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彪、“四人帮”究竟有没有一个哲学体系?有人认为,林彪、“四人帮”的哲学是支离破碎的,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如果承认他们有哲学体系,那是过高估计了这伙不学无术的家伙。我认为,林彪、“四人帮”确实是一伙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他们没有革命理论。但是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他们却炮制了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义理论,形成了一套反马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哲学教学中,时常听人说,辩证法就是"变戏法",同诡辩论一样,怎么说怎么有理。这些说法,反映出有些人对哲学的偏见、反感和轻视,其根源在于:一是"文革"时期,林彪、"四人帮"大搞形而上学,曾以诡辩论歪曲和冒充辩证法,引起人们的厌恶;二是有的人对唯物辩证法的误解或无知。二者共同的错误是都不清楚诡辩论同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对这些错误认识,如果听之任之,谬种误传,势必损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声誉,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因而,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澄清和分析。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是相互区别,径…  相似文献   

3.
哲学要不要发展? 一切宣称自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人,都会回答说,要发展。在活生生的实践中,哲学必然要发展。哲学的发展,需要主客观条件,需要克服各种干扰和阻力。林彪、“四人帮”篡改和败坏马列主义哲学,这是极左路线的干扰。我们在哲学研究上的畸形发展,则是这种干扰的土壤和孽根,不改变这种畸形,哲学的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史学领域里几乎见不到历史主义了。历史主义曾经被林彪、“四人帮”一伙诬蔑为“唯心史观”,甚至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主义原则也被说成是一种罪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林彪、“四人帮”相继垮台之后,在他们的反动本质被充分揭露之后,这个问题便找到清楚的答案了。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极少数思想解放的先驱,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为反对"左"的错误,其中大多数人惨遭杀害,其实践是可歌可泣的;他们在理论上主要是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文化大革命",批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勇敢地探索;思想解放先驱们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起到震慑的作用,在个别场合起到启发群众的作用.教训是沉痛的.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同志的沉冤终于昭雪了。林彪、“四人帮”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和不实之词,也都随之被洗刷而去了。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极深,他们陷害刘少奇同志的莫须有罪名,可能马上还不易清除。所谓“投降主义路线”的“和平民主新阶段”,就是其中的一例。被林彪、“四人帮”定为刘少奇同志“罪行”之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否定范畴,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从来就存在着根本对立的理解.究竟否定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合乎规律的一个环节,还是主观地、人为地抛弃或毁灭,我们与林彪、“四人帮”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林彪、“四人帮”蓄意制造和极力推行的是一条极左路线.要肃清这条极左路线的流毒,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彻底批判他们的“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的极左谬论,划清马克斯主义否定观与林彪、“四人帮”否定一切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在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方面,欠账是比较多的.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理论上的是非不清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林彪、"四人帮",把人民的物质福利,群众的消费问题同"修正主义"划上了等号,把生产同消费对立起来,制造禁区,使群众不敢提出消费要求,学术界不敢研究消费问题.于是,消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而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精髓.割裂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或者只讲同一不讲斗争,或者只讲斗争不讲同一,是形而上学的要害.这本来是哲学上的普通常识,但有时候就往往在常识性问题上弄不清楚.譬如在苏联哲学界曾发生过割裂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现象;我国哲学界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五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实质上就是如何理解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我们与林彪、"四人帮"在思想路线上的主要分歧之一,也是这个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以及两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分清理论是非,胜利实现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无产阶级争得彻底解放的必由之路.王张江姚"四人帮"这伙江湖骗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进行了无耻的篡改和歪曲.他们张口"对着干",闭口"斗到底",把"斗争"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好象只有他们才是"斗争"的壮士,"反潮流的英雄".甚至当他们恶狠狠地向别人打棍子扣帽子的时候,还美其名曰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有着完整严密的体系.但是,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并没有能真正地把它表现为一个严谨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打倒"四人帮"后,在我国哲学界掀  相似文献   

12.
<正> “哲学为政治服务”曾经是多年来我们处理哲学和政治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林彪、“四人帮”利用这个原则干了许多坏事,因此有的同志主张从根本上取消这个原则。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原则?如何理解、对待这个原则?下面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真理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导师早已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今天又提出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它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林彪、“四人帮”为达到他们篡党夺权的卑鄙目的,大搞唯心主义、大搞形而上学。他们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遵重实践,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神秘化,偶像化。打着所谓“语录”标准的招牌,贩卖修正主义的黑货,大搞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勾  相似文献   

14.
真理中是否包含有错误,这是哲学界反复争论过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由于林彪、“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歪曲和篡改,在西方,随着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衰退和证伪主义哲学的兴起,这个问题,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整个知识界,现又日益成为一个普遍关心和不断争论的问题。它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系列基本理论,它关系到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文针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较为普遍而又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在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形而上学片面性的理解。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任意篡改、阉割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片面夸大矛盾的斗争性,否认矛盾的统一性,把唯物辩证法曲解为“斗、斗、斗”哲学,在我国政治和经济领域造成了严重恶果。为了拨乱反正,本文试图对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统一性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坚持和发展的,它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普遍常识。可是,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颠倒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检验理论,甚至用理论检验实践,使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又成了问题。现在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原,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中,有必要重新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讨论。一九六六年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致使讨论中断,这个问题成了“禁区”。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以后,周抗等同志在《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公开向此“禁区”提出了挑战,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参加这个讨论。  相似文献   

18.
哲学这门学科之所以被称为"哲人之学"或"智慧之学",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功能.文章从素质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以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的、根本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四年上半年,"四人帮"指使他们的御用写作班子"初澜"对湘剧《园丁之歌》大加讨伐.围绕这出戏展开过一场尖锐、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今天,打倒了"四人帮",《园丁之歌》又在社会主义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这场斗争的实质和意义,辩论清楚:《园丁之歌》究竟是"毒草"还是香花?为什么"四人帮"这样恶毒地攻击它和扼杀它?这场斗争在政治上、在教育革命和文艺革命上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用权力意志衡量是非,取消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给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失。林彪、“四人帮”虽然被粉碎了,但他们的流毒和影响还未肃清,特别是他们用假左真右的手法所设置的“禁区”仍在不同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因此,阐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