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居 《社会福利》2006,(12):37-3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涵盖了民政职能的多个方面。“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对甘肃省农村殡葬改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2.
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维护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简述国内外学者有关乡村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农民主体地位的保障作用,进而论述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性,提出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镇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县)启下(村、组及群众)的中枢,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执行者,也是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兵,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乡镇基层干部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乡镇社会管理能力甚至是乡镇执政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但是,当前乡镇干部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要提升乡镇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切实改善乡镇干部的生存方式,要科学界定乡镇工作职能,尽快完善干部考核机制,认真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优化乡镇工作环境,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乡镇干部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状况,我们应当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扶持、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4):70-71
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确权关系到农村集体利益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实现,在确权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以农民利益保护为出发点,按照实体法律规范的规定和程序法的基本要求严格进行,将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主体身上,使其能够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保护的有效依据,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华启和  高金龙 《学术交流》2007,46(6):100-103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对江西省抚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性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走出农村生态环境困境的路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大环保投入,规范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的生态利益,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薛江芸 《社科纵横》2006,21(6):46-47
必须改变目前中国农村公共行政管理的现状:硬性管理和强行索取。对农村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应该坚持调整结构、裁减人员、转变职能、改变财源等方向。我们的具体建议是:建立国家三级公共行政管理体系;软化管理职能,增加服务职能;改变乡镇公共行政的财源渠道。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6):52-60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农村、农民相联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承担着各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乡镇政府在推动这一进程中还存着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乡镇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乡镇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背景、内容、内外部原因入手,找出适合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北辰分中心负责北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近年来,北辰分中心以构建和谐经办团队为目标,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规范内部管理抓起,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  相似文献   

10.
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成败的关键。政府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是公共财政的职能体现。从现实来看,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大责任主体其投入不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对农村社会保障认识存在误区;二是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法律阙如。政府主导的资金来源及立法,可着重考虑以下方面:在《预算法》等法律中增加财政支持农保的相关规定;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政府可从土地收益中提取农保资金;将投向“三农”的资金纳入《农民权益保护法》转化为农保资金;适时制定《社会保障税法》开征社会保障税;立法规范国有股转持充实社保资金账户。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一把钥匙。因而,研究新型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是现实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本文首先肯定了土地保障与家庭保障在农村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接着重点探讨了在农村建立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进程中有关基金筹集、基金管理和组织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冯振武 《唐都学刊》2002,18(4):57-59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是实践“三个代表”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造成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原因还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方面存在问题。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 ;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挥企业家带动农户的作用 ;发育农村的市场体系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尽快实施农村费改税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吴业苗 《唐都学刊》2010,26(3):61-66
一定意义上说,转型期农村社会最大的变化当属农民观念。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同质向异质、单一向多样、封闭向开放、伦理向法理的转化,农民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嬗变后的农民观念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并存,呈现出多样性、交错性和叠加性,并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动员、规约、引领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建设。不过,处于新与旧、文明与愚昧复合交织观念中的农民,容易彷徨、焦虑,亟需我们加强教育工作和规范建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急剧变革的背景下,农民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农民仍然更多地是依据执政业绩来决定是否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对党在农村执政业绩的回顾性评价具有中央与基层、总体与具体、多数与少数相区别的特性,农民关注的领域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大多数农民对党在农村的执政业绩总体满意度较高,这表明党在农村执政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基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提升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重要因子.为进一步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权威,党中央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化水平,改革农村治理方式,切实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家庭收入、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土地征用等问题,形成乡镇政府、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农村社会组织、农民共同参与管理的民主合作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李云 《探求》2004,(4):29-32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总体上是健康的,但由于房地产经营风险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防止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波动。而调控的有效途径应是:规范政府市场主体行为,有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职能,规范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管理措施,为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下正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新一轮乡村建设热潮。然而在"三农"问题仍然凸显的国情下,中国农民正处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功能释放不充分的境地。结合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发现,可通过最大化农民经济利益、规范农村基层体制和素质能力提升重构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吴业苗 《阅江学刊》2011,3(5):71-77
乡镇政府是农村社会的"法人行动者",尽管它的组织形式一度为人民公社,其职能也曾表现为政治统治型和经济发展型,但它始终在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镇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组织者,应该凸显公共服务型和治理型的功能。如此,为实现其与角色对称的功能,乡镇政府可以通过明确重点服务域、确立决策权威、增加服务资金投入等践行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浩  唐韬 《社科纵横》2007,22(7):32-33
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着建房不规范、管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较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农宅问题的揭示,以期进一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赫崇飞 《社科纵横》2010,25(5):18-19,28
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干部是首要因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全社会要充分重视干部的作用,督促干部真心实意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加强干部服务能力建设;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干部;建立各级干部产生和考核的科学机制和制度;规范干部的待遇和利益;对违法乱纪的干部要严厉制裁和处罚。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德荣 《社科纵横》2012,(5):177-178
管理干部队伍作为高等学校中的一个群体,担负的责任重大。高等学校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精干、高效的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