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福顺 《学习与探索》2012,(10):144-147
辽朝科举考试程序的"三试说"与"四试说"的分歧焦点就在于"府试"的存否。根据科举考试程序的发展演变所透出的府试内涵与府试应试对象为贡生的实态、辽朝科举史料和碑刻资料的相关记载,以及宋元史家对辽朝科举考试程序记述的综合分析,有充分的理由确认"府试"的存在,进而确认辽朝科举考试程序由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四级构成。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这既反映了家族小说创作主题的变化,又体现了作家们在叙事变革上所作的努力。第一人称我之叙事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则既拉近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又竭力消除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陷,同时,它也具有叙事的主观性过强、文本意义消解、情感冷漠等不足。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序言对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往大多数学术研究强调的是选种考试在明清社会中所容纳的社会流动性的范围。历史学家们也毫无例外地从欧洲和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透视角度,来评价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作用。他们因而成功地揭示了儒家体系在推动科学技术的专门化和训练普及方面的失败。而对一个要超越其古代制度和专制政体的多民族国家而言,科学的专门  相似文献   

4.
一个农家子弟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不仅贡献服务于社会,也提升了一个家族。他对家人最重要的示范是做社会有用之人,靠“知识和劳动的本领”自立于世。  相似文献   

5.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2,(12):56
《你所不知道的华人首富家族》([美]罗们特·徐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美国人知道投资咨询业界何两个知名亚裔,部叫罗伯特,一个是《富苍爸,穷爸爸)的清崎;国一个,就是他,罗伯特·徐。本书讲述了他这个神秘家族的财富"秘籍",作者要分享给大家的是这个极富传奇性的百年家族对于财富和人生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6.
当你在劳动合同上签下字时,你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家族。你要寻找和你说得上话的家族成员——也就是同事,以打探各大老爷以及奶奶们的习性。要了解老板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小秘总是只有一个,而且总是年轻貌美。  相似文献   

7.
他塔喇,为清代满洲著姓,居地以辽宁、 吉林两省居多.清前期满洲他塔喇氏,以扎库木地方岱图库哈理家族最为显著.达音布、 英俄尔岱、 阿济格尼堪、 苏纳海、 宜里布、 萨弼图等人,皆出自该家族.在后金、 清朝的军事战略中,岱图库哈理家族的成员贡献颇多,其中尤以其侄达音布一支为著.该家族在清初的参与力度较大,显示了其政治影响力.岱图库哈理家族的兴衰与顺康时期的政治息息相关.该家族隶满洲正白旗,与睿亲王多尔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介入了顺治年间多尔衮摄政、 康熙初年鳌拜辅政的派系之争、 正白旗、 两黄旗的旗籍斗争等.清前期的皇位更迭、 皇权斗争,直接影响了岱图库哈理家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肖奂  张剑 《阅江学刊》2010,(4):96-102
宋代的教育,可以说是围绕着科举考试的教育,而宋代的科举考试,又是对宋代教育的考察和检验。科举与教育,在宋代重文抑武的国策和社会风气中展开,而文学教育就在"人文性"极强的科举制度下普及到宋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名声享誉全国,尤以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为盛。潘家除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文化事业上也贡献良多,后代文人辈出。文章试从制度、社会、经济及家族观念几个方面考察,试图找出潘氏家族屡出人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杜海斌 《唐都学刊》2003,19(1):28-32
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在唐代社会发挥着选拔、激励、教育导向、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的功能。从科目设置、测量方法、选拔标准等方面来看,科举考试对人才的选拔是客观公正的,对士人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推动了崇文尚学的社会风气的形成;维护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倡导了公平、平等的思想理念;选拔了大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员,提高了唐代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扩大了统治基础,打通了社会流动的正常渠道,培养了中国乡村士绅阶层,使之形成地方文化核心,有力地维护了唐代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凯撒们的统治在一个拥有 5 0 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帝国———今天分成 30个国家———中延续了5 0 0年之久 ,却迥异于我们熟知的中世纪和现代的那类君主政体。在法国大革命之前 ,国王们世袭作为他们家族私产的一个王国。这种关于家族及其继承权的虚构不但被平静地接受 ,而且令人吃惊地轻而易举长存于世。另一方面 ,罗马皇帝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职位。他们登上的皇位并非属于他们个人所有 ,而只是作为公民社团的被委任者 ,也就是说 ,公民社团交给了他们治理共和国的任务 ,我们知道 ,这犹如哈里发同样是由伊斯兰教徒社团委任 ,而且每当统治者变…  相似文献   

12.
田朴珺 《东西南北》2014,(14):60-61
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所以富爸爸们总是在操心怎么让富儿子们乖乖继承家业。但上个月拜会了一位著名的富家子后,却发现富儿子们的处境倒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这位富家子是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Lord Jacob 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现任掌门人。在中国发行超过500万册的《货币战争》系列中,这样描述这个家族:美联储和美国总统只是他们的棋子,曾被称为英法德奥俄之外的第六帝国,  相似文献   

13.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明代的殿试始于洪武四年,初期多是由皇帝亲制策问,后来多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拟题,然后送交皇帝裁定。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总共进行了16次科考,相应的就有16道殿试制策题目。这些制策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天下国家而问,历史学在这些制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每一篇制策都要从时政的角度提出问题,鲜明地反映出时务策的特征。在殿试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应试者确实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处在武陵地区的湘鄂西土家族,在唐末以来至清朝改土归流前的七、八百年问实际处在土司统治时期,土司主们在自己的领地里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民间一切的诉讼案件,都只听凭土司主一语判断,土司主就代表着法律并随时可行使司法权力,因此在司法方面也处于一种相对自治状态.土司体制运转了数百年,到后来弊病日显,矛盾也越来越多,这些矛盾导致了土司制度的灭亡.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家族家族司法得以确立.这种家族司法在维护本家本族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充当官府治理地方的辅助工具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它包含着的朴素的民主公平的家族司法理念,在历史上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国家法律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我们应对传统的家法族规吸取其中有益的精华,扬弃其中的糟粕.经过"传统的再改造",实现土家族家族司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5.
萨道义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官兼东方问题专家。1900年10月下旬,他担任英国驻华公使并代表英国政府全程参与《辛丑条约》的谈判。应英国的请求,外交团提出五年内停止部分地区的科举考试。中外双方在取消北京会试的问题上交涉最多,萨道义在此问题上立场强硬,但由于清廷两位官员刘坤一和张之洞的反对以及他为避免承担延误签约的责任,最后只好同意让步。本文结合第一手史料,分析停止科举考试的谈判过程,探讨萨道义及英国政府在取消北京会试问题上的立场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死之交     
黑与白 《东西南北》2009,(11):20-21
清顺治十四年,有一个叫吴兆骞的年轻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举人。可是被黑势力陷害,以“科场蜚语”的罪名,流放至东北宁古塔,在这“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的塞北苦寒之地流落了二十年。  相似文献   

17.
清初统治者,曾把许多反抗其统治或触犯刑律的人,流放到东北地区。其中桐城望族方拱乾一家,五代之中有三次被遣戍到今黑龙江省。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开发、文化的进步和民族的团结。都作出了许多贡献>过去,学术界对方氏一家的遣戍事迹,不是语焉不详,就是讹误甚多。因此,我们不揣固陋,仅就其每次造戍的时间、原因、成员、结果及每一成员的主要事迹,作一考证与介绍,以就正于有关学者与广大读者。一清军入关后,清初统治者采取科举考试等手段,拉拢汉族地主分子;后来随着南明政权的日趋衰弱与清廷统治的逐渐加强,又借科场通关节案,残酷打击汉族地主分…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当时中国人的品性分为四大特点: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以安息为本位和消极厌世主义.针对这些品性,他们提出了新的个性精神建设方法:提倡个人独立主义、注重创造精神、要努力且正道以得、培养忠诚勇敢的人格等.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21,(1):147-153
连城鲁土司家族是明清两代治第连城,雄踞河西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为维系中国西北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遗留下来的《鲁氏家谱》更是被学术界作为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民族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文献资料加以利用。然而,据"大宗之法"编修的《鲁氏家谱》,不免存在错讹攀附之嫌,学者间意见分歧不断,尤其是关于鲁氏族属、祖源的考证依然难辩究竟。鉴于此,一直为学界所忽视的红城《敕赐感恩寺(藏文)碑记》和比利时传教士路易斯·施拉姆《甘青边界的蒙古尔人》中的有关记述,或许能为鲁土司家族渊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蒙元初期许多儒士在学术取向上发生了由旧儒学向新儒学的转变,一些新儒学代表人物和学术群体的出现,说明这种转变具有广泛性与深入度。而旧金儒士的凋丧与分流、理学影响的持续扩大、科举考试长期废止等,是促成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