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是一种既有市场经济因素,又有大量旧体制残余的过渡性的经济体制。它既可能进一步前进到法治的市场经济,也可能蜕化为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来源于新生的市场经济制度解放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  相似文献   

2.
最近吴敬琏再次撰文警示:一旦进入政府主导路径,既得利益者必然推动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而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维稳"和"改革",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但二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与后果。我们应做出何种选择?这显然取决于对局势的判断。在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之际,我们也步入了社会矛盾多  相似文献   

3.
《领导广角》2001,(4):28-28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新一期《财经界》杂志撰文指出,“利益会把仇神召到战场上来”,市场化改革将会挖掉既得利益者寻租致富的安身立命基础,一定会遭到他们强烈的抵抗,中国的改革要警惕落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13,(12):10-11
作者:胡舒立、王烁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时间:2013年1月该书汇集了吴敬琏、许小年、陈志武、陈有西、于建嵘等数十位学者的36篇专题论文,从经济瓶颈、民生愿景、转型之难、改革道路、社会重建五个方面对国势作前瞻性预测,把脉中国2013的关键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研究员直陈权贵资本主义现象,直言要破除"党政经一体化"的旧体制,自然会对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和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市场化的改革把政府的干预限制在最弱的水平上,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在中国,市场是由国家建构起来的,理论上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支配,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却是由政府来主导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第二,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使市场和权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权贵资本主义式的利益集团,对政府的自主性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第三,"市场帝国主义"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是事实上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我们总是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了呢?我们总说社会主义好,为什么苏联东欧人民放弃了社会主义,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的怀抱啊?本文主要阐述这些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更加认清世界的总趋势,更加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中国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收入分配模式,并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我觉得有五个基本问题需要做出回答: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原始市场还是现代市场;权贵资本主义还是公平竞争;低福利还是高福利;国富还是民富。  相似文献   

8.
佚名 《决策》2007,(6):72-72
《资本主义不是什么》实质上是一部追寻当今政治经济学"关键词"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政治     
《领导文萃》2010,(6):7-7
首先是最熟知的一个话题,即中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中国自己还是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以资本主义的原则在开展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0.
张会伟 《经营管理者》2013,(18):122-122
韦伯的宗教伦理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因大胆提出"资本主义精神"享誉世界,笔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韦伯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对我们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的大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从精神层面阐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表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综合体,它还有着特殊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几个部分探索性的了解和解读,意在从另一种视角,从精神层面上对资本主义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的历史高考坚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三复习要加强针对性复习,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效果不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学工作者不容置疑的,在此不多述。对于高三复习,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注重时空概念,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历史是一条河,也是一座山,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对于深化学生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有重大益处。1.1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调节作用并未消除两者间即相互依存又内在紧张的关系。资本主义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又不能与其共存。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间的这种双重变奏原因在于,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而福利国家却使市场机制发生了扭曲。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再一次证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是不可能实现完美平衡的。中国不能固执于国家主义或者自由主义,而是应该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和分工,从而重新构建政府与市场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和谐"的反思: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观产生的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出现 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与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紧密相连.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它的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也有它的伦理基石.  相似文献   

15.
耿静红  苏然 《经营管理者》2013,(31):130-131
理性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早期价值理性的确立,到工具理性的产生,再到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转变既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又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社会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此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精神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地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开始被挖掘,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并对今后研究的着力点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颖婷 《经营管理者》2009,(3X):156-157
韦伯运用个体主义的方法,在选取恰当的文化理想类型的文本之后,成功的论证:西方的宗教改革所创造的新教伦理道德对于其资本主义精神质的形成与在全世界量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图展示:韦伯是如何运用个体主义方法来建构新教伦理道德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关系,以及提出自己有关"韦伯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上世纪初,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敏锐地觉察到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通过对传播内容主要是对媒介文化的批判,把文化传播中的异化根源归咎于现代资本主义技术经济机制。在当下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文化传播背景下,媒介文化是现代人类"对象化"过程的"杰作",它的商品性与工业化进程中人的异化互相印证,媒介文化的异化功能不仅没有消失,相反会愈演愈烈,然而,当下的媒介文化与以往的媒介文化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马克思·韦伯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证逻辑来分析新教伦理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影响主要有四点: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激发了新教徒在资本主义企业工作的积极性;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监督;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所带来的理性化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资本的原始累计;新教伦理意识形态滋生了符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是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名作。本文旨在分析该书所展现的读史视角,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读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