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赵岐注偏正式复音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孟子章句》中存在着大量以复音词解释《孟子》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孟子》赵岐注中共有偏正式复音词613个,在数量上仅次于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音词占赵岐注复音词的34.79%,占赵岐注合成词的35.39%。偏语素与正语素有15种语义关系,有“名+名→名”等21种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注》中的语法分析内容有:词序调整和句读层次、复合词结构、句法结构关系、句法语义关系、词的句法功能义、句型句式、修辞分析等;反映了唐人的语法分析成就,为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一宗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从上古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中古以复音词为主,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化。并列式复合词在汉语复合词中是数量比较多的一类,这一构词方式能产性强,是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调查探究专书中的复合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子语类》显示,在一个并列式复合词中,若两个语素的声调相同,且其声母一为全清一为次清,则一般是全清声母语素居前,次清声母语素居后;若其声母一为全浊一为次浊,则一般是全浊声母语素居前,次浊声母语素居后。  相似文献   

5.
《洛阳伽蓝记》是中古时期佛教史籍,口语程度较高,书中有大量的反义复合词,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洛阳伽蓝记》中有54例反义复合词,其中34例来自上古汉语,占比62.9%。8例为上古时期的反义复合词,但义项有所发展。12例是在中古时期新产生的词。这些反义复合词中,词语和义项消亡数量最多的是中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词语和义项保存数量最多的是上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标注有比喻义的并列式双音节复合词共234个,分同义并列、反义并列和类义并列三种结构形式。这三种并列式双音节复合词是在汉语韵律制约机制、汉语词汇双音化以及汉民族追求对称平衡的文化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与人类的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机制密切相关,其比喻义的产生离不开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唐诗三百首》为调查样本,将诗歌中的常用词区分为天象、物象、人事、季节时间、性状、情态词等几类,提供了其中高频词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其分布情况;进而讨论了诗歌中复合词的偏正式、并列式构词形式,分析了性状、情态词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极或语义韵味。最后,对诗歌中动词的使用和"炼字"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相当丰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义,然《汉语大词典》存在着对《潜夫论》并列复词未收录的问题;对相关并列复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9.
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志》裴注的资料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梳理和考辩,并在服从于《三国演义》整体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裴注的资料加以引用,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甚至细节。  相似文献   

10.
该文说明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在语词释义、语句语法分析方面,对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的订正及其理据,并阐述了我国古代注书释义的传统理论与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不仅皆为"龙学"名著,且已成现代学术经典。个别研究者曾注意到二者有着渊源关系,但极少有人具体研究范注所受《札记》多方面的影响,更无人指出范注对《札记》的承袭几达《札记》的70%这一学术事实。实际上,范氏之注是在其《文心雕龙讲疏》基础上增订而成,沿袭了《讲疏》的体例,而《讲疏》之成书及体例直接缘于《札记》的启发;范注继承了《札记》注重义理的研究方法,并沿用了《札记》大部分的校注、引文和理论见解。可以说,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范文澜创作《文心雕龙注》的重要基础;没有黄氏《札记》,就没有后来的范注。两部如此密切相关的作品最终皆成为现代学术名著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学术薪火如何代代相传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含比喻义或用作比喻的并列复音词加以分类,然后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其何以产生比喻义加以分析、解释,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列式双音复合词比喻义产生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校堪发现,当今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与北宋国子监本《李善注文选》吻合之处数量很少,而且其吻合处多同于早期写钞本《五臣注文选》.由此证明,陈八郎本木记中所谓“监本”并非宋监本《李善注文选》,而是今日已佚的宋监本《五臣注文选》.陈八郎初刊本应是纯粹的《五臣注文选》本,它来源于五臣单注本系统,反映了《五臣注文选》与萧统《文选》的原貌.  相似文献   

14.
左思《三都赋》的晋人旧注有张载、刘逵、卫权、綦毋邃四家,这些在唐前单行的注本后被唐人《文选》注吸纳,原注渐次亡佚,唐钞《文选集注》便成为认识晋注的重要媒介.诸家晋注各有特点,又皆具有无征不信的精神,和《三都赋序》所言的征实作风一致.对晋人旧注的考察,促使我们再次思考《世说新语》注中提出的《三都赋》左思自注说.  相似文献   

15.
南朝学者颜延之和沈约都曾注释过阮籍的《咏怀诗》,《文选》收录《咏怀》十七首,李善为这组诗作注时,即以颜、沈旧注为基础而稍加补充。按照《文选注》对采用旧注的体例规定,《咏怀》十七首每句文下按颜、沈、李的顺序出注,颜注不题注家,沈注题沈曰,李注题善曰,三家注文条序井然,各不相混。宋人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时,误将不署名注当作善注,在这些注文前都补题善曰。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后世对《咏怀诗》颜注面貌的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16.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义词词场。这些同义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义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义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义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义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17.
阮籍《咏怀诗》旨意幽微,南朝时即有颜延年和沈约为之作注。稍后钟嵘在《诗品》中就对颜延年注解进行了评价和揣测,但对沈约注却只字不提。颜、沈二注目前仅少数几条保存在李善注《文选》内。笔者以此为据,发现钟嵘批评颜延年是因后者只谈名物训诂不谈美刺教化,严重背离了《毛诗》的注释传统,而这又体现了钟嵘诗学观中对传统继承的一面;不提沈约注,是因为沈注流传极少,他并没有见到。  相似文献   

18.
《艺概注稿》一书对《艺概》进行了详细注释.重新研读《艺概注稿》而新著《艺概详注》,探讨《艺概详注》学术价值,认为《艺概详注》在《艺概注稿》一书基础上又有三方面的提高:调整底本、增补材料、修订注释.  相似文献   

19.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系学术价值最高的《史记》古注之一。宋人合刻《史记》三家注时,以《史记集解索隐》为本注,以《正义》为增注附刻其内。编刻者为减少与《索隐》注文的重复,对《正义》删削独多。自《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风行于世,单本《史记正义》遂湮没以至失传,明人已无缘复睹《正义》全貌。20世纪初叶,日本泷川资言从传入彼邦的《史记》古本栏外标注,手辑《正义佚存》一千余条,后散入《史记会注考证》相应《史》文之下,自谓"略复张氏之旧"。然而宋人吕祖谦、王应麟、胡三省等人著作中大量征引单本《史记正义》,泷川均未寓目。笔者从王应麟《玉海》辑得所引《正义》105条,其中67条为《史记》三家注合刻本所遗佚。这批《正义》佚文对深入理解《史记》文义甚有价值,尤其是所引张华《博物志》,为解决司马迁生年疑案提供了确切的文献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