响的格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左”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同时也承认物质世界存在着相对静止状态。平衡和不平衡,是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状态和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过“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螺旋式、波浪式地前进运动。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伟大  相似文献   

18.
关于艺术发展这一论题所涉及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学的重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对此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建国以来,文艺、美学界对不平衡理论的研讨一次比一次深入,取得了可观的理论成果,但何谓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马克思怎样论述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学界同人至今没作专门研究,以致影响对不平衡理论中一系列问题的科学把握。例如,有些论者并未深究何谓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为什么会出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竟以为“平衡就是相适应,不平衡就是不相适应”,甚而以为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是一条根本规律,“表现为必然的发展”,似乎应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总原理的地  相似文献   

19.
我阅读了各方面对我的两篇平衡论所有批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我很好的机会重新研究一番,为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篇平衡论是在1956年下半年写的,适在“八大”第一次大会开会之后,我是光荣地列席这次会议的,很重视“八大”的文件,几乎无文不读,尤其是很重要的文件。我先研究了周总理在“八大”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的发言和李先念副总理的发言,而后再动笔写我的第一篇平衡论,这三位同志的报告和发言决定了第一篇平衡论的格式和内容。同时那时收购工作上的压级压价的作风很流行,故195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以《不准压级压价》为题的社论我也利用了。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区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惠及谁”的问题目前,在社区建设中,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群众参与不够。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率较低,当然对社区建设的满意度也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好社区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惠及谁”的问题。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在社区层面表现为多样化的需求。开展社区建设必须认清居民在社区的共同利益,找到居民在社区多样化需求中的交汇点、共同点。只有把社区建设真正变成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事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