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捷 《阅江学刊》2012,4(5):87-9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上是以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开辟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探索多元转移就业路径,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洪运 《社科纵横》2010,25(7):56-5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 ,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体水平低和劳动力转移滞后 ,其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其次 ,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 ,提出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县的五个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收入导向型、工作导向型、家庭导向型和发展导向型。选择人力资本、家庭人口结构、家庭耕地占有、家庭年总收入、居住地区位五类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的因素,着重分析它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进一步重视公共政策创新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同步解决好"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问题,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明确政府责任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并重视政府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问题上遇到了重重困难。而小城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是农村富余劳动的“蓄水池”和“节流闸” ,可以很好地满足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需要。必须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就业数量、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强化农民收入能力,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均衡性,数字经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以上困境,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着力从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推动,以加快数字红利释放速度;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应发挥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作用,并适当超前部署,以保障数字红利公平普惠;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应通过宣传示范、教育培训和人才带动来实现,以提高数字经济参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住宿餐饮业增长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琴 《浙江学刊》2012,(1):154-158
本文基于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双重背景下,研究我国住宿餐饮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事实,对比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接着基于生产函数,对比浙江与全国,分别得出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对产值的贡献模型;并测算出2014年,住宿餐饮业将吸纳430至522万人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水云 《社科纵横》2005,20(4):193-194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转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既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压力,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具体有农民工参保难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婚姻家庭不和谐与计划生育管理难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老人经济收入低及家庭养老负担大等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将产生长远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李中秋  王朝明 《创新》2015,(4):108-113
通过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人口年龄结构、养老负担等的影响,并对农民工流动带来的8个指标的变动进行估算,发现农民工流动使得农村的人口更加老化、养老负担更沉重,农村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都因此而增大,变动幅度也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城镇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的变动则刚好相反。最后,建议从发展社区互助式养老等方面缓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如何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以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导要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向城镇转移的各项费用,素质能力偏低,弱化了转移意愿,降低了转移空间(就业空间),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通过的素质门槛也较低,从而对转移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小城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成本、生活成本与心理成本均较低,就业建设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中期 ,印度农村就业不足和贫困化问题已十分突出。尽管独立初期的十几年里 ,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缓解农村劳动力的过剩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然而 ,这些机会越来越显得不足。一方面 ,随着印度的发展战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 ,工业增长的就业贡献日益减少 ;另一方面农业经济普遍停滞 ,粮食短缺不仅制约工业的发展 ,进而使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机会十分有限 ,而且还制约着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 ;再加上人口增长不受控制 ,劳动力队伍日益膨胀。不过在当时 ,粮食的严重短缺更是印度政府迫在眉睫的难题。在国际、国内形…  相似文献   

17.
王敏敏 《探求》2002,(4):59-61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情况及其原因,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4):59-6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心理、生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劳动力生产要素科学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具有文化程度偏低、转移行业单一,转移地点以西部地区为主,缺乏组织性,兼业打工为主等特点。户籍制度,劳动力素质低,城镇化水平、乡镇企业发展程度低,思想观念保守,是制约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创建劳务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能促进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刘静  张瑛 《唐都学刊》2010,26(5):79-8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典型的表现方式,两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要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市化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相关的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梳理一个清晰的纹路来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城市集群之间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通过城市化这个媒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