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6):41-48
经济开发土地利用应该树立土地伦理观念,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法规。高尔夫球场等休闲体育项目建设存在占用大量耕地林地、违规变相征占土地、耗散资源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规范高尔夫球场建设呼唤土地伦理,践行土地伦理对化解高尔夫球场建设中的诸多矛盾、促成节约型消费理念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土地伦理在推进开发主体由"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转换、形成社会舆论机制、发挥社会道德等方面对高尔夫球场建设主体的他律约束和自律约束有重要作用。在高尔夫球场建设中应注重培育社会公众人地共生的土地伦理观,树立生态环保的体验文化发展观,以社会福利最大化统领高尔夫球场建设用地,遵循生态原则、强化行业标准与法制监管,以实现文化体验与土地永续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2003年6月国土资源部成立土地管理法修改小组,着手修改工作。本文从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克服路径依赖;合理配置土地权利;健全土地法律责任制度和改革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不容乐观。土地利用管制应着眼于三大目的:保障土地的生产功能;促进土地协调城乡发展的功能;重视发挥土地的生态功能。这三大目的的实现需要建立并坚持土地利用管制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指导、检视我国土地利用管制制度的创设与落实。  相似文献   

4.
我国百强县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经济持续发展呢?显然对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进行内在关系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百强县的土地利用指标与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土地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调整土地政策、完善土地制度、强化市场管理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城市自身地域的扩展。由于郊区土地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价条件,使得城郊土地成为城市外延发展中土地利用的重点。了解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的类型及特点,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集约利用对策,对于保护耕地、促进我国城市化建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显得更加尖锐而突出。因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广泛调查和收集武汉市生态环境、资源状况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实地调研等对土地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适宜性分区的指标体系,并对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的土地利用规则蕴含了特定群体的习俗、习惯,这些规则赋予了群体或成员对于土地的习惯权利,该习惯权利与制定法规制和立法精神存在着区别性差异.因而,在我国继受和移植现代外国法律体系或法律制度时应当认真对待民间习惯.本文一方面探索民间土地利用之习惯,另一方思考基于我国现行制定法体系下如何实现民间土地利用习惯与现行法对于土地利用规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构建及对浙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近年来土地问题研究热点之一。在总结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根据国土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口径,选取土地总体利用效率、耕地利用效率、工业用地效率、建设用地效率和交通用地效率等五个方面的9项指标,对各省、市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作横向比较,重点分析浙江省的土地利用效率情况。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在城市化过程中会引起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剧烈变化。文章以南宁市为例,通过分析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土地利用战略重点促进边缘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大边缘区土地利用监管力度,完善城市规划、保护边缘区的利益等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霍擎 《阴山学刊》2007,21(3):62-63
本文通过解译和对比80年代末与2003年TM卫星影像,对包头市达茂旗土地利用现状及其10多年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和动态度加以分析,得出该旗的土地利用动态都有利于荒漠化发展。以期为土地管理部门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依据,而且为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