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人口流动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去海外生活,作为外来群体而言,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以意大利米兰市的华人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米兰华人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其融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因素,以“是否愿意长期定居”考量在米华人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度。研究认为,在米华人群体的社会融入度,与性别、年龄、家庭状况等自身因素无关,与社会活动参与频率、工作强度等社会外部因素也没有显著影响;职业类型、就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在米华人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在米华人群体工作状况、提高就业收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华人融入当地城市社会的进程。   相似文献   

2.
讯息频道     
阿根廷华侨华人奋起自救 在阿根廷发生的社会暴乱中,旅阿的华侨华人蒙受了巨大损失,至少有500家华侨华人经营的小型超市被抢或被烧毁,还有人惨遭暴徒毒打。 在这一危难时刻,华侨华人再次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他们一面自救,一面互相联络,互相关照,更有侠肝义胆之士,奋起高呼。一位姓陈的台湾同胞投书当地中文《新大陆》周刊,呼吁全体侨胞团结自救。 我驻阿根廷大使亲往受害侨胞商店或家中慰问,并组织侨领部署自救;同时,多次向阿根廷外交部和内政部进行交涉,要求阿方采取措施保护华侨华人的正当权益。 (仲乔)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与侨乡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模式的演进过程和结构设计。从历史和现实两重角度对华侨华人与侨乡的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的存在对侨乡社会的意义进行考察 ,可以看出华侨华人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侨乡社会转型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关系会呈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群像扫描     
《华人时刊》2008,(5):39-39
全球华侨华人与奥运圣火同行祥云守护者金晶,就在这个美丽的称呼被全世界人民知晓的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有一千双、一万双手在守护着人类最美丽的火种。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华侨华人都拿出最大的热情:阿根廷1万多华侨华人携妻儿老小守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连接祖国与所在国的桥梁和纽带的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指出,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据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传来的消息,韩国首家"一带一路研究院"3月在韩国成立。该协会会长曲欢与韩国前总统卢泰愚长子、韩中文化中心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任职期间,我与旅老华侨华人建立了非常亲密友好的关系,经常应邀参加他们举行的各种活动。旅老华侨华人虽然人数不多,全国不足万人,但他们在老挝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地华侨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扶危济贫的美德,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在欧华侨华人的形象总是和"三把刀"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菜刀、剪刀和剃刀,这是已经在西班牙生活了20年的侨胞毛峰最大的感受。如今,中欧商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密正步入"黄金时代",列席今年中国"两会"的西班牙侨胞代表毛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言"在欧华商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契机,融入当地社会,进一步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略论广南政权的华侨华人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南国时期,大批华侨华人流寓越南南方,他们为南圻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广南国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形势的发展,广南政权对华侨华人的政策经历了从安抚到压迫,从拉拢到排挤的过程,华侨华人也顺应了历史潮流,逐渐融合于当地.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华侨华人发展迅猛,必将成为21世纪华侨华人社会舞台的主角。新生代华侨华人资源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维护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做好新生代华侨华人资源的培养工作。系统地提出了维护合法利益、传承华文教育、完善联谊组织、整合网络资源、提高理论水平和构建制度保障等六个途径,对新生代华侨华人资源的培养途径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近代华侨的爱国主义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而不断升华。由亲宗族爱故乡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停顿地发展是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与祖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争始终紧密相连,相互支持,内外团结战斗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弘扬中华文化,吸取当地民族的优秀成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是其独特的特征。当代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海外华侨华人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读者网站     
居外国要不要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这是一句中国俗语。说的是每到一地,都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恪守当地的行事准则,这样才能彼此相安无事。然而中国人并不完全恪守“入乡随俗”的信条。在美国、加拿大,在欧洲,华侨华人都喜欢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个社区内,保持着中华文化特色。生活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注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新时期华侨华人文化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并将继续秉承中华文化价值观,从自在的文化向自觉的文化转变,华侨华人文化将架起中外友好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跨国族群认同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考察了在韩中国朝鲜族跨国族群认同状况。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朝鲜族跨国族群认同并非笼统地被评判为强化或弱化,而是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表征,体现在由共同的历史文化、韩国时尚文化、韩国人思想观念和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等不同文化取向所形成的族群认同之中。在社会层面上,伴随着不同类型移民政策而产生的在韩中国朝鲜族职业分化,是导致他们跨国族群认同出现群体性分化的主因,表现在身份归属、社会交往、心理认知等诸多方面。本案例不仅补充了跨国族群认同理论的内容和观点,也为当前中国和韩国政府如何促进中国朝鲜族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期,数万中国自由移民陆续进入古巴。受华侨华人人数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古巴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影响,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经历了起伏兴衰。古巴华侨华人经济体现出鲜明特征:一、华侨华人商业高度集中在"衣食"领域;二、华侨华人商业地理分布范围极广;三、华侨华人多从事小商业,资本额不大;四、华侨华人经商者不断增多,但仍以做工为主。  相似文献   

15.
华人在东南亚民族之林中是一个很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族群。他们在东南亚定居下来之后,便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且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当地社会。 与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相比,东南亚华人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本地化程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社会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兴起、社会成员个体化倾向日益明显,延边图们农村地区的朝鲜族村民踏上了赴韩务工的道路。在流动现代性社会中,朝鲜族形成了"三重脱嵌"的状态。具体体现在:一是脱嵌于韩国。朝鲜族在韩高收入、低融入的日常生活实践与认同分化使得朝鲜族形成了脱嵌于韩国的状态;二是脱嵌于家乡城市(图们市)。在外打工的朝鲜族大都会在家乡城市购买住房,消费休闲。但是家乡城市缺乏"留住人"的资本。朝鲜族不得不继续返回韩国挣钱,逐渐形成了脱嵌于家乡城市的状态;三是脱嵌于农村。在韩国打工的朝鲜族常年缺位乡村生活,乡村因人口流失已经出现了空心化迹象。并且,城市化取向的教育观使得新生代朝鲜族进一步远离乡村、向外流动。"三重脱嵌"的状态构建了朝鲜族流动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泰国华人融进当地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百年来,泰国华人在泰国辛勤劳动,安居乐业。如今,由于泰国国王普密蓬的“泰华一家”决策和泰国政府对华人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华人和泰人和睦相处,互相通婚,融为一体,泰国华人已融入当地社会。 华人当官 官至总理 泰国政府除1942年—1944年期间规定华人不能从事某些职业,对华人进行限制外,以后从未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苏珊 《华人时刊》2004,(1):28-28
严格地说,阿根廷没有唐人街。阿根廷的华侨华人不多,全国也就四五万人左右,而且大多数分散居住,分散经营,没有形成纽约或旧金山那样规模的唐人街,更没有富丽堂皇的牌楼式街门。 但是近年来,随着旅阿华侨华人的增多,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出现了一些华人企业较集中的街区。其中较著名的一条就是阿维里尼奥斯街,当地的阿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华侨的汉语教育以“三民主义”为指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国语水平,并且用国语作为教学语言,促进了国语在华人社会的统一,加强了华人的民族团结。教材建设尽量适应华人社会的特殊语言状况。提高教材的可用性。在以华侨居留地汉语教育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大学的相关资源,积极开展对华侨的国语文培训。不过,在东南亚华侨的汉语教学中,党化教育的浓重意识形态色彩严重影响了汉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2为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在各地举行了公祭日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宣示华侨华人不忘历史,珍爱世界和平的决心。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时时刻刻心系祖国,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和平,用行动向居住国人诉说历史的真相,本文汇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侨团的纪念活动。当地时间12月13日,加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