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试析词汇模因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信息基本单位,从一个大脑传播到另一个大脑.模因的特点是:像基因一样被复r,像病毒那样传播或感染.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首次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应用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能否充分利用模因论创建出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呢?本文讨论了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并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语言发展和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高级英语》词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高级英语》原文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具有强势复制因子的词汇模因。这里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词汇模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词汇模因的表现形式和传播理据,以便使学生从新的切入点进行赏析和学习,促进《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广告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文体,语言变异是丰富广告语言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分析了这一现象,旨在能从新的角度来阐释广告语言变异的原因。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广告中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一个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同时,模因论也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并指出应该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这样会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模因和模因周期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XX族"词汇分三类进行了举例分析,旨在了解这三类词汇的来源、构成特征、具体含义及其复制和传播的规律;明晰该类词汇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揭示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因此可以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继"微博"一词之后,在网络通讯、卫生健康、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微X 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微族词"。"微"族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对人们的现代生活也有深远影响。而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可以解释语言现象中的发展演变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微"迎合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驱动的需求,过渡为强势模因,经过模因复制与传播,从而形成"微"族词。  相似文献   

7.
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词汇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近年来兴起的揭示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以新达尔文进化理论为基础,为科学解释抽象语言现象提供了可能.模因传递或复制需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运用模因传播相关理论阐述全球爆红的“江南Style”现象及顺势产生的“XXStyle”模因复合体的新词的生成机制,探讨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为语言的模因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借用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和四个生命周期等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从强势模因和模因复合体两个层面以及模因的表达、传播两个阶段来解释网络语言作为强势模因、成功模因的可能性、合理性和优势,并总结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认为,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说词语的元件与复件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完全一致,而是产生了各种变异。"乖讹论"认为言语幽默的实质是言语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就是由模因变异产生的,即模因的变异产生了幽默。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语言模因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和语篇等层面触发中国贺岁片台词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和传播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途径和强势模因,可以发现中国英语词汇是原体模因复制、模仿以及变异的结果,许多中国英语词汇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成为强势模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探讨的是基因现象在思想和文化传播中的适用性,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再到新的宿主,不断传播的结果是使得新出现的模因最终成为强势模因,在语言当中凸显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辨认性。模因论视角下应用翻译可以从译语的词汇、句型、结构和信息四大强势模因入手,使译文实现实用目的,提高读者接受度。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期"山寨X"词族非常流行,在百度中输入"山寨"能查到5000多万条和"山寨"有关的信息,其中大多数属于"山寨X"词族。但此处"山寨"的意义同它的本义已经相去甚远。"山寨"产生了新的语义——仿冒、伪造的,而且在这一语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语义。通过对"山寨"新义的来源、"山寨X"所形成的语义场、"山寨"新义的语义层次、"山寨"的词性、"山寨"进入副名结构"很X"、以及"山寨"进入的不同语模等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可以窥探社会状况和语言本身的规律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Bushisms"这一语言现象,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Bushism的复制与传播和Bushisms的变异形式,发现人们在识别Bushisms变异模因时存在认知逆推过程。人们在潜意识里正是运用这种认知逆推过程快速识别出这些Bushisms变异模因在语法、词汇、语义、语音和句法上的错误,在先是诧异、吃惊,继而捧腹大笑之后能对布什总统表现出宽容,这也正是Bushism一词能成为一种语言强势模因的更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与基因相似的现象,通过模仿而传播。翻译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是对原文的模仿从而使之得以在异域传播。从模因论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模因得以传播的两种重要方式:复制与变异,并由此推导出"异化"是对源语的复制。对译语的变异,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异化"翻译,不仅有利于源语语言或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译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研究并没有局限在文化领域,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化教育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本身即是一种模因,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文化知识来观察语言模因的表现,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言并正确地运用语言,同时也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达人"一词很是流行,从其产生到现在的词义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达人"属于强势模因,其意义演变过程揭示了语言进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模因关系密切,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论揭示了语言产生和复制传播的规律,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以搜集到的网络语言为分析对象,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类型以及复制、传播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从而揭示网络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外语教师对模因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尝试以模因论为基础,以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语言模因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传统背诵,保障模因基础;结合巧妙复述,实现模因重组;借助创新模仿,构建模因类推,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并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最终实现将外界的语言输入内化为自己能够灵活运用的模因,从真正意义上促进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