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情感与态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倡自主、实践、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马春明 《科学咨询》2008,(20):39-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可见,改变学习方式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们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源于教材的课题语文老师指导有能力,学生研究有依托,不易产生高不可及的为难心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研究的兴趣和欲望.那么,究竟是如何立足语文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标在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张扬学生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们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样源于教材的课题语文老师指导有能力,学生研究有依托,不…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预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育实践证明,一切教育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年龄特征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教师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蒋剑 《科学咨询》2008,(20):32-32
"以人为本,主动发展"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体现.要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教育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而<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何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强自主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并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加强自主学习,重在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兴趣,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读、思、问、议、评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所有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常教学中去,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得丢掉课堂教学中"传授者"的'光荣'称号,将属于学生话语表达的权利归还学生,让他们交流、评价、演说.这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谓"自主学习",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着眼干当前知识理解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除让学生理解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件地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出发,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从转变教师角色、增强学生认知策略的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等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从本质意义上理解,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地提倡和实行;语文教学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才有助于学生与课程丈本的互动.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近年来的课改试验中总结出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站在民主教育的高度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成为有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民主的语文课堂不仅教学方式应和谐、平等、宽松,教学内容也应多元、开放、自由,学习方式更应自主、探究、合作.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发展,三步三法”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而且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构建民主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