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拆字联觅趣     
拆字联是对联中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柝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形体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外的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清小说在设置人物或编织情节时,常常像作对联一样,"一联""一联"地让不同的叙事单元两两相对地组织起来。这种对联思维直观地体现在"回目对联""章回尾联"和"章回插联"等三种不同类型对联的安置和运用上,成为小说构思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但在设置人物、编织情节时,明清小说有时又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把不同的叙事单元像作对联一样两两相应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3.
龙年品龙联     
2012年是龙年,在我国绚丽多姿的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中含有“龙”字,读来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云南昆明大观园内大观楼前的明柱上,挂 着一副蓝底金字的楷书对联。这副联长达180 字,系清代号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诗人孙 髯,于乾隆年间所撰。该联情景交融,气势磅 礴,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联曰:  相似文献   

5.
析字对联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的数目成千累万,就其组成来看,大多数汉字是合体字。合体字是汉字的偏旁与偏旁按照上下、左右、内外等部位组合而成。对联中的“析字”,主要是利用汉字偏旁的分离组合的特点,巧妙地构成语义通达、情景高远的对联。这种“析字”对联,粗略看来,好似一种文字游戏,其实,它是对汉字纯熟而精妙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汉字修养和文学素质,要创作“析字”对联是不可能的。创编“析字”对联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既要把所“析”的“字”贯穿(或暗  相似文献   

6.
楹联即对联,又称对于,其类别可达数十种之多,而名胜楹联只是其中一小类。顾名思义,名胜楹联即为名胜地撰写的对联,它有广狭之分。狭义名胜联仅指著名风景地的对联。广义名胜联包括著名风景地、历史文化古迹的对联。这样,广义名胜联就包括胜迹联、园林联、庙宇联、刹寺联,以及某些会馆、戏台、亭院等地的对联。我们这里说的名胜楹联,指的是广义的名胜联。  相似文献   

7.
李良才 《老友》2012,(8):57-57
清朝末年,江西莲花县有个叫贺亮卿(字景熙)的秀才,才思敏捷,爱打抱不平,作的对联诙谐有趣。一年春节,县城有家叫“同善会馆”的慈善机构,请来贺亮卿作对联。他深知这家“同善会馆”挂羊头,卖狗肉,贪污成风,于是毫不客气地作了一副拆字联:  相似文献   

8.
正曾国藩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文章诗词均极有造诣,尤其善于作对联。他1838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那时曾年轻风流,常出入歌楼妓院,宠爱一妓女,名叫大姑。他曾特地为她写了一副对联:"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消魂。"把大姑二字写入联中,工巧而又自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曾自题对联于总督衙门大堂大门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哑联     
谜语里有哑谜,对联中也有哑联。哑联无须书写,而是借助某些事物和动作来表达联意。创作或应对哑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准确的表达技巧,极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抵抗日寇,专打共产党。当地人民对他们十分愤慨。有人写了一副嵌字对联,分别寄给他两人。联语是: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一生著述甚丰。郭老又是联苑名家,擅长撰写楹联。郭老的楹联内容丰富,含意深邃,气势磅礴;楹联的艺术方法,千姿百态,不拘一格。这里,从修辞技巧方面,写点体会。 一、嵌字自然贴切 把客观事物的名称(人名、地名、物名等)有意识地巧妙嵌入对联中,使对联顺理  相似文献   

12.
楹联是贴挂在门柱上的对联,因其是展示于门外供人观赏的作品,因而更具有社会文化性质与公众性的审美作用。所有对联的体式皆以格律诗的平仄文字相对仗,并在上联句尾以仄声字起,而下联句以平声字收尾,构成严格的律诗联句,属于文学诗类中遵格律而不押韵的联句诗。因此不仅在体式上是诗,而在许多名联内涵的意指上,又特具主体的理性与情思的寄托与评量,特别引人关注,多是抒情与叙事合为一体并展示于外的诗。绝大多数对联字数较少,更见律诗惜字如金的精到。楹联是中国古今相续的民族文化,作联则最需要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素养和写近体诗的文化修养功夫。  相似文献   

13.
对偶辞格是一种偏重语言形式的辞格,因而偏重内容的比喻辞格便可与它结合.比喻的各种基本类型在对联作品中均有出现,其中暗喻常见,表现形式丰富;潜喻新颖,它以动词暗示出喻体.比喻在对联创作中的运用方式呈现多样性.比喻的使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据喻构联,整副联就是一个或多个比喻;另一种是比喻润联,比喻只在对联的局部使用.我们还发现:在对联创作的过程中,善用比喻,可极大地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使得有限的文字包蕴无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联语是中文所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属感性范畴;数学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理性范畴。然而,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或数字入联、或概念入联、或运算入联,这不仅丰富了联语的赏读性,增强了联语的深刻性,而且让读者感受到数字的独特魅力,体味到数学的内在之美。  相似文献   

15.
楷书对联“读心中名文,听本真妙曲”是王治国先生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的作品(原作是长达八尺的榜书巨联)。 王治国,字安轩。国家一级美术(书法)师,专业书画家。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一所中学为了给教师贺年,学校工会的同志结合每位教师所教科目,书赠一副大红对联,其中一副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飞出哆咪嗦啦。”联语信手拈来,既道出了这位教师的才学,又点破了其所教的课程,可谓巧亦胜巧,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7.
百科瞭望     
孙中山创译“经济”一词“经济”这个词最早译者是孙中山先生。本来汉语中也有“经济”两字,比如,清末曾国藩曾撰“季子自命才高,与人意计时相左”一联,左宗棠对以“藩臣一心为国,问伊经济有何曾”。又如,20世纪初曾有“司马文章,诸葛经济”的对联。上述二联里皆有“经济”两字  相似文献   

18.
蛇年品蛇联     
田大金 《老友》2013,(2):55-55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对偶语句.每逢喜庆佳节,人们都喜欢贴对联.文人雅士相聚在一起时,往往互出联语求对.有时候用十二生肖作联语,试对方才学。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虽然“蛇”与“折”同音,是个不吉祥的字.但蛇联也不少。现将我搜集的几副蛇联与诸位共品赏。  相似文献   

19.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百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折射教师婚姻情结,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谨从浩瀚的联海中采撷一些与教师有关的对联,与读者朋友共赏。1982年元旦,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一所中学工会的同志,为了给教师贺年,结合每位教师的特点书赠一幅大红对联,其中一幅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