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奈是国外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和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他主流研究深受其影响。但奈的软实力理论针对的是美国霸权衰落论,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和霸权。奈认为,国家软实力资源主要由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外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和有道义的外交政策构成。国外不同机构推出的国家软实力排名主要以奈的研究为基础。尽管中国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但在英国《单片眼镜》(Monocle)杂志与知名智库"政府研究所"每年联合发布的全球软实力排名中,2010~2012年中国的排名不断下降。这种排名是否存在偏见?软实力实证研究是否科学、客观、公正?我们倡导的是文化软实力,面对约瑟夫·奈批评中国软实力建设路径错误的指责,我们一定要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软实力也开始成为海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一方面源于中国软实力的增长这一客观事实,另一方面源于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对西方国家已形成挑战这一主观判断。因此,海外学者对中国软实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外交政策等方面解释中国软实力增长的动因。同时,他们也对中国软实力存在的严重不足进行了探讨。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学者对中国软实力增长中阻力因素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发展国家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6):138-142
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的进程与不足,提出将红色文化的四个价值体现融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战略之中,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结合部分学者的理论思考,可以将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为某种形态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消解文化冲突,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从和谐世界理念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之后,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软实力"的概念,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增长。通过对日本民众所做的有关中国文化及其软实力的调查发现:中国对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仍然薄弱,尽管其中有关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某些内容能够被日本社会所接受,甚至某些内容还受到推崇,但是在政治文化方面却遭遇抵抗。总体来说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文化价值缺乏认同,目前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降低也与此有关。因此,中国要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改善媒体的传播质量,以民间形式为主进行文化传播,这不仅仅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化外交是一种民心相通工程,不仅可以为一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社会和民意基础,也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太平洋岛国是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线的重要区域,因此也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目标国。中国的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目标在于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打造岛国民意基础,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在岛国地区的影响力。目前,中国文化外交通过文艺展演、文化教育交流、侨务外交、孔子学院等路径,增进了岛国对中国的了解,也增强了中国在岛国的软实力。不过,受异质文化因素及中国传统文化外交路径缺陷的影响,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文化外交的成效还比较有限。今后,中国文化外交需要增强双向度交流平台、交流方式、智库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6,(4)
本文基于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的视角,指出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未来广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广州城市竞争力的可能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法国软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的一项国力指标。法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也许不如其他西方大国,但法国注重软实力,特别在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和传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法国强大的软实力的基础,并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文化软实力有所下降,借鉴法国,有利于促使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更好地构建中国的文化实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国家造成重大伤害的战败国,其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内提振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外提升国家的正面形象,消除因历史问题造成的负面形象。日本在发掘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理念方面,强调固本开源,注重发掘独特性文化资源;在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举措上,注重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保障;在文化资源的权力转化方式上,注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以软性吸引方式,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观念和言行。从各类统计数据来看,日本通过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对内对外都收到了成效。我们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其借助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曲解侵略历史的倾向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1.
冯海波 《社科纵横》2011,26(3):121-124
上海世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舞台。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器物形态、制度形态和国家精神三个逻辑层次,上海世博充分展示了这三个层次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处于国家精神形态层面的美国文化软实力远远领先于尚处于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着力构建国家精神。中国在国际上推行的孔子学院,以及正在重庆如火如荼进行的中国红歌会正是构建中国国家精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赋予了济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有的城市魅力。黄河文化是“文化济南”建设、提升济南城市软实力的历史文化资产。将黄河文化融入济南城市软实力建设,既是推进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需要,也为当代济南城市软实力建设找到了历史依据,为“文化济南”建设提供了战略性资产。  相似文献   

13.
倪国良  耿宏 《社科纵横》2008,23(12):43-44
即将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国筹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它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在诠释文化软实力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上海世博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通过全面、细致的工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邵旭平 《社科纵横》2008,23(8):118-119
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演变中,强国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弱国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政治经济的力量和思想文化的力量来实现的.今日之中国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才能抵御西方文化"软实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3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本期我们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教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175份美国受访者数据,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中国软实力在美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以里克特5分量表法,政治制度软实力得分2.93(折合百分制58.6分)、对外政策软实力得分3.10(62.0分)、文化软实力得分4.09(81.8分),中国在美国的整体形象好于在德、日、俄、印,其中文化的贡献率最大。面对现状,本文提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策思考:扩大文化交流,加强中华核心共享价值观传播力度,重视国外民意调查,建立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状况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印度民众对中国认知的网络调查提供的数据,分析了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国"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知及其原因。虽然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某些误区和消极看法,但总体来看,在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实发展成就基础上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印度民众是有充分吸引力的。该研究为了解印度民众如何看待中国提供了可靠材料,并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建构自己的软实力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代表的硬权力,文学在文化中的软权力是通过文学虚构性与象征性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写进虚拟的文学世界里,再通过文学作品来反观人类历史和展望未来,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相对于国家机器的硬实力,以文学为代表的软实力因其文艺美学的特征而乐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因而这种实力又被称之为“社会的大气层”或“社会的黏合剂”.文学的政治功能通过学科跨界阐释得以增强,这是因为文学除了文艺美学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必然的政治性功能,因而在文学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强国就不仅要接受外域的先进思想,而且也要使中国的文学事业走出国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雄厚的硬实力作后盾,而且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今天的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发展的全新之路,这就意味着在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更是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文化的复兴,才能真正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复兴,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5):102-106
庆典仪式作为某种文化空间塑造物,为社会创造了文化领域的公共产品。和风、韩韵与中华魂,作为东亚传统庆典景观的形象表述,反映了三个民族的审美取向、文化自尊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愿景。在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善于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对比东亚地区大型公共庆典个案——日本三大祭、韩国宗庙祭礼与中国公祭黄帝陵大典,分析三国对历史文化的演绎经验,提出以节庆文化为载体,软实力为内核,从而培育"中华魂"凝聚力与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