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活动具有建构价值秩序之功能.叙事伦理是1990年代前后伴随着“伦理学转向”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意味着一种批判性地料理现代知识的态度与方法,同时也体现出某种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重建人文价值的努力.本文通过对“现象”、“朝向”、“意义”、“总体性”、“普遍陈述”、“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性”等七大胡塞尔命题的解释与修正,认为胡塞尔现象学的伦理面向,对叙事伦理研究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方位有着非同寻常的定向作用,并为理性伦理与叙事伦理之结合,为理性伦理转换为叙事伦理,作出了别出心裁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返乡后的回流儿童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乡村的教育环境之中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典型的案例,呈现回流儿童“小龙”在教育融入过程中,由环境变化激活的“敏感自我”感悟、由学业退步引发的“消极自我”体认和由冷嘲热讽导致的“反抗自我”倾向,从而提出要关注回流儿童的生活世界,建立关怀式情感联接;重视回流儿童的自我体验,寻求师生主体性的交互空间;施以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意义世界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3.
技术伦理实现范式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技术伦理的基本范畴,技术伦理实现意味着人与技术间应然性关系在实践中的落实,以及相关伦理角色在行动中的彰显.据此,当代技术伦理实现的范式转型可作如下锚定:技术伦理实现的目的从捍卫人与技术之间的界线转向追求人与技术之间的本真性共在关系;技术伦理实现的主体从具有绝对自主性的“人”让位给“人技混合体”;技术伦理实现的机制从外在的伦理规范转变为技术与伦理的互嵌伴随.这一转型的价值取向,既包括技术伦理实践旨趣的复归,又透露出一种后人类主义视角和基于责任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现代伦理本真性思想的道德哲学研究》一书近期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的最终成果,由赵波、王强两位青年学者共同完成。作品以本真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羞恶之心"的伦理现象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羞感及其与道德之关联的思考,在中外思想史上总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似乎从未有人考虑过建立“羞恶伦理学”的可能性。我们通过对羞耻、身体与道德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些思考,以及近年来对道德意识三个来源问题的现象学描述分析,来进行这样一个尝试:确定羞感中的天性因素,以此从自然主义伦理学或本性伦理学的角度来进行道德奠基。这种观察与分析所达致的结论是:其一,人的本性中显然包含着天生的羞愧能力;其二,羞愧中也包含后天的纳入因素;其三,“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构成内在道德意识的两个重要来源,前者关系到一种先天的道德实能,后者关系到一种先天的道德潜能。  相似文献   

6.
现代伦理学的构型根源于现代性、现代哲学,伦理学面向"生活世界"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在应用伦理学的发展状况中反思现代伦理学及现代人的存在提供了契机。然而,现代伦理学以认识论为基础的"伦理世界"开端,必然面临缺失伦理世界的栖息之所,显示出现代伦理学自悖性存在和现代人的生存悖论。同时,这也检讨了现代伦理学的现象学研究道路,以及现代情境中伦理学的独在性,或是道德哲学与存在本体论的辩证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正在开辟一个新时代。网络不仅是一种新技术媒介,而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带来许多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又给现有伦理规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由此导致网络时代的伦理存在着诸如自律与他律、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隐私与安全等困境,建构新的网络伦理规范势在必行,必须确立一系列基本原则,塑造健全网络主体。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民参与,国际合作。我们的理想目标是为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注入健康的基因,建立一个既自由开放、又和谐有序的文明世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到底"现象"了什么?它不仅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演绎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辩证法,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明观即"伦理文明观"。黑格尔哲学具有浓郁的伦理学气质,只是被其思辨哲学的巨大魅惑力所遮蔽,"伦理文明观"是其未被发现和揭示的"第三秘密"。"两个凡是"的信念、"精神——伦理道德——文明史"同一的精神现象学方法、"哲学的历史"的文明史把握方式,是《精神现象学》尤其是"精神"部分的三大形而上学基础。"伦理与‘真实’的文明——教化与异化的文明——道德与‘自身确定’的文明",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同一的三种形态及其辩证运动。家庭与民族两大伦理实体、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两大伦理势力、男人与女人两大伦理原素、伦理行为,是伦理世界的四个结构性元素,它们的相互过渡,构成伦理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与它相对应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善与恶、公共权力与财富两种伦理存在、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两大伦理意识,是教化世界的三大结构及其现象学图景,"教化——启蒙——绝对自由与恐怖",演绎由中世纪、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的文明史进程。"道德世界观"标志道德世界的生成,道德与自然关系的自觉,"只有义务具有本质性"的道德坚守,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之间"被预设的和谐",是道德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伦理文明观是"哲学的历史"或"精神的历史"的文明观,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的道成肉身,它以"精神"为理念,以伦理道德为概念或灵魂,以文明史为定在或肉身。在黑格尔看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就是文明史进程中辩证演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伦理文明观"的精髓是"以伦理看待文明",它对超越现代性西方文明的霸权文明观或所谓"文明的冲突"具有重要资源意义。但是,《精神现象学》的伦理文明观"现象"的只是欧洲文明史,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邂逅伦理型文化的中国传统,便显示出理论的灰色和解释力的局促,必须在文明对话中重新反思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现代价值,发现"以伦理看待世界"的中国文明观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重构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化适应文化生境的改变而发生的文化变迁,当前景宁畲族的文化重构主要体现在图腾信仰、三月三节日、畲族民居等方面.要想在文化重构中保持文化的本真性,必须以“原生性”文化重构为主,“创生性”文化重构为辅.  相似文献   

10.
在后真相时代,新闻求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我们过去建立在“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基础上的新闻求真的路径在后真相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我们需要重建后真相时代新闻求真的路径,这条路径应该从符号现象学“真知”视角切入,将新闻求真的过程视为在探究社群的基础上去寻找“真知”的过程,新闻求真应该是由多元新闻活动主体共同进行的永无止境的解释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颖的旅游方式和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逐渐被大家所关注,而影视作为最直观最便捷地展现文化的窗口之一,必将作为传播民俗文化的一种手段,因而民俗旅游影视化将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这点从不断涌现出的民俗影视基地、民俗影视作品中可见一斑。在民俗旅游影视化的过程中,文化本真性的保留极为重要。从客观主义本真性和存在主义本真性的角度,分析在民俗旅游影视化的过程中,只有保留住民俗文化的存在主义本真性,才能使民俗文化焕发生机,传承万世。  相似文献   

12.
科学要解决"是"的问题,而伦理学要解决"应当"的问题,科学与伦理的冲突可以理解为"是"与"应当"的冲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科技伦理在"是"与"应当"之间存在悖论,甚至形成了伦理的价值霸权,科技伦理的出路是在"科技"与"伦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14.
杜雨林 《国际公关》2023,(23):167-169
“人人影视字幕组”侵权一案因其广大的受众群体、强大的影响力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字幕组这类参与式文本创作形式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价值取向,在未来如何为其寻找一种合理存在的伦理场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影视作品的翻译伦理研究在国内仍有很大的空白,本文尝试以“人人影视字幕组”为例,从网络伦理观的视角分析参与式文本创作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破局的可能性,以达成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异化现象是当今体育伦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竞技体育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的需求和欲望、竞技体育经济伦理制度的缺陷、名与利的驱动、渐进的商业化运作,都会造成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的混乱.透过伦理学"本真性"视角,管窥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行为,从内因、外因、动因和诱因四个方面探寻竞技体育伦理"本真性"缺失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兴起的现象学运动涉及广泛,也逐渐渗入到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相当数量的西方技术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技术哲学问题,对西方技术研究具有较大影响.这些技术哲学家虽然都是运用现象学方法考察技术,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视角,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此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现象学研究路径,而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特点的多维视角.主要表现为考察技术根本问题的视角、考察具体人工物品的视角和考察人与技术关系的视角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行为理论,爱不是感受感觉,而是最具明察性的价值感知行为。从《逻辑研究》到《观念Ⅰ》,胡塞尔对爱的分析有一个转变,即从把爱界定为非客体化行为到界定为客体化行为的转变。中后期他又对此理论进行批判,认识到爱这种行为体验根本上是对个体主体价值的感知,而且主体价值显然优先于客体价值。借助交互主体性的目的论,胡塞尔深化了对爱的认识。爱不仅体现人性的最高存在,而且是联结人格的根本纽带,体现人类的社会性存在。因此,爱对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和形成就具有本源的意义。爱的共同体就是因其对人格自身之爱而建立起来的伦理共同体,它是所有成员相互帮助以实现其真正自我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法国现象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不断对现象学自身及其历史,特别是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原有理论和方法,发出“回问”(Rückfrage)、反思,甚至批判,另一方面,遵循“回到事物自身”(zu denSachen selbst)的原则,针对现实生活世界所遭遇的问题,试图开辟和扩大其理论视野,同时尝试改进原有的现象学方法,创造了新的“生命现象学”、“伦理现象学”及实现“现象学的神学转折”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事件,不但使法国现象学运动本身发生新的重要转折,也引起当代整个法国哲学领域的重大争论,预示着法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又一个创新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一、转折的主要方向哲学作为哲学,始终都不应该停止反思其自身的正当性。如果哲学只有这样才有资格被称为“哲学”的话,那么,原本就对哲学的正当性不断提出怀疑的现象学,就更应该比一般的哲学,一丝不苟地审慎反思其本身的正当性,不停地以新的思想维度扩充其视野,并不断开辟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多元价值化的存在,导致公共行政领域价值的多元化,行政人员作为多种角色的扮演者在面临各种相互冲突的行政道德价值时,必须做出相应责任的抉择,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