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早期的鲁迅受过浪漫主义文學的影响,也对象征主义作品发生强烈的兴趣。他不仅译介了《斯巴达之魂》、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等有着鲜明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而且推祟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裴多菲、普希金为“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摩罗诗派。与此同时,鲁迅又和象征主义作家安特莱夫、迦尔洵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除了翻译这些  相似文献   

2.
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拜伦、雪莱齐名。他的生命短暂,但却才华过人,加之他勤奋写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他的抒情诗,继承了英国抒情诗的优秀传统,并受到拜伦、雪莱、华兹华斯等同时代人的影响,同时他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对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和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是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国早就出版了它们的传记和诗选,但对于他们的政治观、社会观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存在某些误解①。拜伦生前虽比雪莱名声大,他们死后三十年(即1850年),后者却一直更受西方评论家的重视,评论他的专著很多②。关于雪莱的政治观甚至在其生前就有人评论过,认为他是改革家、预言家;而关于拜伦的文章均不是关于他的政治观、思想进步意义的,更没有“伟大的革命家”的提法。陈秋帆在其所译的日本鹤见祐辅著的《拜伦传》的前言里说,作者“冲淡了、歪曲了,甚至抹煞了拜伦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德的"诗歌是人生批评"的文学理论的具体运用,以及他为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这一终极目标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的苏曼殊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翻译家、画家以及革命家.他的诗清新明丽,颇有晚唐遗韵.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翻译了很多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尤其是对拜伦和雪莱的诗歌翻译,引领了后来的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入手,在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探讨苏曼殊在译介外国诗歌时所面临的翻译生态环境,并从“多维度适应与选择”的翻译方法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苏曼殊的诗歌译文进行分析,旨在重新审视苏曼殊译诗的文学价值,更好地指导现在的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雪莱是英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和诗剧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雪莱诗作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以期更多的人对诗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一) 在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书”之誉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中,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拜伦声称他师法蒲伯,但事实上,在他的诗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情感而不是蒲伯所崇尚的“理性”。在他的成名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尤为明显。无论这首长诗的题材选择还是表现手法,都打上了感情色彩的明显印记。而且,诗人的情感流动,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雪莱、华兹华斯和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创作理念各异,但诗作中所展现的"飞翔"情结却不谋而合。浪漫派的新一代诗人雪莱在《致云雀》中,借云雀的翅膀追逐自由的理想;浪漫派的宣言者华兹华斯在《致蝴蝶》中借蝴蝶的翅膀追怀童年的时光;浪漫派的起点诗人布莱克在他的《飞虻》中借飞虻的翅膀飞越生死的思量。将《致云雀》、《致蝴蝶》与《飞虻》三个文本进行比较,解读三代英国浪漫派诗人的"飞翔"情结。  相似文献   

9.
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的爱情诗构型张婉婷(珠海教育学院珠海519000)一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的精髓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是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特点。浪漫主义诗人分为两大流派 :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通过比较和分析三首分别由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所写的爱情诗 ,将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各自诗歌的风格、诗人的个性及诗人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外国文学批评认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有积极的《active》和消极的《passive》之分,并因此将拜伦、雪莱和济慈划归前者,将华滋毕斯、柯尔律治和骚塞归入后者。其实,这是一种不够客观与公允的、只看作家的政治倾向而忽视艺术规律的划分;何况,当我们将徐志摩跟这两类英  相似文献   

12.
莫洛亚是法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述甚丰,尤其是在传记文学领域,多以英、法作家传记为主,如《雪莱传》、《拜伦传》、《夏多布里昂传》、《雨果传》、《乔治·桑传》、《普鲁斯特传》、《三代仲马传》、《巴尔扎克传》等等,可谓硕果累累。法国文坛对他早有赞誉,我国对他作品的翻译也不少。但无论中外,研究尚较薄弱,莫洛亚自己就曾说过,他的著作既多且杂,使评论家望而却步。不过,我这篇文章要探讨的既不是他所完成的“最为浩繁、最为困难的工作”——《雨果传》,也不是公认的  相似文献   

13.
雪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他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暴虐统治和专制腐败深恶痛绝,最终成为一个叛逆者。他以诗为武器,抨击时弊,号召人民为民主自由和解放而斗争。而他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也在他的诗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在他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首先坦荡无拘地抒写“真我”;继而为人类寻找光明,写了《红烛》;当他看清自己所处社会的腐朽本质时,写了《死水》等诗集。这些诗作,留下了五千年古国文化的灿烂光彩.闻一多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并接触新学;清华九年期间,他努力吸取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继承本国文化遗产的学习,他曾大声疾呼“扬吾有华”;留学美国后,闻一多如饥似渴地学习拜伦、雪莱、济慈、坦尼森等人的作品,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影响。不过对西方文化,闻一多接受的是与传统文化有亲缘关系的精髓,他…  相似文献   

15.
1924年,《小说月报》发表了拜伦百年祭专号,傅东华在这次专号上发表了首度翻译的拜伦长诗《曼弗雷特》。本文分析了拜伦在《曼弗雷特》中采用的超自然元素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探索了傅东华在翻译中对它们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认为傅东华对于原文中超自然元素的大量的、系统性的消解式的翻译,应该是译者主动的、有意识的翻译策略选择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国湖畔派诗人的领袖人物,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华兹华斯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笔者试图从华兹华斯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入手,分析解读诗人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揭示这一自然观对英美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毕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通过对他的著名文论《诗辩》 (ADefenseofPoetry ,182 1)的研究 ,对他的抒情诗《西风颂》 (OdetotheWestWind ,1819)逐段剖析鉴赏 ,以此证明雪莱确立的“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这一文艺理论命题的正确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在弃医从文的时候,却非常喜欢浪漫主义作品,如拜伦的《海盗》等浪漫传奇。那么,青年鲁迅对于浪漫主义作品的热心,给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给他的现实主义作品打上了怎样的烙印?其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浪漫因素与一般的浪漫主义又有什么不同?并怎样构成了鲁迅作品的美学风格?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仅就拜伦的《海盗》对鲁迅创作的影响,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在俄罗斯文学的形成,现实主义的确立和文学语言的丰富、发展、提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高尔基(Горъкий)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的诗人”。普希金也是世界著名的诗人,他的名字总是与荷马、但丁、歌德、拜伦、雪莱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