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二世祖"生活方式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坚朋  谭媛 《社会》2002,(8):17-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通过以地引资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实现“主动性城市化”(农村被城市征用土地而“被牵引”走向城市化),因而获利丰厚 ,其示范效应也使得区位条件较优越的城市周边地区纷纷拒绝“被动性城市化”。于是 ,城市的向外扩展遇到重重困难 ,征地难、拆迁难等问题越演越烈 ,费用昂贵、附加条件多 ,城市向外扩展的成本越来越高 ,各地为此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向农民妥协 ,如给农村自留用地 ;不得不批准其某些过份的不合理的开发等 ,这些各式各样的妥协办法虽然给城市换来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但是也给城市和…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偏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偏向指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纠正城市偏向应采取的举措为:政府应改变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给予农民和农村合理的信贷支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民权益得失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田光 《学术交流》2007,(4):111-1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城市化涉及的核心群体——农民权益的“得”与“失”是不容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化中,农民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失”甚至可能更重于“得”。城市化的社会经济特点、强势群体的掠夺以及政府利益介入、农民自身的缺失等都有可能成为农民权益“失”的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与农民受益的一致性,并通过立法规范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进而提高农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等是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制度改革:郊区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颖 《社会》2003,(4):46-50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 扩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逐渐积淀并突现出来,郊区农村的城市化呈现为一种“不完全城市化”,甚至大量出现了“城中村”等现象。随着问题的出现,尽管城市政府对这些问题予以了必要的关注并把整治、改造  相似文献   

5.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由于城市建设和改造而产生的房屋拆迁矛盾也成为不容回避的一大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城市拆迁中矛盾和原因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和拆迁的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中央政府对农用地的严格管控,使得征收农村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增量土地的主要方式.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垄断征收权和城市一级市场的垄断供给权,被征地农户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的补偿,而城市土地使用者则要支付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现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也减缓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速度,更不利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政府只要做好土地用途规划、 加强使用过程监管、 维护好土地市场良好秩序,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后不仅不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被给予、被迫适应的城市化角色,虽然也能够承担并逐渐完成城市化的历史任务,但是,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而且,效率低下;主体性、主动性的缺失,也难以保证农民自身发生革命性嬗变。肯定并培育农民的主体性,赋予农民主动权,既可以让政府减负,又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对农民来说,城市化角色的恰当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当下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其将来的经济社会地位和个人福祉,同时,也与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九星村城市化发展实践的启示在于,农民能够通过实现主体性、发挥主动性,通过求实创新,消弭各种障碍性因素,实现所在村域城市化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居住保障机制构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海瑞 《社科纵横》2008,23(10):35-38
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反映了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构建"制订和实施‘农民工有其居'的政策、加快‘农民转市民'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农民住房的政策研究和引导、完善公共住房体系等保障机制",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就业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琳琅 《学术交流》2003,(12):70-7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失土农民未必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满意和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何解决失土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从而使其真正融合到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之中,已成为关系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朱冬梅 《创新》2013,7(1):83-86,127,128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曾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是融入城市。在城中村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资产处置及利益纠结、管理体制滞后、居民路径依赖及对未来生活保障担忧等突出问题。要顺利实现城中村融入城市的目标,必须遵循"资产改制—村居改制—社保衔接—拆迁安置"四个环节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树标  邓环 《创新》2014,(2):91-95
城市化是推进农村社会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逐渐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民的思维与行动。深入研究和探索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生计、就业、发展等保障问题,并通过立法和统一管理,利用经济和市场的手段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好服务和较高的社会保障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萧洪恩 《阅江学刊》2022,(6):116-126+170-17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但是在研究和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按城市化的思路来指导乡村振兴的问题。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乡村振兴道路的高度,并据此界定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构成部分。农村就地现代化并不局限于城市化,更不等同于就地城市化或城镇化,农民的就地市民化、农村的就地产业化等只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非全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该“两条腿走路”: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与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1992,(8)
据中新社报道,深圳特区建立十二年来,随着特区经济的飞跃发展,特区的农村和农民在经济、文化及生活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农民形成职业非农化;农村分配形式逐步股份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并大大高于城市职工的平均水平。因此,深圳市当局作出决定,用半年时间,即从今年8月至明年1月把68个行政村、173个自然村和沙河华侨农场转为城市居委会,届时四万多农民将转为城市居民,深圳特区内的农村将全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权利利益冲突与土地制度缺陷有关。私有房屋所有人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城市私有房屋所有人的土地使用权的有效期内,国家相关的城市土地所有权应有所限制。为保证私有房屋所有权及该土地使用权,国家应尽相应的义务。先卖地后拆迁无视私有房屋所有人的土地使用权。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有利害关系。公共利益在没有法律限定的情况下经常被政府滥用。  相似文献   

16.
李国武 《社会》2003,(2):57-59
转向对城市化机制的微观研究农民到底是怎样进入城市的?换作学术化的设问方式来表达的话,就是农村人口是在什么样的约束条件下进入城市的,其内在的微观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生病的城市     
吕小佳 《东西南北》2013,(19):74-77
城市,某种意义上是文明的一个代名词。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浩浩荡荡,横扫华夏,几亿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寻觅生让于其间。城’市的确成为美好生活的象征,成为亿万农民奔小康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8.
周志伟 《探求》2005,(Z1):104
目前,随着广州"南拓"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全区已进入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过渡期.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等原因迫切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因此,解决失地农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件相当艰巨性的工作,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几项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尚未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扩大,农村发展停滞。问题的根源是长期以来推行的城市导向、国有企业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发展模式。具体表象为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使农民的财产权利受到剥夺,分税制以后的财政政策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政策也不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金融资本。16大以后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把政府工作的侧重点转向农村发展,为此要深化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发育农村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结论是:(1)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能否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创造非农就业机会;(2)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缘于发展市场经济或“入世”,而是缘自于我们制度上的弊端,应采取措施深化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应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20.
浙江"十二五"发展应突出城市化的引领带动作用,走以城市带农村、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以增加市民减少农民为主导的"增城减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为此,要顺应未来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变化,以城市群为主形态加快推进城市化,以信息化为粘合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以综合治理"城市病"为重点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为重点深化城乡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