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理解社会结构问题,雅诺斯基的公民理论和文明社会理论为分析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它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马歇尔和哈贝马斯的积极成果。虽然哈贝马斯和雅诺斯基的社会结构四大领域划分理论及其分析带有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种理论也确有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社会运作的复杂性,并为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在当前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积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代西方结构功能主义从结构、功能以及二者的统一出发,深入分析和广泛探讨了有关社会系统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其研究成果对一般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关于社会整体的系统分析方法,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性质,关于社会系统构成要素的功能发挥等问题的探讨,关于社会系统的整合、均衡、和谐的理论诉求,以及关于文化系统价值导向功能及其对社会调控与变迁的作用等问题的论述,对于深入研究社会建设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的批判开始,建立了以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本质意义,对于了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现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祥林 《江汉论坛》2006,1(1):24-26
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都是从社会的整体或整体性的社会,而不是从社会的某一层面或领域来考虑的,因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作全面把握。马克思阐发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最切近的理论基础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系列中就已经蕴含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初步精神,它们体现或展示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构成内容。胡锦涛同志对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精辟概括及其展开论述,闪耀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光辉,是我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王瑛  高静文 《新疆社科论坛》2005,46(5):72-75,89
作为一种以社会和谐为追求目标的学说,社会系统论本身就是“和谐哲学”,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系统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原则与理论指导,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充分体现和实践了社会系统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冲突理论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主流学说,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家对此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们的理论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质就是一个利益关系冲突的协调过程。文章在回顾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和谐构建中社会冲突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整合社会冲突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北方论丛》2002,1(1):46-51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开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随着时代变化、主题转换,其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诸形态的演进.但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不足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创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事.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社会建设理论与社会和谐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仅高屋建瓴地认识到了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而且对社会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科学定位,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社会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要以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为目标;社会建设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社会建设要以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机制为手段.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指南.它的时代启迪意义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要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要确保民生的不断改善;要确保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开始主张要“东方从属于西方”到晚年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转变,这一理论转变的过程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结合过程,充分融合并彰显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世界视野与民族视野,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所体现的理论品格历久弥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践行和发展,不仅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引入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且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黄乃祝 《兰州学刊》2009,(10):133-136
人性问题是人类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点。文章在分析中西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性观:一是人性的复杂性,二是人性的生成性,三是人性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2.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晔 《北方论丛》2001,(6):71-75
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在他所有的诗歌创作中居首要与核心地位,影响他自然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是卢梭的“回归自然”思想。卢梭的“回归自然”的思想被华兹华斯很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他们在倡导这一思想的过程中深邃的表达了热爱大自然,同情下层平民,憎恨压迫者的思想感情和作为。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不可以提纯抽象为空洞的"善"与"恶"的情感本体。这一情感本体即是血缘亲情,它构成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又是"性相近也"的确切内涵。因此,不同于孟、荀的"性善"与"性恶"论,孔子的人性观是以血缘亲情为内涵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三种人性论与中国伦理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有三种人性论——以李贽、顾炎武为代表的基于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人必有私”论,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继善成性”、“习与性成”与“性日生日成”的辩证、发展的人性论,以颜元、戴震等为代表的“气质之性一元”论。这三种人性论为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现代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新伦理学的基本精神是:一切伦理原则必须奠基在人的感性生活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符合人性的伦理的规范与引导,人性的完满与光辉才能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育对象,即是对人要有科学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的两条主体性规定尺度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分析认为:从认识人的具体操作层面来看,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作为认识和分析人的首要尺度。以此为据,在把握现代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主要特点基础上,进而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自然体内在价值主体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体权利论者以自然体的内在价值为由要求赋予自然体价值主体地位,希冀实现自然体与人的平等。然而,价值既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是客体的属性,更非主体的需要,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对象性关系的理性活动,只有人符合这一标准,人是价值的唯一主体,自然体不可能与人达到平等,自然体权利根本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路新生 《河北学刊》2012,32(4):52-60
钱钟书并非专门史家,却有丰富而深刻的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其中对于"人"和"人性"的关注为其史评一以贯之的中心命题。这些命题若以"历史美学"的视角重加考量,对于纠正当今史学界"见物不见人"的痼疾将能够产生攻玉之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误区的文化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本性。它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和实践超越性。由此评价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可看到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具有片面性、孤立性、静态性、实体性、超验性和抽象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应整合人性理论,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韶林 《齐鲁学刊》2002,1(3):63-68
管理的科学性不应仅仅依据于对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征的认识,而应依据于对人的基本属性和各种需要及具体人的特征的认识。对人的基本属性的认识要求科学的管理必须尊重人、爱护人、信任人、提高人,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