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系农村社会大局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对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进行研究,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保障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备条件。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及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农村逐步摸索和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失地农民保障、农村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体制、机制、管理水平及现实能力等多种原因的制约,总体发展水平缓慢,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远远低于城镇,我国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显重要,关系着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且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在较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开发商业保险、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在较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开发商业保险、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对于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家庭观念、财富观念道德观有助于实行农村家庭养老,弘扬孝道文化不但有利于保障农村老人安度晚年,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在较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开发商业保险、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阳婕 《管理科学文摘》2012,(17):154-155
后进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农村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和难点。加强后进村党组织的改造和建设,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是国外改善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过去我国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一直采取消极的态度,加剧了城乡分化,也影响了城市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财政投入的自行增长机制,促进各地城乡统一的低保制度和全国城乡统一的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同时加强对财政补贴接受者的行为控制,以促进国家帮助与个人及家庭努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周宏 《科学咨询》2007,(13):14-15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健全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了农村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当重视重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大力发展重庆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体现社会公平;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保障资金来源,促进重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决策探索》2003,(5):40-4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何中华 《经营管理者》2014,(21):181-18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二元结构的遗存太多等原因,农村社会保障至今处于保障项目缺失、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低下、社会性不足等状况,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等系列重大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仍未完善,城乡差距依然凸显。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已更加注重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这些年全国因农民土地被征用而引发的矛盾却屡屡发生,这不仅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不和谐,而且成了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勋 《领导科学》2006,(11):24-2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应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和推动,更需要广大农民踊跃参与。近些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固然有效地增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以城市社会保障为主体,而忽视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其次从宏观角度出发,运用杨翠迎博士的农村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建设道路成为当务之急。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则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理解这一转向,则需要我们对中国式发展道路有一个结构上的重新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只有认清我国现行农村征地制度存在的立法、司法、监督等法律问题,才能完善我国农村征地制度,更好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近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中国少生了2亿多人,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近几年来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加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已经从情感上去接受或是政策认识上去落实计划生育了,转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改善生活条件和儿女的教育上。对此,国家、社会对农村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看似温暖的政策上。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建立起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严重缺位,应从政策、机构、法制、财政、宣传、管理、监督等各方面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