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7):106-108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一九八四》预见性地揭露了权力所有者维持其统治的残酷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丑恶的极权主义世界。这部小说细致描述了其中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以此来揭示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小说其独有的语言特征,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的语言被西方文学界所广泛认可,并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反讽艺术效果。因此,本文着重从小说《一九八四》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色来阐释,以期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托卡列娃是现当代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常青树".她的小说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笔触细腻地挖掘了同时代人的内心世界.作家善于通过简短的故事反映笔下人物的平凡际遇,以此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叙事语调略带嘲讽,语言幽默、明快.大量借用名言警句及历史宗教典故,艺术地增加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 Mind开发的智能系统AlphaGo,以4:1总比分,打败了韩国围棋业的棋王李世石。一时间,人工智能成为流行词。那么,人工智能到底离我们普通人有多远?让我们"穿越"到不远的未来,看看在人工智能时代,普通人的一天将会怎样度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章学诚三点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一是运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论析了其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历三变"的流变理论。二是分析了小说运用虚构手法进行叙事的虚构理论,阐述了小说虚构叙事的原因、原则及解读的方法。三是论述了小说的功用,阐明了小说"作为史料补正史所缺"、"编撰方志"及"劝诫教化"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次,通过对章学诚小说实践的探析,总结了其小说创作上的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恒田 《唐都学刊》2004,20(5):135-139
赵树理虽然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小说观念,但他的小说创作的目的是"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社会启蒙。和"五四"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超越了"五四"小说观念欧化风影响下的不注重读者接受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他更关心自己的小说是"为什么人"的。与建国初期"颂歌"式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执著地坚持为农民而歌的小说创作,坚持创作源自真实农村生活体验的"问题"小说。赵树理非常重视民间文学,他剔除了其中封建落后的思想倾向,吸收了其中明快幽默的叙事艺术技巧。所以,赵树理的小说观念是一种本着通俗化、大众化目的的兼容并蓄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6.
在大海上劈波斩浪,乘着帆船环游世界,之前这也许只是一个梦想,但克利伯、"青岛号"却让普通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文体研究以往通常被纳入"小说学"框架下进行,着力于阐释"小说"命名及其类型。近年,在文体学研究的热潮下,"小说文体学"研究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其研究规模和层次也有大的突破,日趋"谱系"化。其中,谭帆等积数年之功推出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及文法术语的多维度考释,对中国小说文体谱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使小说文体研究达到了学理化的高度。沿着这一路向,我们应进一步发扬"辨性质"、"明角度"的学术传统,理出错综复杂的传统小说文体谱系的脉络与头绪,并注重"跨学科"发掘和文化探寻,强化各个小说文体术语之间的逻辑关联研究,既注重叙事术语考释,又兼顾写人术语考释,使传统小说文体"谱系"梳理全面开花,进而使中国小说文体谱系学建构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8.
董慧 《学术交流》2015,(4):203-208
"知青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知青小说"和"后知青小说"两个阶段,"后知青小说"体现了对"知青小说"的超越:在结构方面,"知青小说"强调以双线并行的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来宣泄内心情感,"后知青小说"则挣脱了意识形态的魔咒,以散点叙述的方式,在解构历史的同时,也解构现实当下,思考有关人生存的尊严、良知等深度问题;在主题方面,"后知青小说"解构了"知青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对严肃事件采取狂欢化游戏态度,以"性"的高贵纯洁击碎了所谓的理想,以戏谑嘲弄取代了当年的"青春无悔";在叙事立场方面,"后知青小说"不是站在知青的立场上去感恩亲情,而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展示知青的罪恶,表现灵魂的忏悔,同时找到救赎之路,以换位思考将知青小说的反思力度向纵深推进。"知青小说"多次站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潮头,引领文学的风尚,慰藉饥渴的心灵,记载受难的历史,升华对人性的体悟。"后知青小说"则挖掘了知青经验的冻土,表现出对责任的认知和可贵的自省、自审意识,在百家争鸣的当下文坛取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夏飞 《浙江学刊》2012,(5):111-114
在晚清林纾、夏曾佑的小说评论中,都谈到过同一个问题,即小说的题材与创作难度的联系。夏曾佑推崇小说用"俗"的文字,写"俗"的题材。林纾则推崇小说用"雅"的文字去表现"俗"的题材。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小说读者的期待不尽相同,对小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因而对小说的语言风格亦有不同要求。他们使当时处于变革中的小说文坛,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1.
界碑下     
英雄并不比普通人更勇敢,他只不过比普通人勇敢的时间长5分钟。界碑,国土分界的标志。界碑,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哥,我陪你去自首吧!"强子小心地劝说着。哥虎着脸,蹲在地上,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6):107-112
离题、插曲、"道路小说"充斥在昆德拉的小说文本中,成为昆德拉小说诗学中的三个关键词。作为叙事学意义上的名词,离题一方面是对"故事"专制的否定或反对,揭示了人类行为或行动的可笑和无意义,另一方面,离题直接通过议论或思考的加入,体现了作者对其与主人公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插曲永远不只是插曲,正是因为它摆脱了因果链的束缚,从而使得小说叙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正是在前两个叙事学名词意义的基础上,"道路小说"的形成才成为可能,作为对"公路小说"的反对,道路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打开昆德拉小说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石川啄木的小说<札幌>通过"癫狂"主题来印证日本文明转型期对人的精神产生的影响.啄木认为,神经衰弱与癫狂症是带有时代特色的概念.明治维新令日本人体验了急剧的文明进步,从锁国中觉醒了的、不能适应社会大跨度变革的人,精神过劳,在精神动摇与不安的过程中,染上神经衰弱症,进而导致癫狂者激增.啄木曾认为,惟有神经过敏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知识分子,精神才易出问题.后又认识到:心病是产生于战争、文明发达或社会急速进步过程中的精神问题,普通人亦然.啄木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与高山樗牛、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阿成小说中的人物多是市井俗人、知识分子、历史人物 ,其共同的特征是他们均为芸芸众生 ,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欲望、生存方式。俗人有雅兴 ,雅人有俗相 ,这种叙事视角的选择表明阿成挥之不去的平民情结及对凡俗人间的挚爱、对俗人雅人宽容而博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韩传喜 《求是学刊》2015,(3):119-125
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大地》等中国题材小说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以"中国小说"为题的授奖演说中,赛珍珠系统论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国经验":"为了让平民高兴"的写作观念、"故事的天才之水"的叙事风格、"人物高于一切"的形象塑造。这些"中国经验"构成了赛珍珠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与艺术储备,并在作品中以多种审美样态呈现出来。赛珍珠的"中国经验"与莫言等中国本土作家的"中国经验"同中有异,互为参照,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中国小说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古代小说通常按照史书"系之年月"的历时顺序叙述故事,而这种叙述方式又如同记账,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帐簿"叙述."帐簿"叙述首先是一种"拟史"叙述.因"帐簿"叙述本身存在着时序刻板等缺陷,故张竹坡等人不满于把有意"错乱其年谱"的<金瓶梅>等小说定性为"帐簿",提出了"变帐簿以作文章"的创作追求,这实际上代表了人们对小说"如史"而"胜史"的期望.凭实说来,"帐簿"叙述曾经以其文化底蕴有功于小说的文本建构,一方面,佛教因果性的孽偾观念推出了一批借还性质的"帐簿"小说;另一方面,受道教功过观念的影响而在民间社会流行的记录善行与恶行的"功过格"也催生了一批报应性质的"帐簿"小说.  相似文献   

18.
王立 《求是学刊》2012,39(3):121-126
讨论古代叙事文学渊源,必然落实到具体的题材、母题和类型.在佛经文学影响下,中国传统小说呈现出了以文言为主、偏重实录和承袭题材类型等特色.其主要类型,大多原非国产或本土故事原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学价值观误读加工下,又突出地体现为亲和动物植物、热衷精怪灵异想象、信奉奇闻幻术、认同豪侠精神、褒许女性智慧等.至《聊斋志异》乃融会贯通,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题材类型稳定化、注重传承依傍、人鬼灵怪全方位思维而以普通人的人生为本位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南亚研究》2008,(2):80-84
现代主义小说是印度二十世纪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其发生、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各时期的创作成就分别以泰戈尔、阿葛叶与布塔代沃·巴苏和"新小说派"作家群为代表.泰戈尔实现了印度小说叙事手段的现代性转型;阿葛叶和巴苏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的"新小说派"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合本土小说叙事基因,强化现代性诉求,坚持立异标新,对印度文学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肖华 《唐都学刊》2005,21(2):30-32
对于小说修辞的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已有许多理论建树.而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以西方学界同类研究成果为标尺,重起炉灶构建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新著.在小说修辞的"主体关系"、"修辞技巧"、"修辞效果"等章节中,提出了本领域颇有新意的理论创见,从此,小说修辞研究又有了新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