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总体趋势是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的成分壮大,逐渐形成相互离不开的格局。另一方面,我国各民族融合的途径及融合方式复杂多样,由此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具有的博大精深、源广流长的特点。南北方古代民族的融合途径与融合方式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明清以前,南方民族地区大致经历汉族移民逐渐“夷化”的过程,少数民族自身也得到充实。明清时因汉族人口大量进入,融合倾向改变为部分少数民族持续汉化,融合外来移民形成地方性汉族群体。北方民族地区在明清前后,基本趋势都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融入汉族,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大致经历持续“汉化”的过程。产生上述差异,与南北方民族势力的形成及特点,南北方民族自身文化的不同,以及封建王朝施行的政策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民众对S县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总体评价较高;在民汉通婚家庭中,优惠政策影响子女的民族身份选择,但作用有限;汉族的民族认同略低于苗、瑶、侗、壮四族,但各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很高;民族优惠政策使社会底层的壮族和汉族群众产生某种程度的相对剥夺感。为此,要注重各民族的利益协调,民族优惠政策应有助于少数民族能力提升,促进深层次的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探讨明清时期川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一是孤岛汉族与后迁汉族的关系,二是汉族与周围少数民族的关系,归纳川西南民族关系的特征.孤岛汉族凭借其文化特质,保持着"我族"与"他族"的"双重"边界,显示出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族学境界的流动性,为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保护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地;"黔苗图"是"苗蛮图"之始。"苗蛮图"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意义重大,应该引起民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族之间的接触、交往、交流和文化涵化是经常发生的事,其中人口少的民族受人口多的民族影响比较常见。川南苗族虽是当地世居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与当地汉族人口相比悬殊甚大,因此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呈现出逐渐与汉族趋同的态势。从民国时期的主动效仿、被动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自然涵化,川南苗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演变既体现了苗族的文化认同变化,更反映出苗汉民族关系和谐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百色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南贵昆经济区中心,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商品集散地,全县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居广西第一位,聚居着壮、汉、瑶、苗、彝、布依等11个民族,总人口25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民风纯朴的田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各族群众能歌善舞。壮族的北路壮剧的"乖呀咧"曲调沁人心脾,歌圩、三月三歌节,壮族纺织与蓝靛染布等传统手工技艺;瑶族的盘王节、铜鼓舞、扁担舞、敬酒歌,蓝靛瑶抛沙包、盘古瑶服饰等,汉族的山歌、唢呐、八仙、哭嫁歌,苗、  相似文献   

7.
岩椁墓是古代的一种葬俗。这种葬式,一般认为是岩葬制类型的一种。但它存在于峡谷溪涧两岸的悬岩峭壁之上,是以人工凿岩为穴,置放棺柩。最普遍的是存在于今川东、川东北、川南及湘、鄂、滇、黔邻界的地带。因其普遍,有认为是汉族习仿少数民族的风俗,或少数民族借用汉族文化的葬式①。但它究竟何属何从,这是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的"西南夷"是指两汉时期分布在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西汉王朝对"西南夷"实行的"厚赂"、武力统一、"故俗治"、徙民实边、打通西南夷通道等民族政策,在客观上有利于西南夷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增进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汉王朝对"西南夷"实行的加强边郡统治、廉吏政策、"以夷治夷"等民族政策,是以德化为主,这一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东汉王朝所委任的边吏多比较清廉,善于安抚西南夷,这也是东汉西南民族政策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川南苗汉从不通婚到在反对中的通婚,再到不反对通婚,这一变迁折射出川南苗族和汉族民族心理的演变过程。汉族对苗族的偏见与歧视,苗族对汉族的不信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成为阻碍苗汉族际通婚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平等的观念深入苗汉群众人心,苗族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川南苗汉族际通婚逐渐摆脱了历史的心理隔阂。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时而和平相处,时而兵戎相见,这种时和时战的民族关系孕育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这种民族关系的作用下,湘西苗族地区于明代产生了一道曾被称为小长城的御苗边墙。这边墙,是三百余年来湘西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它既反映了民族压迫,也反映了民族间相互接近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边墙产生的历史背景、工程嬗变轨迹与职能作用阐述管见。 1 明王朝开国不久,便派兵到西南各地镇抚少数民族。洪武七年(1374年),明王朝确立了“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的军事制度,随后即兵伐湘西苗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统治者采取的羁縻政策,是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探讨唐、宋时代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纵向和横向、宏观和微观比较两朝代羁縻政策之异同,总结两代民族政策的经验、作用和影响,对于解决当今国内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族地区是指川、滇、黔、桂、藏、渝等省区市的少数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经历了从自治权的确立,到自治权的发展和完善的曲折过程,显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内容的系统性、政策的灵活性、实施的民主性等特征。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七十年的探索中,最终选择了治理的法治化,未来将以五位一体的目标前行,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龙云的治滇思想-是建设"三民主义革命建设的新云南";其含义既具有封建地主阶级恢复秩序和巩固统治,建立他们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努力,又具有资产阶级建设资本主义工业化云南的设想.二是民族思想受到蒋介石的较大影响,主张民族取消论和同化论,视少数民族为"宗族".由于家庭出身及早年生活的影响,龙云尽量给予彝族及边疆少数民族以照顾和帮助,但这种照顾和帮助更多的是针对民族上层.  相似文献   

14.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全县行政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总人口38.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36%,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苗族的跳坡节、蜡染与刺绣,彝族的火把节、赛马节和抹黑脸等,早已蜚声海内外。此外,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堪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曾被联合国科学文卫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逐渐以民族“大一统”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华夷之辨”。同时在吸收借鉴历代封建王朝统治众多少数民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元明以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同时,又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当地当时特点的民族政策,使其深入人心。虽然其民族政策具有以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利益为最根本、在维吾尔族聚集的南疆地区实行汉回隔离政策等局限性,但从总的方面来讲,是加强了新疆诸族与内地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密切了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地抵御了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16.
明清统治者对湘黔边苗民实行的治苗政策 ,不仅破坏了苗区的生产力 ,而且阻碍了苗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积极工作 ,帮助少数民族尽快赶上先进的汉族  相似文献   

17.
民族大迁移 ,尤其是少数民族大迁移造就了北京城。辽、金、元、明、清五朝 ,均有民族大迁移。尤其是明清两朝 ,均将北京的前朝居民迁移出去 ,本族居民迁移进来。在今天的北京 ,辽代契丹人留下了天宁寺塔 ,金代女真人遗下金太液池的一汪清水 ,元代蒙古人的胡同和六海水系还在沿用 ,明代汉族工匠建成了宫殿、长城和十三陵 ,清代精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建筑后人至今无法企及。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湘、桂、黔、滇、川、康、甘、青、陕、宁等省的壮、瑶、苗、侗、土家、彝、布依、藏、羌、仡佬、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间,由于红军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援,因而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所以对红军在长征期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必须给予充分的估价。  相似文献   

19.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辖16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全县人口约40余万,境内聚居着苗、弈、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  相似文献   

20.
明朝时期是西北回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回族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地域特点,明王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对西北回族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明王朝的民族政策对西北回族所产生的影响,试对西北回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做一梳理。本文认为,明朝统治者对回族采取安抚、怀柔和防范、同化相结合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