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9):45-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方式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营造文化氛围、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增强软实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环境、扫除思想障碍、提供现实映证。  相似文献   

2.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6,(11):26-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2):98-101
农民社会心理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逐渐成熟,社会心理的现代性特征不断增强,但农民社会心理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迷茫,并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时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制度、重建乡土文化等来优化社会心理,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农民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在现代化的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阶段性、动力、基础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问题上所表述出来的某些观点具有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问题的立论依据、思想来源、方法论基础、理论范式、研究对象等是根本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借鉴了经典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问题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修正了其主要理论缺陷,成为当代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从宏观角度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以较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从阶级结构等方面去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旨是研究现代化理论与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以现实问题为基础,提出拓展现代化理论、阐明当代社会不同的发展路向的研究任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已有的现代化理论与转型学说对全球社会发展现实的不适应,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情况的分类论述,提出研究不同发展路向的必要;第二部分尖锐指出欧洲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对其他地区的非适应性,进一步论述了欧美社会内部发展的三种不同特点,并广泛论述各地区发展的差异;第三部分探索构建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全球三层级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着重提出研究在当代表现出其蓬勃生机的亚洲道路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争论与当代现实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思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完整具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方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毛泽东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略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学术交流》2002,17(3):9-11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分析 ,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预见的目标———人的现代化 ,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两者之间既有着不可切断的继承关系和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在理论基础与本源、立场与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政策上有着一致性;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形成的国际环境从相对封闭到全球化、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哲学思维从斗争到和谐发展的转变,国家形态从过渡性到长期性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向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转变,社会性质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总体布局从探索到不断丰富的转变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形态 ,内在地包含着发展方法论、发展目的论、发展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发展方法论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和谐。发展目的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发展价值论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衔接。三者相辅相成 ,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现代化建设有两大任务:一是物质文明建设,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离不开教育的,教育不仅是提高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就现代化建设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对整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还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现阶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代人不断地去完善。  相似文献   

13.
江世鑫 《学术交流》2020,(11):153-162
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化进程应有的价值主线,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当前,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出现了一定阻力,深层原因在于改革进程滞后于发展进程、仅靠经济发展难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现代化进程中参与主体单一。为此,必须要通过治理现代化推进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在历史发展、全面发展以及共享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杨建华 《浙江学刊》2015,(2):201-214
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是以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作为支撑点和归宿点。乡土社会具有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小农生产,以己为中心、家庭为本位的差序格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礼求和、家国同构的社会共同体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社会发展既有着小农生产的内卷性、差序格局中的非契约性和家庭本位下公共精神缺失的负功能,但也有着与现代化兼容的无限可能性,乡土社会的传统共同体为现代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厚实基础,修己安人、寓教化于生活对建构现代社会文化道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即风险社会之中。中国进入风险社会有四个主要标志:政府作为社会治理或公共治理的中心,其公信力在不断下降;中国出现了公共机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理论的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主体意识或个体意识的崛起。中国进入风险社会表现为四个基本的、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紧张:利益结构的紧张、制度结构的紧张、文化结构的紧张、价值结构的紧张。风险社会只是一个表象,根本原因是四大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中国学术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研究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或结构性紧张,找出其形成的规律,从根本上消除阻碍社会主义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在市场作用和政府扶持下,在农业承包制基础上,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力化、产业化、生态化、社会协作化的过程.现代农业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是美国型+日本型+以色列型+法国型+中国各地实际之和.借鉴外国经验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由符合中国各地实际的东北、西南、西北、中部、沿海五个方位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18.
19.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治理”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准确深入地探讨国家治理的概念内涵,将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建设事业同步进行,不仅是我国克服社会转型发展问题的必然路径选择,更是我们在总结、借鉴国际经验与反思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凝炼我国社会的公共价值共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评价一个执政党的执政业绩,不仅要看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要看其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就非常重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要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决策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同时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公共决策、社会公示等新制度新机制的实行,使党和国家的决策更加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积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拆迁”、“打工”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