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照护服务成为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当代西方国家老年照护服务在发展中,呈现出倡导多样化相结合的照护方式、重视老年照护服务需求的评估、着力增强老年照护服务质量、完善老年照护服务支持性政策等典型特征。当代西方国家老年照护服务的这些典型特征,顺应了当代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和老年照护服务需求的基本趋势,并将随着当代西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照护服务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现状的供需缺口巨大。主要原因有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以及专业人员严重欠缺等。结合不同养老模式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照护体系的成功经验,破解当下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困境的最佳路径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创建"居家照护社区养老为主的LTC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由于传统家庭照护的弱化,社区照护保障尚未完善,使得人们对机构照护的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仍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专业服务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机构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养老制度的完善、养老资金的筹集、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等为切入点,针对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所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 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 A 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 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 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 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 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银发浪潮”的来临,失能老人的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责任的缺位是导致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在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中政府责任进行反思和重构,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化,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外发达国家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随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已经成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后的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在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的供给上,无论从体制还是从政策上都十分落后,但是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却是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通过介绍目前国外对于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的现状,并从老年人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关系的角度对国外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的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目前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的最新趋势,指出家庭已经不能独立的解决养老问题,而应由家庭、政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7.
积极人口老龄化建设需从切实保障老年人健康水平出发,为应对健康养老服务挑战,社会保障、长期照护及养老服务等体系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策略。医养结合既与政策、环境及经济水平相关,又与照护服务水平以及医保及保险体系相关。应针对性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及医疗、康复、照护等各方面保障,促进积极老龄化建设。积极老龄化建设研究包括健康养老服务挑战及需求、政策法规、医疗保险、社会服务、医养结合及商业保险等内容及体系研究,积极人口老龄化建设中加强医养结合与医疗保险的需求研究,可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保障研究,引导我国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及保障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优化补偿及保障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社会背景下,机构养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养老行业的飞速发展,养老机构所涉及的纠纷案件逐年增长,养老机构正面临着照护危机。基于现有案例与数据分析,揭示目前养老机构所处的现实状况,探究养老机构照护风险的类型,发现当前养老机构照护风险主要源于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不规范且配套性规定不足、养老照护制度与老年监护制度缺乏衔接、养老机构与入住人家属存在认知差异与误解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从法律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完善养老服务合同的相关立法、配备符合老年人的硬件设施等建议,以期为养老机构建立完善的照护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日益增长的老龄健康需求共同推进医养分离向医养结合发展,未来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工作重心将由疾病治疗转向改善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参照主要发达国家整合式照护模式,思考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困境,提出构建健康养老多元需求评估体系、建设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探索整合式监管模式等对策,并通过老龄健康社区治理来推进医养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0.
发展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审视需求生成逻辑,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社会脆弱性催生了长期照护服务需要,而其经济脆弱性却影响了需要转化为有效需求。以江苏省为例,在供给侧,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增加并优化,供给能力实现增长,形成非正式与正式照护者相结合、家庭照护者为核心的供给主体格局。但是,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仍存在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的双重困境,前者与家庭供给弱化、政府供给相对不足、市场和社会组织供给乏力有关,后者表现为供给分布方式、内容、质量、层次和空间与需求相脱节。破解当前困境,应增强行业数据监测体系建设,推进需求侧管理和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老年长期照护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治理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在构建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体系的过程中,性别议题应该受到充分关注。实证研究表明,老年自理预期寿命具有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自理预期寿命总体不如老年男性;低龄老年女性在自理预期寿命的改善方面略有优势;老年女性自理状况的人群队列差异始于更早年龄段。这一研究结论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政策制定具有启发意义:应重视老年女性的长期照护需求特征与偏好;应尽快开展面向低龄老年女性的"医、养、教"相结合的健康计划;应加强研究和探索以女性互助为理念的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供给模式,如盘活社区女性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面向女性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应优先针对女性制定"全周期、多支柱"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服务与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刊特邀邓微、张云英、成志刚教授就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笔谈。邓微认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及保障水平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欠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为此.应基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模式,推进城乡养老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强化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四位一体”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张云英基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日增,而长期照护资源短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完善农村老年人“四位一体”长期照护体系、应对银色浪潮的构想: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多方联动和合作提供包含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政府主导资金筹措和政策制定,社区作为服务体系和链接资源的主要载体,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家庭承担具体服务。成志刚基于湖南的调查,分群组和项目就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身体状况好、高中文化程度、养老担忧度低、新农保政策认知度高等群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参保农民对新农保中的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捆绑政策、政策宣传、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等项目满意度普遍不高。为此提出了修正捆绑政策,优化筹资机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层宣传,提高政策认知度;培养经办队伍,提高经办服务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是中国21世纪的重要人口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基本问题。在老年负担日益加大、养老资源面临诸多困境、老年照护能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如何根据积极老龄化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探索和构建多元化智慧养老模式,引导和鼓励智慧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研发和推广老年智能产品,加强和推进老年环境适老化、智能化建设,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加强和提高智慧养老队伍素质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必将成为满足老年多样化需求、推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子女支持能够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子女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护能够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将两种子女支持行为同时纳入模型时,虽然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生活照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通过分组回归和引入交互项的检验,发现男性和中低龄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反应更加敏感,子女生活照护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和年龄异质性。因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建议加强家庭支持体系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子女支持资源,促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养老服务在解决因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家庭比例不断升高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区养老服务不仅可使老年人居住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照护,且收费低廉,经济实惠,很受老年人的欢迎,也适应我国"未富先老"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国外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的社区养老服务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病的预防、治疗、照护需要卫生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紧密协作。加拿大魁北克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卫生与社会服务发展,于2005年建立了集预防、治疗、照护为一体的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为主导的三级服务体系架构,慢性病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对加拿大魁北克省卫生与社会服务一体化供给的架构体系的介绍,提炼卫生与社会服务一体化成因,为我国健康战略下卫生与社会服务一体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为了整合长期照护资源与医疗照护资源,出台了长期照护制度,但是由于筹资体系的分割、医疗照护和长期照护定义的复杂性、医疗照护和社会照护中所强调的不同的原则以及价值观、医疗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隔阂等原因,医疗照护和长期照护资源之间很难被整合。因此各国出台了各种措施对资源进行整合,包括长期照护供给者之间的整合、加强医疗人员与社会照护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采用一站式服务、实行跨学科的评估方式、整合住房与照护资源。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发达国家在实施长期照护制度过程中整合资源的措施对我国无疑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OECD长期照护现状的考察和分析,为构建我国长期照护体系提供参考。由于OECD国家长期照护经费支出逐年递增,几乎所有成员国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与长期照护相关的政策和相关服务项目。许多国家通过提供现金服务、因特网等信息传播系统、供方之间的市场竞争增加受益者的选择范围,并加大对社区及居家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照护者,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让家庭充分发挥照护亲属的责任;对长期照护资格审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主要包括评审程序、受益范围及服务项目等,调整服务供给量以满足不同目标人群的需求;在保证照护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由护士委派照护任务给低技术照护者,以减少人力成本。OECD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出发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长期照护体系,通过持续的发展与不断的改革,长期照护模式已相对健全。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高龄老人照护主体的视角分别探讨了自我照护、配偶照护、子女照护和保姆照护的特点和问题,从给照护主体"减负"与"增能"2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改善高龄老人照护状况。分析认为:子女同配偶在照护老人上的冲突、子女照护老人同工作和抚养下一代之间的冲突以及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给子女照护带来了多重压力;保姆的非专业性、流动性及其与老人生活世界的巨大差异使其与高龄老人的需求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