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晚明清初太仓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两大家族诗人们的诗歌创作及诗歌观念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王世贞、王衡等人的诗歌与晚明文坛复古、性灵之风的关系,及王时敏、王昊等人的创作对清初诗坛宗唐、宗宋之争的反映,认为他们以复古为主、融合性灵的文学主张及以宗唐为主、融合宗宋诗风的创作风貌,创造了一条以融通之法解决文学分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云南诗坛,与中原内地普遍批判明前后七子的滔滔洪流截然相反,选择了尊崇七子、以复古为导向的主张,掀起了一股弥漫滇中的复古潮流,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心理,一方面在于七子敦复古道、恢复古人风范志节的主张契合了云南诗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救世情结,另一方面出于对明朝的深厚感情和继承与发扬明代文化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复古风气对后世云南诗坛影响深远,一直到清代中后期尚绵延不绝,形成了云南诗歌独特的风貌与传统。  相似文献   

3.
笔者拟就中国诗歌史上有关“以复古为革新”之理论主张,自唐初至明末清初为止,检讨相关资料,作一较深入之探索辨析。此为第一篇,系以陈子昂为讨论重心。 初唐陈子昂为矫正当日齐梁绮靡之遗风,及沈期、宋之问工于声律之习,标榜“汉魏风骨”,提倡以复古为革新。此后李白、杜甫等人相继而起,终于蔚为风气,使唐诗开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明弘治以后,西南一隅的巴蜀诗人却勇于逆潮流而上,冷静观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围绕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观以及诗歌审美观上三个方面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诗论中的弊端,表达了自己坚持传统诗学的理论主张,表现出与文学反复古团体诗学观点不完全一致的特点,在明中后期诗坛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早年为诗,走的也是前后七子的复古之路,后转而攻击七子,并对当时的公安派、竟陵派从理论上展开批评,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钱氏诗论的核心是“变”,认为诗歌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广泛借鉴、吸收前代诸大家的创作成就,同时又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形成了自己“沉雄博丽”的总体风格,这无疑也奠定了他在明末清初诗坛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览元明清诗史,认为:肩负历史使命,表现时代精神,发扬现实主义传统,是此期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身处八代唐宋之后,元明清诗人有更多条件对诗歌创作的规律和经验加以理论总结,并自觉运用于创作实践。大体而言,元明清诗人有两大对立诗歌主张,一类以复古相标榜,从明代前后七子到晚清的湖湘派、同光体;一类以性灵相号召,从明代的公安派到清代的袁枚。而诗坛巨子多崛起两者之外,立足于时代与社会,对传统有继承有创新,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相似文献   

7.
灵心、世运、学问──钱谦益的诗学纲领孙之梅在明清之际的学风转变中,文学的转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转变决非改换,它是在对以前文学的批判、总结、扬弃、继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进行的变革。明末清初,诗坛上复古派与反复古派各执一端,论争达百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李白对陈子昂非常敬佩,二人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主张等方面都有继承关系。李白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与陈子昂一脉相承。李白曾经认真模仿过陈子昂的诗歌,在具体的诗歌语言技巧和构思方面的学习则更多。  相似文献   

9.
慧净是初唐著名的僧人与诗人。他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蜚声初唐的佛教界与诗坛。他有深厚的佛学修养,精通诗歌理论,熟悉经史著作,勇于跟外道论衡。他通过诗歌创作传达诗歌缘情而发的主张,并自觉追求诗歌的声韵对仗的形式之美。他编选《续古今诗苑英华集》来帮助学诗者掌握诗歌创作技巧。慧净通过创作与选编诗集体现出来的既重视古体诗又强调格律的主张,对初唐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戴复古生前开始,对他是否读书的问题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引发争论。其实,争论出现的原因在于南宋诗坛风气的嬗变。“资书以为诗”和“捐书以为诗”这两种不同诗学主张的此消彼长,明显地影响着对戴复古评价的高低,并一直延续到后代。在江西派长期占据诗坛的背景下,社会上崇尚“资书以为诗”的风气。戴复古因从小失学而深感自卑,但他一直努力弥补以往学习的不足。随着江西派的衰落,崇尚晚唐诗风的永嘉四灵兴起,开始提倡“捐书以为诗”,此时戴复古所擅长的白描手法受到了社会的认可,读书多寡也不再被视为问题。但晚年的戴复古已经认识到江西派和晚唐派各自的利弊得失,从而提出上追大雅、宗法杜甫的主张。这正是他饱读诗书,转益多师,对前辈诗人反复比鉴后所取得的进步。因此,从戴复古一生的创作实践和诗学造诣看,他确实是腹有诗书的。  相似文献   

11.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他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作了尖锐地批判,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唯物论者、进步思想家。颜元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早期著作《存治编》中。在《存治编》里,颜元提出了“井田、封建、学校,皆斟酌复之”的三大政治纲领。他在“复古”的旗号下,表示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和批判。梁启超曾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特点为“以复古为解放”(《清代学术概论》1954年中华书局版第6页),这是很对的。这一特点,在颜元的政治思想中表现尤为突出。前几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把历史上凡主张“复井田”、“复封建”的政治见解,一概斥之为复古倒退。那种不作具体分析的历史唯心论的方法,是要不得的。 一  相似文献   

12.
江盈科是明代万历年间公安诗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歌理论主要反映在《雪涛诗评》中。在复古诗论关于"宋无诗"的主张尚影响着万历诗坛的时候,江盈科以书写性灵、表现诗人的真情性、给读者以纯真的情趣,批判复古诗论唯汉唐是崇、是法的主张,纠正弥漫在诗坛上的描摹刻板的恶习,为万历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支持着"性灵"诗论的建立。出于历史的原因,他及公安派理论在晚明虽未能以自己的旗帜彰显于世,但在明清,尤其是晚明学者的著作中还是时时发生着影响,其关于"真诗"的主张,更是融注到万历以后各学派的著作里。  相似文献   

13.
李东阳是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对李白十分推崇和景仰。他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通过对以李白为代表的唐宋大家的接受和继承,以“轶宋窥唐”为明诗确立了发展方向,对明代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关中诗人杨鸾学识渊博,才华超群,与刘绍攽、胡釴、吴镇并称“关中四杰”,为清代中期关陇诗坛的领袖人物.他历任四川犍为、湖南醴陵、长沙等地知县,勤政爱民,提倡文教,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杨鸾论诗不立门户,兼容并包,而最主张“真情说”,在乾隆诗坛独树一帜.他曾经漫游蜀中、湖湘、江南、京师、陇右等地,深受各地文化的溽染,其诗歌创作不但具有雄深雅健的“秦风”特色,也具有深情绵邈的吴楚风调,在清代中期诗坛独具特色,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5.
蓝田是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著名诗人,受明代结社风气的影响,他先后参加了杨慎发起的丽泽诗社与冯裕等人组织的海岱诗社,与杨慎、冯裕等诗社成员交游唱和,还与边贡等师友及胡缵宗、王献等各级地方官员交游。在明中叶诗歌复古风潮席卷诗坛的背景下,考察蓝田的结社交游活动,既可从中窥见其诗歌创作异于复古风潮的渊源有自,也可藉此认识当时诗学观念与创作的多元化及诗歌流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晚唐桂州籍诗人曹邺因出身岭南、屡举不第等原因萌生自卑心态,自卑意识在他的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曹邺一方面以曹魏后人自居,向中原文化靠拢,一方面在诗歌创作中以复古诗人自许,通过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方式来克服自卑心态。曹邺克服自卑心态,实现自我目标的文化动因来自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他最终以儒者的人格、复古的诗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7.
严羽和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考察和比较,分析了两人诗歌创作和论诗主张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叙事诗创作的高峰,而叙事诗的兴起与明末清初"诗史观"的自觉有重要关系。正是诗人对"诗史"自觉的体认,历史意识的增强,以诗史思维贯穿诗歌创作,"诗史"创作才成为诗坛主流风尚。自觉的诗史观源自史家之笔与诗人之诗的联合,被称作"诗史"的诗人一般都具有史家的身份。"诗史相通"的观念也成为诗人的共识,他们多采用"诗序结合"、"以人存史"的纪史方式来加强诗歌叙事功能。诗史观的自觉对清诗"叙事性"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傅山出身于士大夫之家,与顾炎武、申涵光等人以诗酒唱和,以气节砥砺,“性任侠”,笃朋友。受李贽思想影响,主张儒、释、道三教同一;诗歌创作“不事炉锤,纯任天机”。但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入世思想依然居主导地位。其“著作甚富,多残缺不全”,今存诗762首。矛盾的心态、亡国后忠与孝的内心斗争、虽生犹死的遗民心理决定了其诗作以下四个方面的主题取向:一、家国之痛与故国之思;二、惟歌生民病;三、亲情与友情;四、物中志与景中情  相似文献   

20.
学者兼诗人的姚鼐,治学虽强调“义理”为先,以宋学为尚,但也不能不被时代的学术风潮所影响,其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学问化倾向,可以说便是这一情形的最好证明。不过,学问化仅仅是姚鼐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的表征,“兴会”和“精神”才是其旨归之所在。姚鼐诗学观点及诗歌创作的学问化倾向所具有的价值,至少可从诗歌、学术、文化等层面进行挖掘,又从助诗歌之境界、疏诗坛之榛塞、正学者之途径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