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辞海》军事分册,页157,说晋绥军于“1927年9月,改称国民党军第三集团军”。查《汉口民国日报》,没有查到晋绥军改称为第三集团军的具体时间,仅报道6月3日,第三集团军出动,随后又报道了第三集团军实力情况。从《汉口民国日报》的报道来看,虽没有报道晋绥军改称为第三集团军的具体时间,但可以证实6月  相似文献   

2.
翟志 《北方论丛》2001,(3):55-5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张皓 《晋阳学刊》2014,(4):37-51
南口会战在华北抗日正面战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战展开前,蒋介石以第13军、第17军、第68军构成三位一体和实行察绥一体的防御体系,迫使日军进行南口会战。会战展开后,蒋介石指示和鼓励汤恩伯固守南口,指示傅作义和刘汝明配合攻取张北;前项部署较为成功,后项计划未能实施。日军正面攻击南口未得逞后,乃从察北插入攻击张家口,截断平绥线。蒋介石乃实施三步计划,先是鼓励固守南口,接着指示反攻,继之部署撤退。蒋介石部署南口会战的战略意图是以空间换时间,以平绥线的作战牵制日军速沿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尽管蒋介石未能调集充足的兵力,也未能解决指挥系统混乱、嫡系部队与杂牌部队之间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南口会战,华北抗日正面战场形成。  相似文献   

4.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成为中国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1929年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怂恿之下与苏联因中东铁路问题发生武装冲突,东北军惨败,被迫同苏联签订《伯力协定》。东北军与苏俄军队的战斗中暴露了实际战斗水平低下的问题,同时还暴露出南京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激烈化,地方实力派和中央政府直接关系不协调。在东北地区拥有特殊利益的日本,利用中东路事件和南京政府内部斗争这两种因素互相交织最终导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在国民党内"民意"的支持下,成功"复职".而李宗仁不敢面对蒋的挑战,应对失据,失尽人心,他虽在美国积极活动,试图以美制蒋,却未能获取美国的支持,最终在这场政争中落败.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事件,不仅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起死回生的一步,而且对当代台湾史与两岸关系也影响甚巨.通过对该事件的梳理、研究,既可以了解1950年初台湾政治的基本状况,也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进行政治斗争时的基本立场、心路历程与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党的统战方针与东北军在山东抗战张梅玲七七事变,举国同仇敌汽,奋起抗战。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别调遣于一、二、三、五战区作战。其中,在山东抗战的东北军,先是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继之,于学忠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率东北军2万余人入鲁作战。由于我党实施...  相似文献   

7.
战前局势 1945年8月23日,我军在大反攻中收复了张家口,打乱了日、伪、蒋的如意算盘。他们见势不妙,马上联合起来与我争夺。一直躲在河套地区的傅作义军,在日寇独立第四警备队和汉奸李守信伪蒙军骑五师的配合下,抢归绥,占大同,夺我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武川。卓资山、陶林、丰镇,集宁,结聚近三万人沿平绥路东侵。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胡宗南的第一军、第三军、第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和孙连仲的四十军日夜向北急进。这就使刚刚解放的张家口,又处于敌军侵犯的危机中。 8月30日,中央强调指出:“巩固张家口战路要点和已得的胜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日,军委还指示:“应设法夺取宣化、怀来,控制南口。”并部署平汉线两侧部队阻击胡宗南、孙连仲军北上,命令晋绥部队在集宁以西铁路两侧和大同以西地区,采取侧击、伏击、尾击和破坏交通等手段,配合晋察冀部队反击东侵的傅作义、马占山军。 根据中央的指示和部署,晋察冀军区迅速改变原来大反攻时的部署,撤回向平.津、大同进军的主力,调两万大军到张家口附近集结,命令冀察部队扫清张家口周围拒降的顽敌,为集结主力开创战场。其他军区也都作了相应的部署。9月1日,我四十团与平西分区四十四团及察南分区宣化支队解  相似文献   

8.
孟福来 《兰州学刊》2010,(8):222-22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此役,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刘峙集团主力和白崇禧集团一个兵团,计有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56个师(含1个骑兵旅),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共55万余人。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在战略上已很难组织有效的防御。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文章通过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国民党战略的失误四个方面分析了其胜利原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华北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一贯坚持的反动政策。在这个政策指导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东北事变时,他正坐在兵舰上前往南昌坐镇指挥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对日本侵略者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并命令东北军即使“日军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结果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撤到山海关以内,日本侵略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不久,蒋介石又把东北军调到南方参加“剿共”。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1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因1927年8月徐州失陷,被蒋介石下令关押,后又被秘密枪毙.历来认为王天培之死是蒋介石刚愎自用、暴戾恣肆、惯于诿过于人所致.但我认为,这种看法仅仅是表面上的原因和合符蒋介石政治品格的逻辑推理.更深层的原因,尚有探讨的必要. 王天培是在蒋介石宣布下野之后,何应钦与李宗仁主持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期间,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中国大陆对他的研究与当时的政治发展、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1978年之前,以陈伯达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一书为代表,对蒋介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与批判。1978年之后,伴随着荣孟源的《蒋家王朝》、宋平的《蒋介石生平》、杨树标的《蒋介石传》、王俯民的《蒋介石传》等著作的出版,对蒋介石的研究开始了从为政治服务向学术研究的转型。1990年之后,以严如平、郑则民合著的《蒋介石传稿》,张宪文、方庆秋主编的《蒋介石全传》为代表,对蒋介石的学术探讨走上了正轨。进入新世纪后,对蒋介石的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了长足发展。展望未来,对蒋介石的研究仍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学者们需要利用目前宽松的学术环境与新史料开放的机遇,刻苦工作,努力找寻到接近真实的蒋介石。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的抗战思想主要表现在:拥蒋抗日、发动民众、联共抗日。这表明他的思想介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及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之间,与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1927年至1929年,蒋介石与桂系以武汉政治分会的设置与存废为中心,展开了一场对全局的角逐。武汉政治分会的设置,是双方协议分占东南与两湖和蒋桂相安、共同北伐的必然结果。它成立后在对两湖的治理尤其与蒋介石的财政较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成为当时各政治分会中的典型和蒋介石的眼中钉。它的撤销,既是桂系在这场角逐中败北的必然结果,亦是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体制不可能是分权共掌而是专制独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维开 《晋阳学刊》2012,(2):92-101
1948年底,内战中不断失利,国民党高层都在酝酿撤出南京。此后,从南京到广州、重庆、成都,尽管大多数国民党高层人士主张在大陆坚持,但是,1949年底,蒋介石最终决定中枢迁台,其中原因,主要有蒋认为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基础较好,他的关键幕僚亦坚决赞成,以及金门战役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初,“党潮”由“汉赣党潮”发展到反共清党。此间,《大公报》对“汉赣党潮”的兴起与持续、“汪蒋握手”、反共清党等阶段作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报道与分析,展现了该报的基本立场与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媒体乃至当时社会在相关问题上的关注焦点与认识水平。当局者十分注重处理与媒体的关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对实现其政治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素莲 《齐鲁学刊》2003,1(6):128-133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炮声,唤醒了广大中间势力,使其转变了一贯依附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立场,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建立各种组织,凝聚起抗日救亡力量;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竭力呼吁停止内战,共御外侮;首倡和维护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积极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抢运战区物资,努力开发后方经济;奔赴抗日前线,血洒疆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蒋廷黻早年思想异常驳杂,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自由主义诸元素构成其政治思想之基本内核并由民族主义一以贯之。这使得其思想既具极强的西方背景,又呈现理性实用主义的特征,进而构成日后其社会政治思想得以渐次展开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于多珠  赵艳玲 《河北学刊》2006,26(5):218-222
随着庄田的建立和开发,承德这一塞外荒漠之地,生齿日繁,谷田丰产,为八旗军北上木兰秋?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避暑山庄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避暑山庄的建立,是训练八旗、控制蒙古、加强北部边防之需,清康熙帝在避暑山庄的活动又促进了承德的进一步开发,使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清康熙帝在北巡中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边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治边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施海淑 《学术探索》2012,(12):120-122
《雌木兰替父从军》是徐渭本于《木兰诗》而演绎出来的一部新的作品,我们由文本本身开始并进而深入到社会历史语境对《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文本中的新内容进行分析:《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文本本身充满了矛盾,正如徐渭在实际的经历中所遇到的困境,不管是在文本中,还是在生活中,这些矛盾都是徐渭所不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