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盛世,我想,都是与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和兼听纳谏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统 治者的开明更是盛世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唐朝的"贞 观盛世",就跟唐太宗李世民的开明密不可分。然 而,我想,"贞观盛世"还有一个促成的原因,那就 是诤臣魏征,正是魏征这面"镜子",使唐太宗了解 自己长处和短处,促使李世民事业达到峰巅。  相似文献   

2.
王凤翔 《决策》2010,(9):90-91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3.
<正>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的名言。唐太宗颇具创造性的领导艺术与领导智慧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对当下的领导干部亦有启迪借鉴之处。群策群力理性用权后人评论李世民常常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来形容,其实说的就是李世民创业成功后,能抛开创业者依靠人治、独断守业的法宝,靠法制、分权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王者中兴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众多统治者借助智囊人物的治世攻略,书写出“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治国安邦的辉煌文明。实践证明,谁能得到更多谋臣的辅佐,谁就能巩固扩大自己的统治,创造王朝的中兴。  相似文献   

5.
用别人来当自己的镜子,可以鉴知自己的得失是非,迅速地进行查漏补缺,还真称得上是个简洁方便的办法.据记载,最早找到这面人生之镜的是素有雄才大略之称的唐太宗.他善于听纳谏议,闻过而改之.大臣魏征以纠错指谬为自己的职责,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他立即不留情面地指出.由于他敢于直言极谏,因而使唐太宗避免了很多失误,贞观一朝的政治清明也是有史可鉴的.当魏征死去以后,唐太宗不由得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一死,我丢失了最好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盛世”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相似文献   

7.
<正>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特别是他鼓励臣属直谏的做法,颇受后人赞颂。在臣属直谏中以魏征最为突出。有一天,唐太宗正在玩弄一只小鸟时,听到魏征来了。生怕他批评自己不务正业,玩物丧  相似文献   

8.
朱屹  杨建新 《领导科学》2012,(33):47-49
贞观盛世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也有许多人的功劳,但功劳最大的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个就是贞观盛世的第一位宰相房玄龄.可以说,正是唐太宗与房玄龄的珠联璧合,才成就了贞观盛世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三十余年,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堪称唐太宗的股肱之臣.在云谲波诡的宦海中,房玄龄从记室参军做起,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宰相,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不倒翁.房玄龄的人生轨迹给后人一个重要的启示:既工于谋国又善于存身者,方称得上智能之士否则,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那么,房玄龄又有怎样的存身之术与谋国之道呢?  相似文献   

9.
聂世军 《领导科学》2007,(14):44-45
大唐“贞观之治”可谓封建治世的经典标本。贞观朝名臣济济,仅唐太宗在凌烟阁挂像旌表的功勋卓著者就有24位,而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稽之史籍,长  相似文献   

10.
翻阅历史,历数风流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无愧为一位名扬千古的伟大政治家,他实施的一整套治国安邦的执政措施,特别是其中的民本思想,对当今的执政实践仍不无借鉴意义。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他执政23年间,“以史为鉴”,励精图治,敢于正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现实,注重调整地主阶级同农民、汉族同少数民族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实施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有益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稳定进步的措施,唐代因此出现了继汉初“文景之治”之后的又一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1.
唐代“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求治心切,重用贤相姚崇和宋臻等人,求谏纳谏,革除弊政,抑制奢靡,整顿吏治,取得了“贞观之风、一朝复业”的业绩。如果说“贞观之治”是任贤致治,那么“开元之治”也同样如此。史称,“开元之初,贤臣当国,四门俱穆,百度唯贞。”“开元盛世”的得来,与唐玄宗善于用人,大胆地实施内外官交流等整肃吏治的举措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感悟真话     
真话是什么?真话是金。得意时,真话似一服清醒剂,令你远离狂妄,谨言慎行,稳稳地驾着事业之舟驶往彼岸。迷途时,真话如拨开云雾的红霞,使你眼前为之一亮,脚下陡生出一条新路。受挫时,真话暖若母亲的胸怀,爽若烈日下痛饮了一壶冰茶。苦闷时,真话如天窗大开,使你立刻置身海阔天空、秋高气爽的境界。气馁时,真话如开足的马达,如一叶飘零的小舟顿时鼓满风帆。说真话的人生价值无限。魏征的谏言与贞观之治同辉;林则徐的禁烟奏章开启了民族救亡史的新篇章;彭德怀的“万言书”昭示出共产党人求真的秉性;钟南山尊重科学的一腔真言,不仅为中华民族战胜…  相似文献   

13.
史书中对唐太宗李世民虚怀纳谏有过不少记载。《旧唐书》中就有这样一段故事:贞观十八年,太宗对群臣道:“人臣对于帝王大都阿顺旨意,不敢违逆,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这时待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后人评价说,正因为唐太宗闻过则喜,才取得留名青史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4.
大唐帝国自唐太宗“贞观之治”起,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发展迅速,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繁荣。尤其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唐朝的强盛达到了开国以来的顶峰,即是后人所乐于称道的“开元盛世”。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价十三钱,青、齐间仅三钱。天下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到天宝年间,大唐帝国开始走向它的反面,社会政治日渐黑暗,贪污腐败盛行,到天宝年间达到了有唐以来的极点。李隆基整日纵情于声歌酒色之中,失去了往昔锐意进取的政治抱负。朝庭当中,麇集了一大批贪官奸佞,这些人只顾敛财受贿,损天下而肥己。另外一些鸡…  相似文献   

15.
正古往今来,一代王朝之兴盛,必离不开一代明主与贤臣。纵观中国历史上之显盛王朝,均有圣明君主之谋国兴业,贤明臣子之忠君效国。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被后世大为称赞,一代名相房玄龄光耀于史册,他的为官侍君之道亦流传至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今社会,领导干部应学习先贤为官之道,从中汲取精要,严格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盛气象,这一盛世自然离不开李世民的雄韬伟略,然而更有赖于其身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官有所畏”总是备受人们推崇。古人为官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及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其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就连至高无上的“真龙天子”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鹞鹰因窒息而死。虽眼见爱鸟死去,唐太宗对魏征却敢怒不敢言。这概因他深知:“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总是…  相似文献   

17.
郑强胜 《领导科学》2006,(22):46-47
大唐盛世是如何由盛转衰的?这一问题吸引了诸多史学家探寻的目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的史学家在解释这段历史的时候,把太多的目光投向了客观因素,而对人的因素考虑不多。笔者认为,唐代由盛转衰,除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那就是人,即唐玄宗。从盛世到衰世,唐玄宗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人与这段历史,又应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些什么呢?“开元盛世”为何能出现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唐朝恢弘的气势已经显现,“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武则天时期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武玉林 《领导科学》2012,(13):47-49
唐玄宗李隆基是继太宗李世民之后又一位颇有作为的唐代皇帝,史学家们将他开创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历来颇受推崇。范祖禹在《唐鉴》中说:"开元之治,几与正观(贞观)。"但是,在他执政的后  相似文献   

19.
明君之明,大概“明”不过唐太宗李世民了。你看他,近君子,远小人,从谏如流,常常被冷谏的大臣们弄得下不来台。唐朝从他一接手就变了个模样,贞观之治被后世传颂着。如果作为后世的参考,如《贞观政要》中记载的那些语言,不失为精辟,所举的例证也对后世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诬告魏征包庇犯罪的亲属,太宗让御史大夫(掌监察的官员)温彦博调查,结果并无其事。温彦博对皇帝说:“事虽无存,但空穴来风,都因为魏征不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所以才被人诽谤。他也有可责备之处。”太宗同意温彦博的话,让温彦博转告魏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