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教譬喻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文学中,用梵文或混合梵文撰写的譬喻经与用巴利文撰写的本生经一样,都属于通俗故事文学。它们不论述“涅槃”、“无我”和“空论”之类形而上学教义,而只是通过故事来宣说“业报”、“轮回”和“戒律”之类通俗教义,主要目的是在民众中激起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从而普及佛教。  相似文献   

2.
何剑平 《唐都学刊》2003,19(3):10-14
刘禹锡与佛教的关系,贯穿其一生。他与僧人的交往具有文字之交、佛理之交和不拘宗派的特点。贬谪之后,刘禹锡奉佛尤盛,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会通儒释的观念代表了中唐文人的普遍看法。《维摩诘经》是对刘禹锡影响较大的一部经典,这不仅表现在他对与之相关的佛教传说故事的袭用及义理的阐发,还表现在他以维摩诘教义为人生践履,在尘俗世界一直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形成有别于其他文人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与佛教:世俗性叙事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钧 《学术交流》2007,(11):136-139
《西游记》虽然以取经故事为基本题材,但统摄全书的叙事观点并非佛教观点,而是世俗观点。它所呈现的佛教并非经典佛教,而是受经典佛教影响所形成的民间佛教图景,且毫无宗教敬意。其作者不可能是佛教中人。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这几年整理敦煌遗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的佛教典籍。其中有一名为《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佛本生故事,较为奇特。特予介绍,并对若干有关问题试作简单分析。该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千字文编号:玉64号;缩微胶卷号(即《敦煌劫余录》序号):8300号。首残尾全,共存133行。行约23字。尾题:“《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一卷。”在此,先依照片(见《敦煌宝藏》第109册)录文如下。录文时,因残缺或原卷折迭无法辨认者,用方框表示之。其中,“□”表示一字无法辨认;“(?)”表示无法辨认之字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献中没有单独成书的神话集,但佛教神话是存在的。它散见于三藏经典,尤其是佛陀传记类经文。即使在佛陀尚未被神化而仍然作为人师的巴利文经典中,神话成份也已见端倪。例如,《长尼迦耶》第十四部《大本经》(Mahāpadāna)中说佛陀具有天耳通、天眼通等等;《中尼迦耶》第一二三部《未曾有法经》(Acchariyabbhutadhamma)中记叙了佛陀出世时的神奇事迹。但在那里,陈述和描绘都很简炼和朴素。后来,随着“菩萨”(Bodhi  相似文献   

6.
孙振杰 《社科纵横》2013,(10):105-108
《大唐西域记》中的"烈士池"故事,以及以"烈士池"为母题的中国俗文学作品中的一系列故事不是"穿上了中国道袍的佛教故事",而是佛道斗争延伸到文学领域里的重要表征。"烈士池"系列故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佛教意象,但我们不可孤立地将其抽取出来作为佛教属性的证明。从对这一系列故事的叙事分析可以看出,"烈士池"系列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的出现是道教对佛教在文化领域里的持续性反击。  相似文献   

7.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12,(2):124-137
金刚乘悉陀们的诗歌表达了他们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修行体会,他们的写作目的是教诲弟子和世人,但同时他们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通过这些诗歌,可以看出他们是沿着佛教大乘——真言乘——金刚乘(包括易行乘和时轮乘)的路线走过来的.他们以佛陀的名义颠覆了佛陀的传统,为佛教在印度的消失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经集》是巴利文三藏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列在经藏《小尼迦耶》的第五部。它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经文,其中多数经文的产生年代相当古老,有的甚至是最古老的。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的跋婆罗(Bhabra)赦令中规定必须学习的经文内,就有三部与《经集》的一些章节等同:《牟尼偈》(Munigāthā)等同于《经集》中的《牟尼经》(第一品第十二章)、《牟尼经》(Mauneya sūtra)等同于《经集》中的《那罗迦经》(第三品第十一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睡美人》的救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阅 《日本研究》2007,(3):87-9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表面上描写一个衰朽老人如何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寻欢,实则要揭示为世俗烦恼所困扰的心灵如何获得净化和拯救.小说所展现的是一个隐蔽的"妓女=菩萨化身"的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多种古籍中记录着这一故事的各种版本,一系列的故事都传达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万物一如思想.川端正是试图借助这一结构模式来表达此类故事中所蕴涵的救济意义.为了充分体现"妓女=菩萨化身"这一隐含意义,川端从环境背景、形象塑造到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在《睡美人》怪异情节的背后,深深地隐含着佛教的救世主题--芸芸众生在凡间的苦恼应当得到抚慰.  相似文献   

10.
玄奘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唯识宗依据的经典一般来说是六经十一论,六经如下:《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没汉译)、《阿毗达磨经》(没汉译)、《楞伽经》、《密严经》(没汉译)、《华严经》。十一论是:《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没汉译)、《摄大乘论》、《十地经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分别瑜伽论》(没汉译)、《观所缘缘论》。这六经十一论只能说是《成唯识论》所引用的经典,说成是唯识宗所依据的经典是不妥当的,解释《唯识三十颂》的《成唯识论》是唯识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研究唯识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现将玄奘的唯识理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