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授权、日益完善的法律规范和民众对于经济发展成就的认可等方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暴露出愈来愈多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地方政府不当经济行为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社会影响逐步凸显出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强烈不满,从而形成了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合法性的挑战.面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化困境,地方政府应从公民自治组织、社会舆情、政府自身等层面提升其经济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是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是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财政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实现财政的纵向和横向公平、政府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均等化。但是,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政府间事权划分不合理;政府间事权与政府财权、财力不匹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法治化程度不高。这可通过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体系、科学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优化政府间事权与政府财力的匹配关系和规范政府财政行为来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收入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的产物。土地财政收入在繁荣我国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制约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了贫富差距,积累了财政与金融风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应该从完善体制入手,规范土地财政行为,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在分析其制度变迁路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由此做出的行为选择进行探讨,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级地方政府的竞争、财政预算压力及预算软约束是推动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推手.需要通过转变地方政府竞争体系,发展主体地方税种,改革我国现有的土地征用和出让制度等措施从源头上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关注的是为何要实行财政分权,如何分配众多的财政职能.而现代的财政分权理论则侧重研究财政分权的制度设计,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对政府行为的正向激励作用.我国的财政体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职权划分和行使还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应该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在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财政分权制度,清楚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建立科学、透明、规范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行为效率和效益,促进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对城市化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财政对城市化的正负效应,对于实现持续的城市化动力源泉与土地财政的兴利除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资源对于城市化的承载关系,从土地财政形成的社会背景、驱动因素与土地产权征收补偿制度及政府行为角度出发,系统论证了土地财政推动城市化的有效性.采用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际验证了土地财政与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之间的依存关系.由土地财政推动城市化产生的负效应,包括被征地农民的直接经济生产与间接社会保障价值受损、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导致的土地粗放利用、助推房价非理性快速上涨并积累金融风险、使“后土地财政时期”城市化发展陷入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建立与地方政府城市事务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增强城市集聚效应、征收保有环节的房产税、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破坏式行为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土地财政推动城市化负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执政合法性的实质是公众对现实制度和权力的认同、支持和忠诚程度.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必须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公众利益满足的公平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现行财政体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扩大、政府收支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严重侵蚀着执政合法性基础.必须按照体现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化的原则,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现状难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财政农业投资水平较低和结构不合理、财政农业投资与WTO要求接轨尚需时日、现有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难以规范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和对其他投资主体诱导不足等。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建立财政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与科学决策机制 ,采取建立、健全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运用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资改变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激励与约束结构和净收益核算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行为屡屡失范,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外部的制度环境是成就其形成的关键因素.这种外部制度环境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制度有漏洞,二是目前“批发零售”式的用地审批制度也有漏洞,造成了地方政府土地失范行为有机可乘.将涉及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审批权上收至国务院,改变现行的“批发零售”式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是完善制度、遏制地方政府土地失范行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设用地供给十分紧张的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由于农地产权主体虚置及征地制度的固有缺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规划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重“增量”而轻“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强化土地规划在引导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在全国展开,引发了诸多弊端。在此背景下,基于“诺斯悖论”理论,从分税制改革动因、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土地产权制度、转型期地方政府典型的“经济人”行为特征、“路径依赖”对以土地出让为主的地方财政获取模式的强化作用方面,分析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征用制度、科学划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土地财税收益的分配关系、地方政府向“城市公共治理者”角色转变、建立科学全面的政绩考核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土地管理缺乏必要的公众参与,"以租代征"等违规占地问题突出,政府管理部门违法批地现象频发,解决土地纠纷的机制和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其原因有法律方面的、政策方面的、机制方面的,还有利益驱动方面的。探讨国外征地制度的特点,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问题;原因;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央针对房地产市场连续实行严厉调控以来,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得以遏制.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却频频以“试探性救市”措施寻求政策“微调”空间,凸显地方政府根源于“土地财政”的窘境.实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之转型,必须优化和增加制度供给,建立财政风险分散机制,打破对非规范、非正式财政路径的严重依赖  相似文献   

14.
“营改增”政策虽然目前为企业带来税负的下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导致地方政府乱收费及预算外资金的出现.“营改增”政策的负效应源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弊端,这些弊病中最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负债、权力失衡与失控.“营改增“政策初衷的实现有赖于健全的财政分权制度.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我国财政分权制度,即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权、财政支付责任等,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是决定公共财政活动的根本前提,公共财政是政府职能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因此,从公共财政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联性出发来反思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能路径无疑是个新的分析视角.为此,务须在深入透析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几大财政"瓶颈"基础上,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来加快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而在体制上如何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通过公众参与来建立科学的公共预算制度以及确保新体制在法制框架下的有效运作则是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所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阐释学界对中国土地制度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土地"涨价归公"的制度和理念是否合理,而对"土地财政"的构成和规模展开充分的经验分析,是论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主要由土地出让金、土地税收和土地规费构成,具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以土地税收收入为辅的特点,是一种混合性质的公共收入.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急速增加,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兼有地租、税收和金融性质,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严峻的金融风险和政府性债务问题.土地财政是中国实现土地"涨价归公"的独特方式,但是土地"涨价归公"的理念是一个世界通则,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很弱;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涨价归公"的具体制度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理理念特别适用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它强调政府依靠公众的力量保护环境与生态和公众对政府环境管理的支持与监督.论述了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环境权利,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地土地征收制度尚不完善,以致土地征收事件频发,不少地方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阐释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相关理论,为土地征收提供合法性依据。指出了土地征收中的现实问题及引发的不良后果,进而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合理建议: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制度、法律等各方面综合考量,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土地管理建立了较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建立了受法律严格保护的土地产权体系、建立了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立了极富特色的土地开发保护体系,并具有通过立法使土地经济活动行为法制化、通过经济计划使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化、通过财税政策使土地资源利用高效化、通过社会公共组织的运作使土地市场行为有序化、通过公众参与使土地利用规划民主化等特点.借鉴英国先进的土地管理经验,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健全土地开发利用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规划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全面审视中国渐进性制度变迁过程,分析了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激励和政府行为选择,并以广东省的实际数据佐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因此,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