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日本主银行制对日本战后经济腾飞起到无可否认的推动作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该制度开始出现不适应,制度的惰性尤其是政府对银行的深度干预最终导致了主银行制的衰弱,且在20世纪90年代酿就了日本金融危机.我国当前的宏观环境类似于日本主银行制鼎盛时期的宏观环境,因此,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可以部分借鉴、改造日本的主银行制,股份制银行并在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试行主银行制.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其功能所谓主银行制度是以战后间接金融制度为基础,以系列企业为范围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日本主银行制度是在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中必然保含着现代银企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但主银行制度所描绘的银企关系则包含以下特殊含义。第一,就融资关系而言,银行与企业一样,作为市场经济的产权主体,在选择融资对象和具体放贷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安全。效益为准则。这样,从市场频繁变动和不确定性出发,银行和企业一般是短期的,排斥长期固定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企关系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银企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其实质是制度缺失,突出表现为银企关系制度化过程进展缓慢、借鉴来的日本主办银行制与本土不适应、制度环境建设严重滞后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其主要思路为:国家赋权,政企分开;银行主导,分业经营;主行监控,相机治理.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银企关系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松散型银企关系 ,日本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紧密型银企关系 ,它们都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下 ,银企关系制度的市场性特征更加突出 ,市场化趋向成为主流。美日银企关系的发展对中国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大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商资归农”活动处于两难境地与当时的多种环境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其一,自然环境方面,自然灾害不仅导致借款人信用风险加大,且间接增加了社会环境风险;其二,社会环境方面,战争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且间接影响到农村与银行——政府为筹集军费加征田赋、发行公债,一方面农民负担因之加重,另一方面银行因政府债信危机而难免受损;其三,制度环境方面,无效的土地产权制度及关税制度继续存在,合作社制度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直接保障并监督商资的有效制度供给滞后,农村非正式制度环境对其产生严重排斥。  相似文献   

6.
战后创造过经济奇迹的日本 ,在 2 0世纪的最后十年陷入了极其深重的经济危机。究其原因 ,一是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已从多方面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桎梏 ;二是银行与企业融合的主办银行制度在进入 80年代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三是以终身雇佣制度为核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显现出严重的机制性缺陷 ;四是双向式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负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是政府强干预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度是日本特有的经营模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也不断遭到批评与指责,甚至认为已走向终点。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企业的新员工采用、员工为企业长期效劳年限、员工的雇佣调整和定年制的变化,提出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度并未走向终点,而是为适应全球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其雇佣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它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发展奇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日本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结构改革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促使日本政治体制与政治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动了日本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此同时,原有模式的一些特征依然残存,新旧模式转换过程中矛盾和摩擦大量出现,模式转型危机重重,具体包括政治不稳、政局动荡、政策多变、官僚体制衰败、官僚素质下降及政官关系混乱.制度改革带来的这些意外后果,致使日本在应对危机和模式重建过程中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在日本经历了大致三个不同的阶段:战前,战后至上世纪90年代,90年代至今。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有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性,对其研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日本国内政策环境的制约;同时,作为一个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有着独特见解的经济学流派,其可被接受的程度又是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主办银行制度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试点范围扩大化的问题,本文对有关主银行的含义、产生类似制度安排的经济背景的共同性进行了研究;综述了国内外主银行制度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目前我国推广或变相推广主办银行制度的条件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独特制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民营企业的成长战略选择。然而,制度环境究竟是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成长战略的,资源基础观与产业基础观又是如何作用的,其中依然存在许多未打开的"黑箱"。本文针对制度环境与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关系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日本步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缓慢,80年代末形成"泡沫经济",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至今,经济长期低迷。严重的经济衰退曾引发了金融财政危机,企业大量破产以及由此导致的失业剧增等一系列问题。从战后的高速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困境,究其原因有很多,本文对导致日本经济低迷的金融因素———低利率政策,银行、企业、政府的铁三角关系等方面做出概括性的分析,并对我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所应从中得到的教训及启示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是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国银行的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周边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企业信用资源缺失使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困难重重。风险监管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为了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银行业要做到: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按照巴塞尔协议精神实行充足的资本金制度;优化和净化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问题是企业未来现金流和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与发达国家的民营上市公司相比,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目前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也存在着非效率投资问题.与国有企业相比,它在银行融资方面有着天然的弱势,这不可避免地制约了企业的投资行为.所以,银行关系就成为其用来替代正式制度的一种非制度安排,以寻求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来弥补自身投资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由于委托代理成本的普遍存在,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诉求更为强烈,但是民营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产生.因此,从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结合中国当前的金融环境和企业治理结构,研究银行关系和股权激励与民营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提出改善民营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公司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财政问题对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影响。战后日本在经济赶超过程中形成的"强政府干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势在必行。但由于日本的"强政府干预"模式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稳定且复杂的系统,而政府主导的改革又无异于"自我革命",因而制度变迁是困难的。本文通过对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的动因——效果(即"政府、企业、个人"关系变化)的考察,认为财政危机是构成日本制度变迁的"硬约束",财政压力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官主导"模式演化的直接起因。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刻意忽略了社会性别对其的刺激而无所应对,从而带来了环境法正当性的危机。这源于作为一套统治策略的父权制在环境法治中的存在。虽然父权制的存在不能抹煞环境法治中社会性别关系的变革性,但环境法治结构优化依然需要改变不公正的社会性别关系。为此,我国应全面评估现有环境立法及运行中性别等级化的制度、规范与性别盲点,建立长效的机制,促进社会性别在环境法治中的主流化。  相似文献   

17.
琉球复国运动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琉球复国运动是琉球群岛的人民摆脱和反抗外来侵略、压迫、控制,争取独立的运动。从琉球历史的发展来看,1609年"萨摩入侵"、1870年代的"琉球处分"、1940年代的战后"琉球处置"、1970年代的"冲绳返还"是琉球与日本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琉球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以上各个历史时期,琉球人民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长远看,琉球依然作为一个问题区域存在,其未来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财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市场化、国际化。透过日本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我们可以了解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主课题,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该课题对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重点的转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日本和德国主办银行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探讨了在我国建立主办银行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我国目前主办银行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主办银行制度建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时间银行理念雏形诞生于日本,在日本落地生根迄今已有40余年.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公益式养老模式,是日本老年人从被抚养者到抚养者转变的尝试.1973年至今,日本时间银行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人口老龄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环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VLN和NALC两大机构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时间银行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相较时间交换上的等价性层面的利益计算,日本时间银行更重视人际接触和情感价值,服务时间交换的制度设计强调爱与信任关系的构建.我国应积极开发老年健康人力资本,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完善非营利性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引入"经济人"思维同时兜住"道德人"底线,立足我国国情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