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意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缺失,应引起广泛关注.感恩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恩意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恩行动,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应引起广泛的关注,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名言俗语。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1]。对于感恩意识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怎样将感恩教育应用与德育教育中,本文从支持系统、认知干预、融入教学、重视细节管理、实践中巩固和升华等方面予以探讨,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名言俗语。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1]。对于感恩意识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怎样将感恩教育应用与德育教育中,本文从支持系统、认知干预、融入教学、重视细节管理、实践中巩固和升华等方面予以探讨,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为人之本,更是教育之源。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主体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在育人方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实效机制,全面提升感恩教育的水平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为人之本,更是教育之源.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主体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在育人方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实效机制,全面提升感恩教育的水平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视野中加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应引起广泛的关注,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感恩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感恩意识较差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在现阶段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师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针对一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道德滑坡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教育要先教育学生有感恩之情,然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感恩教育中,我们必须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国家的培养之爱。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感恩的心".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一群群残疾孩子,更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每一个残疾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学生感恩父母、他人、社会的态度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手段或方法使用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和施恩的教育.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是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学生群体具有其特殊性,感恩意识缺矢,再加上受整体素质、学生特征、个人心理问题等因素影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开展挫折教育,有利于巩固感恩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及挫折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责任感,培养良好学风,完善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人格的魅力远远大于传统学识的魅力,在对学生品德进行培养和塑造时,让学生懂得感恩是学校老师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话题,俗话说养儿才报父母恩,怎样让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懂得感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呢?我这几年在对学生感恩情怀的教育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并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大学生成为知恩图报、能自觉担负责任和义务的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校德育重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就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曹刚静 《科学咨询》2009,(16):31-31
一、应遵循的原则 感恩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是灾区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推进剂.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很好地开发灾区学校的感恩教育资源,使其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