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唐传奇无疑是来自于前代的文体,该文体获得娱乐精神从而性质发生转变显然有深厚的原因:一是唐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前代“小说”之精神。先秦以来民间就存在着“小说”(说故事以求娱乐)传统,这类故事形成文字后就被收录在“小说”名录之下。唐传奇的产生过程,证明其确实继承了“小说”传统。正是“小说”娱乐精神融入叙事性的杂史、杂传以及宗教宣传,才改变了后者的文体性质,使得它们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传奇”。  相似文献   

2.
唐人除了在拓宽创作题材、丰富思想内容等方面促进小说文体趋于成熟外,还着力在叙事艺术上使小说文体逐步完善.为反映较前代更为繁杂丰富的社会内容,唐传奇作家刻意经营了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唐写梦小说的叙事时间更有着自己突出的个性特征善于通过将梦事时间与现实时间进行对照、融合,从而在一种差距效果中透露出小说蕴涵的创作观念和主旨.  相似文献   

3.
东干作家阿尔里·阿尔布都创作的小说《惊恐》与唐传奇《三梦记》中的"刘幽求故事"有着惊人的相同故事结构,两者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色彩。东干小说作家是在苏俄文化环境中开始文学创作的,通过比较,依然可以看出东干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之间的继承关系。东干作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前苏联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章;另一方面通过东干民间文学,尤其是通过东干民间说书人的表演可以接触中国传统小说。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文体的独立,既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有小说文体自身演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唐代小说观念发展这一内部原因。唐代小说观的发展体现在二个方面,首先是纳小说于王官系统,与《诗》、《传》并提,从而导致对小说叙事本性的张扬;其次是唐士人文化消解了小说的史性及确立了小说的本体性,在此基础上唐传奇文体独立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韵文叙事和散韵结合的文学传统。汉魏六朝小说中的韵文就已经具备了多种叙事功能。韵文在唐传奇中的功能更为丰富。唐人不但"有意为小说",而且也有意识地开拓了韵文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独立"之始,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以散韵结合为主要标志的多体浑融的文体形态。宋元时期的文献证明话本更多地是向更为成熟的唐传奇学习。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互相影响使古代小说固有的散韵结合的叙事传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使韵文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宋元之后,随着占主流地位的小说语体的转变,小说的文体特征虽然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散韵结合这一特征却一以贯之。否定早期小说中韵文的叙事功能,认为叙述者大量引入诗词,并以此作为叙事手段肇始于宋元话本小说的观点其实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下半叶至今,武侠题材小说的创作极度繁荣,蔚为大观。如果考察它在小说史上的源流,则必定追溯到唐传奇。唐人"始有意为小说","文采与意想"皆有可观,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座高峰,而"侠客"正是唐传奇三大表现题材之一。中晚唐时期士人对侠客题材产生浓厚兴趣,塑造了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并对后世的武侠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类型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中唐以前和晚唐时期传奇小说中的侠客形象。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与唐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而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鲁迅不仅站在理论家的角度研究了唐传奇的成就和特色 ,而且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 ,在他的创作中多方继承了唐代传奇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百年"在唐传奇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机制,在小说理论上具有独特的叙事意蕴,表现在:服务于奇异叙事,彰显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现实人生的梦幻感与悟道的神秘感;蕴含深沉的历史感,表现出对史传文学的依赖性,彰显了"信实如史"的小说创作理念;构建整体性时间意识,形成高远视角审视大千世界,呼应天人之道的圆转结构。  相似文献   

9.
传奇这一文体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可借鉴的古典小说叙事资源之一,其中的唐传奇通常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它的叙述模式、文体风格、和审美趣味等对"寻根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内在影响。从拟用传奇文体的合理性和学理性、如何在实践中承续传奇叙事以及对这一文体实践的功过得失等层面上,"寻根文学"重新处理了文学与传统的关系,这种有选择、有目标的文学实践充满着文体自觉和逻辑思辨,成为当代文学汲取古典小说叙事资源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传奇"小说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小说叙事模式,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略的继承与沿用,使得"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诸多的与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相悖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妨碍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在"红色传奇"叙事中的充分发挥,从而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红色传奇"小说在当时情形下的政治意识形态"软肋",并进而决定了此类小说在当代十七年文学演变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肖敏 《南都学坛》2009,29(4):41-45
"文革"地下手抄本小说是"文革"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现代启蒙色彩的小说,一类是传奇娱乐类的小说。从传抄的广泛程度来说,带有传奇娱乐色彩的手抄本小说往往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学意义。在"文革"的现实文化语境中,这类传奇娱乐类手抄本小说着意表现反特斗争,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叙事框架之下表达凶杀、恐怖、侦探等内容,着意渲染情节的刺激和气氛的恐怖,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文革主流小说所匮乏的。从人物的塑造来说,"文革"地下手抄本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品性要更远地游离于革命英雄人物的"纯粹"要求之外。"绣花鞋"和"梅花党"等故事的传抄和流行,显然与"文革"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和"文革"期间大众文化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就传播机制来说,"文革"地下手抄本小说是通过人工抄写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本身就有某种神秘色彩。同时,"文革"传奇娱乐类小说的流行,也是对文革压抑人性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僭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唐传奇内容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产生于史学氛围中唐传奇身上所带有的史学印迹。一、记述神仙怪异故事的唐传奇,有许多是在实录社会传说及前代典籍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而写就的,这也是史家“实录”的一个反映,在历代史书中都有体现。二、记述社会生活中真人真事的唐传奇,目的则是为了补正史之不足,同时也是为了体现“寓褒贬,刑警恶”的史学传统。这两方面都带有史学印迹。  相似文献   

13.
“传奇小说的产生,既有其自身特有的渊源流变,也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外在原因。作为传统强势文体的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对唐传奇的发展乃至兴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该文从传统诗歌对传奇小说的影响,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歌咏传奇小说的情事,以诗歌入小说或以歌行与传奇相配合,传奇的创作主体、男主人公等方面来说明诗歌为唐传奇提供了丰厚的滋养,系统地阐释了诗歌对于唐传奇繁盛传承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是西方小说文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小说"(novel)这个术语18世纪才充分得到确认.商业经济发展、读者大众化、出版商业化、政治变革、意识形态、时代精神、哲学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传奇文学、故事小说、人物特写等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构成了18世纪小说文体兴起的文化契机,并形成了18世纪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及主要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界定了宋元女性话本小说的范畴。分析了宋元女性话本小说的内容特色。通过和唐传奇中有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说明宋元女性话本小说中表现女性生活的特色。指出了宋代女性有别于前代女性的对感情的热烈追求和更加严格的贞操束缚。  相似文献   

16.
六朝志怪虽不脱"丛残小语",但在叙事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穷怪录》是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选本,其晚期优秀之作已呈现出向唐传奇过渡的明显迹象。在初唐到盛唐的百余年间,唐传奇从初创到成熟,并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卓然确立,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感应母题"是中外文学共有的文化母题。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史记载中便蕴含了"天人感应"母题。从印度传入的大量佛经及民间故事中也蕴含了这一母题。佛经"感应"故事所具有的印度神话的夸张性、荒诞性、神异性及虚幻性对唐传奇小说母题起到了很大的触媒作用。此外,佛教"感应母题"所宣扬的果报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有机融合,亦极大地催化了"感应母题"的风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在"故事""叙事者""价值观"三个层次上,分析了陈昌平小说的奇险故事、个性化的叙述以及继承、光大小说传统精神及艺术等文本特征,说明这些小说一再受文坛关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肇庆本土作家,钟道宇以小说"赏砚",通过通俗化传奇化故事的讲述、端砚美之特质的描绘、立体丰富的"砚痴"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展现端砚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进和新变中,唐传奇作出了它们自觉锐意的探索。其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向人物中心的逻辑衍进,标志着小说文体的走向独立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