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勃兴于康乾时期的古典戏曲艺术是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楼梦>对戏剧活动的细致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很大的程度上,"五四"运动可以看成是报刊诱发的一个新闻事件,因为正是<新青年>等报刊将陈独秀、鲁迅等人对封建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批判刺激了青年学生的觉醒,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事件,也是北京<晨报>、<每周评论>以及上海<民国日报>、四川<川报>、天津<天津报>等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及北京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积极报道形成了社会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意象象征是在原始文化传统基础上创造的"有意味形式”,然而许多年来诗评家们却以现代文化观念去研究.错位文化观念的解读使<诗经>的本来意义被遮蔽了.把<诗经>还原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始文化的联系中去解释,就会惊奇地发现,<诗经>的许多内容是远古圣婚仪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学本土化的进程中,<江村经济>实现了研究视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的三重飞跃.无论是在认识论、价值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江村经济>的意义都是多重的,学术界要发掘其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应当确立本土化的研究视野.但是,作为中国人类学不成熟时代的产物,<江村经济>在时间、空间和文化层次的分析上以及提出的改造乡村社会的主张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异文化的民族,通常是通过"拟似"、"驯化"、"创造"这一模式来受容异文化的.本文通过<怀风藻><万叶集><日本灵异记><三教指归><十住心论>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对这一文化受容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主要是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所致.本文分析了<受戒>产生的文化基础,揭示了<受戒>在情节、人物、艺术描写中流露出来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7.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研究<诗经>,古已有之,而探讨<诗经>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显著的地域文化现象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诗经>的一个切入点.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州文化、三秦文化、齐文化和宗周文化等若干鲜明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反映了明代嘉、万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以西门庆为代表的市侩封建主义,形成16世纪后期中国一股疯狂腐朽的破坏力量;商品经济的巨大浪潮,席卷起社会风俗的变异;贪图性欲享乐的纵欲之风,揭示出封建末世的时代特质;作者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心态和客观历史认知,促使<金瓶梅>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学者们一般只提及<大宪章>的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意义,有的也引申到了对后来"自由"、"民主"思潮和运动的影响.笔者通过阅读<大宪章>的63款条文,发现<大宪章>认同了当时英国商业社会的现实,并对商业社会的各个方面予以了法律的框定.正因如此,<大宪章>对后来英国社会尤其是商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孔已己>、<祝福>和<社戏>三篇小说的叙述人分析,探讨"鲁镇"隐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的共时态存在的矛盾,思考鲁迅作为常人和启蒙先驱对"鲁镇"复杂态度背后的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作为宗法制农村的微和封建传统的象征,"鲁镇"一方面遭到了作者理性层面的审视、分析和否定,另一方面,"鲁镇"也是作者抛开社会意识后、情感定向中的精神家园,渗透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文化依恋.这种复杂态度和心理矛盾构成了作者爱恨交织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汉代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封建统治,由皇帝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白虎会议",以讨论经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在讨论中,<诗经>的有关问题就成为主要内容.公元18世纪朝鲜李朝正祖时期,由正祖亲自主持进行了有关中国古代经学的"讲义",而<诗经>也就是主要内容.中朝古代<诗经>的研究存在可比性,其相同性反映了两国封建文化的相同之处,其相异之点,来源于两国文化的不同,也反映出古代朝鲜力图在文化上学习、借鉴和创新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赵蕤的家世与生平.赵蕤的著述<长短经>、<关朗易注>.赵蕤的政治主张、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赵蕤学术思想的特点杂采众长,兼收并蓄,敢于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具有强烈的包容性与反叛性.赵蕤是在巴蜀文化熏陶下产生的杰出的进步思想家、唐代蜀学的杰出代表者.李白正是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蒋坚松教授英译<菜根谭>,既充分尊重原作,又有适度的译者介入,而介入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原作.<菜根谭>这部人生格言,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强调的"虚心"的人生态度,而"虚心"也正是中国阐释学的根本.<菜根谭>的英译本不仅到位地表达了<菜根谭>的风貌,也体现了中国阐释学的精粹,同时也反映出西方客观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精神,这是与现代性相悖逆的.这次转型经过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而<周易>文本正是其经典表征<易经>观念是其发端,<左传>筮例是其发展,<易传>思想是其完成.唯其如此,<周易>后来成为中国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自觉接受中国文化影响外也在自觉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她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借鉴就是典型的例证.通过对赛珍珠的<大地>、<龙子>、<同胞>与狄更斯的<双城记>、<圣诞欢歌>、<艰难时世>等小说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赛珍珠在社会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主题的确立、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等方面都对狄更斯有所借鉴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着重指出目前易学界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两个误区一是把<周易>迷信化、神秘化;二是把<周易>人为地现代化,用现代科学附会<周易>.这两种倾向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它对我们民族科学思维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害的.从历史及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资治通鉴》与《册府元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以下简称<元龟>和<通鉴>),是北宋时期官修的两部重要典籍,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二书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文化昌明的北宋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德治;二书以史为鉴的编撰目的相同,最初的官方定名皆是<历代君臣事迹>;二书的编撰方式与著书体例不同,在史料的处理上有明显的差异.<通鉴>虽然篇幅不及<元龟>,但取材范围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剧作充满着浓厚的家族意味,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雷雨>、<原野>、<北京人>中,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造成了无数青年人生命的被摧残与毁灭,人的美好情感被剥夺、被扭曲后倍受煎熬、折磨的痛苦,而且也使正常的人性、人情在横遭蹂躏后一步步走向畸形变态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