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智能儿作为沙弥尼,却追逐凡俗之人的男欢女爱,其情形如同飞蛾扑火,结果自然是悲剧。惜春与她相反,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坚定地走向“涅槃”。惜春出家的重要原因是亲情的极度匮乏,而根本原因则是对婚姻的恐惧。智能儿的还俗与惜春的出家都是按自己的无害于人的意愿行事,因此都值得尊重。  相似文献   

2.
妙玉“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人物研究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妙玉“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人物研究之二李令媛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身分是特殊的。她既不是贾府千金,也不是贾门儿媳或亲戚,而是和贾家毫无瓜葛的“带发修行”的出家人。妙玉为什么要出家?从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通盘考察,可以认为,说她“自幼多病”买了多少...  相似文献   

3.
佛教中涅般木解脱目标的基础,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以此为切入点,文章旨在探讨红楼诸艳的宗教态度和佛学修养,及其与宝玉参禅悟道、出家解脱的联系和差异性。宝玉出家体现了与佛教原始宗旨较为接近的修行理念,与其相呼应的,是有小乘气息的惜春,红楼诸艳中大多数人的学佛态度,并非真正的宗教浸润,而是士大夫式的佛学文化与禅悦。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红楼梦评论》)莱辛认为:“悲剧是一首引起怜悯的诗.”(《汉堡剧诗》)如果说整部《红楼梦》是由一首首人物命运悲剧小诗组成的长篇悲剧组诗,那么惜春的悲剧则为其中一首独有特色而又不太为人注意的小诗.它像一朵洁白的茉莉,即便折离枝头,仍馨香沁人,诱人怜惜.惜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红楼梦》第二回)她的出身,比之二小姐迎春、三小姐探春都要高贵,她是和元春一样的正派小姐.可是,她和元春的处境又不  相似文献   

5.
张悦然作为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的获得者与不少“新概念状元”一样成为了诸多媒体、书商、读者的强烈关注对象,她创作的作品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在“80后”作家群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极端、酷冷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她的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淑贞事略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贞是与李清照同时的女诗词家。传世作品多 ,技巧高妙 ,但在文学史上无显著地位。关于她的诸多误解中 ,婚姻悲剧迷雾重重。她的丈夫不是市井小民 ,而是无才无德之官吏。她不满家庭生活却没有桑濮之行。写男女幽会的《生查子》不是她的作品。“所适非偶”“匹偶非伦”“弗遂其志”“忧愁怨恨”不一定导致失志失节。她的作品“百不一存”是她个人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普及本《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独无惜春谜语。查对了“百二十回本”系统的三个版本,都是如此。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第3版的“校记”摘要举例里,亦无只字片语涉及此谜。 相反地,在“八十回本”系统的三个版本中,均有惜春的“海灯”一谜。如《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北京第1版),在探春的“风筝”谜语后,即是惜春的谜语“海灯”: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在内容上,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以描写少女生活和爱情为主,题材比较狭窄,后期作品则抒写出家国之痛,题材趋于丰富,感情也转入深沉。金兵于靖康元年攻陷北宋汴京,李清照开始了流亡的生涯。此时国家民族濒临危亡,她本人则失去了丈夫,颠沛流离,孤独无依.惨痛的打击和磨难接踵而来,摧残着她,也锻炼了她,逆境造就了这位杰出的女词人。南渡以后的作品,虽然表露个人家庭的不幸仍占主导地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庄园情结”。在她的作品中,庄园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是天真烂漫的爱情田野,是追逐名利的场所。在分析作家作品中这种“庄园情结”的同时,探究了“庄园情结”形成的原因。“庄园情结”和小说家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出身于牧师家庭,生活于乡村小镇的奥斯丁,不可能摆脱其生活圈子以及社会环境对她的影响,她的作品也难免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王薇 《金陵瞭望》2011,(15):83-83
“千芳名窟早含辛,刻意伤春是惜春;香土一杯愁万种.落红全似葬花人。”这是周汝昌先生为“黛玉葬花”所作的诗。  相似文献   

11.
王薇 《金陵瞭望》2011,(26):74-75
“千芳名窟早含辛,刻意伤春是惜春;香土一杯愁万种,落红全似葬花人。”这是周汝昌先生为“黛玉葬花”所作的诗。  相似文献   

1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有着强烈的异质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不仅存在于她的单篇作品,还存在于不同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存在于她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的对外部空间的敏感和强调,也存在于作品的结构方式之中。而她的小说对于“异质空间”的强调,正清晰表达了作者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3.
妙玉、惜春形象和曹雪芹的“色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从某一意义上说是以六对矛盾对立的形象出现的(笔者将陆续撰文予以论述)。惜春的对立面形象不是她的三位姐姐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妙玉。作者塑造了这两个女性,表达了他在“色空”观念上的哲学沉思。“色”、“空”本来都是佛学术语,但在《红楼梦》中,经过作家的创造性改造,变成了哲学、美学范畴。用戚序本第一回回末总评的话说,即“色空(曹氏的)空色(佛学的)两无干。”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两宋时期杰出的女词家,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她的作品研究偏重于艺术技巧方面,而对她作品的思想性的研究重视不够,甚至有人认为她的作品伤感情绪太浓,情调低沉凄婉,无思想性可言。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允的。综观李清照的全部作品,特别是她的诗和赋,诗词文句中寄托她人生态度、理想与抱负的,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李清照“思想与人格”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启蒙”与“革命”可以说是丁玲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对她而言,“启蒙”所代表的个性解放和独立自主与“革命”所代表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实践是她生命、思想中最重要、不可偏废的两个部分。建国之后,丁玲的作品大致可区分为“革命”系统、“个人自传”系统和旅外散文作品等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的作品中依然可看到“启蒙”与“革命”思想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以为佛教的“出世”即意味着“出家”,这是始于原始佛教时代的一种误会,将“在家”与“出家”,“社会生活”与“山林古寺”对立起来。小乘佛教的“出世”精神打破了这种二元对立,即“出世”并非一种空间转移和身份转换的问题,却视“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等为对立的二元。大乘佛教进一步打破了这种妄执,以体用不二的逻辑,从根本上实现了“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自度”与“度他”等的不二一如。在大乘佛教,“出世”是“入世”的本性,“入世”是“出世”的相用;可以说,“出世”即“入世”,“入世”即“出世”。  相似文献   

17.
法国——巴黎对于陈学昭来说,是一个梦,一个终生难舍的梦;在她的心中,在她的作品中,缠绕着一个“巴黎情结”。本文试图透过陈学昭本人的经历和她的作品,来把握她的心灵历程,特别是与法国的精神联系,进而从她的身上了解一代先进知识女性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评价丁玲及其成就不应局限于“纯文学”的狭小视野,对这样一个“现象级”人物应以大文学乃至文化的视野予以研究和评价。丁玲一直是将精神追求看得高于物质享受、追求最大限度精神上自我实现的人,加入党的事业使其找到了突破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丁玲的人生追求体现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给这些作品带来不同于他人的思想蕴含、精神气质、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中共党员”这一身份对丁玲的人生与创作来说都至关重要,应从丁玲的党性与政治信仰、从她对文学功能的理解来解释其晚年言行。靠近政治给丁玲的人生之路带来了曲折和磨难,极“左”路线使她失去了二十多年宝贵的创作时间,但另一方面磨难与底层体验也成全了她,给她的作品带来独有的内蕴和意味。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梅娘的创作独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她的作品对传统女性观表现出微妙的赞许;她女性主义思想源于其颇富传奇色彩的父亲及家庭教育,不足与尴尬处则补以女性关怀意识;作为东北沦陷区的作家,注定她写作中“侨民”意识及“超然”的风格形成。总之,“南玲北梅”———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的梅娘在她如彗星般的创作生涯里,以其不同寻常别具风格的作品赢得当时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安妮宝贝:在寂静中感觉心灵的喧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妮宝贝的作品是一种“情调小说”。颓废而阴郁,与其说是她的作品的一种个性特征,毋宁说是一部分花季少女所特有的精神症状———青春期忧郁症。她的作品的重要意象是“等待”和“伤口”,这些作品情绪的极端状态源于叙述者或主人公的极端自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