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4,(4):129-137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相似文献   

2.
人们很少意识到,长期以来,我们理解和接受的《红楼梦》其实是一部去掉虚界存在的"洁本"《红楼梦》,然而《红楼梦》中屡屡出现的"天命",其所占篇幅之多,密度之大,作用之巨,叫人不敢忽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与红楼实界相对的虚界,而完整的红楼梦世界应当是由虚界与实界共同构筑而成的,他们彼此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通过与《麦克白》的故事机制相比较,可以看出,这其中虚界是对实界的预示,具有天命性质,实界是对虚界的敷衍,具有人力性质,而红楼梦悲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人力不敌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夏薇 《创新》2014,(3):98-103
《红楼梦》的传播、接受史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观,而"题红"、"咏红"诗则是奇中之奇。题咏之中,还有一种集句诗也令人刮目相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人竟以诗中难度最大的七律体集成130首大型组诗,雍容华贵地歌咏、评说小说《红楼梦》,而且别出心裁地以书中次要人物香菱为见证、象征与线索,写得扑朔迷离、含蕴厚重、哲思悠悠、气象万千。这就是新发现的红楼梦》评论中诗评的力作——《甄女词》。  相似文献   

4.
魏文玉 《社科纵横》2007,22(11):124-125
《红楼梦》被誉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典型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本文从《红楼梦》的文本和当时清代统治下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红楼梦》所展现的社会中的法制及其现实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想要表达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6.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4,20(6):132-136
从生命本体论、生命认识论和生命价值论三个层次破读《红楼梦》"好了歌"及"解",分析曹雪芹文化反思意识生成的原因,检讨《红楼梦》语境中"他乡"、"故乡"概念的意义隐含,推究出曹雪芹诗性加神性的人生理想及对"人"的终极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研究的两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景华 《学术交流》2004,4(10):147-153
在《红楼梦》研究中,贻害至大的则莫过于由"自叙传说"衍化而成的"曹学"考证。"曹学"考证从根本上说是要寻找"原意"。考据红学出现的两种偏离倾向是难以克服的:一是考证越来越深地走入趣味化,二是"祖籍考证"越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经济目的。"市民说"理论上虽号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但实则主要是引用20世纪初期俄国别、车、杜的美学理论。它又是在贬抑、否定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今天已显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红楼梦》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作品,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第一个将"情"作为宇宙本体论范畴的乃是汤显祖。《红楼梦》里的"情",不仅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汤显祖,并且在境界上已有了更大的超越。这里面便包含着中国哲学的"主体意识"开发,包含着中国式的"自我"确认和寻找。  相似文献   

8.
黎荔 《创新》2008,2(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龙 《东西南北》2008,(7):74-74
一部《红楼梦》里,是有一个宁国府的。"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可见宁国府在小说中的显赫。然而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罢,均为曹雪芹笔下之虚构,如果谁要去对号入座,是要令人瞠目的。但是瞠目之事,终于隋了。有那么一个地方,因为地名也叫"宁国",于是圈地一公里、斥资八千万,拿着一本《红楼梦》依样画葫芦、打造起偌大一座"宁国府"来!  相似文献   

10.
红楼疑梦     
这是—个怎样的绮梦?在"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的时刻,有硝烟泪水也有无上荣耀。《红楼梦》太大了,它就像一口井,每个人总能淘出自己想要的。也许是87红楼的先入为主,到现在网友们还未忘情,也许是新《红楼》的确让人"惊艳"——有网友还会为新《红楼梦》造型争执不休。是定位为萝莉的剧情,还是莎士比亚般的台词?一个人心中有一个红楼梦,因为她是李少红,她的解读,自有她的印痕,甚至她的内心。有关新《红楼梦》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我们有没有以偏概全,误读了李少红?这是怎样的一个煎熬过程?有多少你所不知道的内幕?你能想像现在住在大观园的男孩女孩,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刚进组时坐着宝马车、拎着LV行李包,甚至飞机都是头等舱?李少红是怎样才让他们养出那份由内到外的古典贵气?还有多少是你想知道的?还有多少停留在猜想阶段?在此,我们采访新新《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和编剧之一柏邦妮,轻轻掀开红楼一角,希望从中窥到更多角度更趋真实的红楼绮梦。  相似文献   

11.
严铭 《社科纵横》2013,(11):137-140
俞平伯先生很早就指出":《红楼》作者心目中固以《水浒传》为范本"。笔者认为《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本文试图从设计人物群体生存和活动的理想环境、表现人物群体的价值取向和风尚追求、安排人物悲剧命运的轮回观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说明《水浒传》在抒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对《红楼梦》有影响的迹象,也说明《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继承开新。  相似文献   

12.
孙玉明 《学术交流》2012,(9):173-178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红楼梦》,学术界简称为"新校本"。该书集全国多位红学专家之力,费时七年,最终于1982年出版问世,并成为深受读者和专家所喜爱的一个版本。在这三十年间,校注组的先生们和出版社的有关负责同志,虚心接受专家和读者的建议,及时吸纳红学研究的新成果,分别于1994年和2007年对该书作了两次修订。但"新校本"第3版中,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在正文方面:一是断句方面存在可商榷之处,二是存在错别字。在注释方面:一是存在该注未注者,二是有重复注释者,三是存在注释不太准确者。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毛泽东酷爱《红楼梦》的原因:毛泽东把《红楼梦》当成一部精细的历史来读;《红楼梦》表现出的浓厚的民主思想是毛泽东评判古代文化的重要的政治标准之一;《红楼梦》与毛泽东的审美趣味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结构模式不仅属于技巧范畴,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红楼梦》的构思是由"空"、"色"和"情"形成的多维立体世界,绾合文献、文本、文化等多重结构模式,是曹雪芹生命哲学的诗化书写。将秦可卿置于其中进行多维透视,回归文本,立足诗意,厘清曹雪芹围绕她设置的诸多阅读障碍,阐释她生命存在的复杂性、深刻性和诗意美。  相似文献   

15.
薛海燕 《求是学刊》2005,32(4):93-98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相似文献   

16.
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说和秦可卿的卧室意象不仅昭示着<红楼梦>人物形象的谱系渊源,而且作为<红楼梦>的写情策略贯穿于整部小说的内在肌理中.大观园的世界也是一个正邪两赋的世界.在<红楼梦>的神道设教叙事策略中,秦可卿这个人物远远超越了道德层面,具有写意的特征,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时其关注焦点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生命本身.正邪两赋的历史谱系在小说中一直被当作贾宝玉和群钗情感世界的祖先和偶像,成为<红楼梦>情节设计和人物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展示大观园诸艳的情缘体验.<红楼梦>并不是一部通俗小说,而应该是一部抒情体小说.诗性叙事,是<红楼梦>叙事上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研究中"忏悔"说为人熟知,此说产生于清代,20世纪前半叶一度流行,目前,仍有信奉者。"忏悔"说宣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忏悔录,它的前提是承认《红楼梦》为曹雪芹的自传,此说的立论、依据、论证存在显而易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12):142-145
本文梳理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有关"信、达、雅"的主要论争,并通过取样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得与失,证明"信、达、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因此,对三者的追求不能绝对化。正确处理"信、达、雅"的关系不仅应成为翻译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也应成为翻译实践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19.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5,21(4):114-118
<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是"千红"、"万艳"的重要代表,各有其鲜明的形象意义贾元春如富贵囚者,贾迎春善得恶报,贾探春堪称末世英雄,贾惜春则被佛心冷结.曹雪芹通过"四春"形象,抒发的是"原应叹息"的悲情,说明在那个时代,不论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都不会有理想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20.
赵飞鸣 《社科纵横》2007,22(11):126-127
《红楼梦》写作的"复义"性决定了它是多层次整合的结构,悲剧性主题居于中心地位,其根源在于日常生活定性范式和性格悲剧对生活主体的迫害。但是,作者通过人物内心的描写和他们在大观园中诗意生活的创造,对这一悲剧起到溶解、消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