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立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郭靖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73-75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最起码的保障。在制定社会救助政策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最大化地增进社会福利,以期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对社会救助政策方案的规划,在规划时尤其要注意社会福利最大化、减少效率损失、实行增进型的社会福利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榕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3):41-45
贫困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社会救助是人类应对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立法先行是世界各国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共同经验,完善社会救助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社会救助立法严重滞后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鉴于此,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研究,成为和谐社会视野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民省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4)
社会救助权利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它具有社会保障权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对公民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在社会保障权利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在我国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法条文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先进的社会救助理念,明确政府的责任,规范社会救助的模式、程序和标准等,这是我国公民社会救助权利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徐丽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9-114
"反福利依赖"始终是西方福利国家关注的议题。201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也蕴含了"反福利依赖"的理念。但纵览现有的制度体系,我国的低保制度中依然存在福利依赖的诱因,容易导致"养懒汉"或有劳动能力者不愿退出低保的现象。为此,应发展工作道德救助,促进低保对象就业;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项目标准,将其他专项救助项目与低保解绑;对低保对象的收入和财产审核宽严有度;树立积极救助理念,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功能,强化服务救助。 相似文献
6.
冮树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2):82-87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和法律完善,从而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法治化,是中国社会救助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提出了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的理论范畴,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面临的现实环境、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面临的现实国情;同时,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要以社会救助的管理法治化为引领和依托,着力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以及事权责任明晰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此外,在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和制度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社会救助和谐文化,促进社会救助的结构优化,努力打造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7.
胡新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13-15
湖南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任务繁重,制度文化建设滞后.法制、资源、财政投入等因素都会对构建湖南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所以,应该通过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和政策指导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资源整合力度,以及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等措施来构建湖南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26-29
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有明显的缺陷,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中立法的空缺、体制的限制、权利意识的淡薄、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完善,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的制度、落实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依据、加强农民工权利的行政保护力度、重塑农民工权利的司法救助机制、建立专门的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等是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0,(2):86-92
从法理上来看,虽然强制工作措施在协助自助和互惠性原则上具有正当性,但也存在限缩宪法生存权保障意旨的疑议,因此并非可以无条件地实施。实践上,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在实施强制工作措施时主要存在立法政策化、欠缺对劳动能力的具体认定以及忽视强制工作的品质与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为建构起既能安贫又能脱贫的社会救助制度,有必要从立法目的以及具体的立法建议两个方面来指明我国强制工作措施精细化立法的方向,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法的出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赵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3-147
家庭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家庭服务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秩序急需规范,虽然有一系列地方立法和行业规范出台,但整体上的制度规范还很欠缺,制度处于不均衡状态。为此本文建议创制正式制度,完善家庭服务行业的相关法律规范,在适合条件下推出国家性的产业促进法。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祖荣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7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祖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2-68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徐祖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491-497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法是社会救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救助法尚处于讨论和制订之中,本文仅就社会救助法的几个重要问题做粗浅的讨论,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法必须合理地确定救助的基本目标与理念,必须合理地规定救助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必须合理地规定救助的财政责任,必须合理地确定救助标准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吴颖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59-162
通过分析目前构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助机制的紧迫性与现实性,给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立法提出一些建议,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刘璐婵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30
通过回顾西方福利依赖研究脉络,聚焦福利依赖的生成机制,发现关于福利依赖已形成了贫困文化、福利制度和风险社会三条研究脉络,各研究脉络下学者对福利依赖的归因迥异,不同时代背景下福利制度的演化引发了研究范式的变迁,这也为讨论中国可能面临的“福利依赖”问题提供了全景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赵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20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社会救助资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领域是实现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要保障。以社会救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养发展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和民营企业为载体,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关信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19-125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建成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我国的反贫困行动目标和任务将发生重要变化。为了使社会救助制度在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应该针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中的不足而加以改革。论文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新要求,讨论了我国社会救助的标准与结构调整问题,以及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外救助是指当本国海外公民所在国发生重大或突发事件时,本国驻外机构及其他主体对本国公民进行救助的行为.鉴于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海外留学生群体受到的影响较大,对其进行救助并完善相关制度势在必行.以对我国海外留学生提供救助服务为主线,分析海外救助制度的特点,探讨建立完备的留学生救助制度的必要性,提出多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留学生海外救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Z1)
随着硫酸泼熊、虐猫和火烧流浪狗等事件的发生,社会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度有所上升,动物福利的概念也逐渐为公众所知晓。很多国家已建立了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制度,相对而言,我国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有待完善。动物福利立法的宗旨应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内容上应扩大动物保护的范围,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强动物福利立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和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