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形势与政策”课,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与“奇”,并在教学场域、教学表达、教学载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变。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根”与“魂”,尤其是在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育人指向等方面要守住根本。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的守正创新,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技术优势与课程属性深度融合起来,用新技术赋能新课堂,强化理论武装提升课程“深度”,细化释疑解惑增强课程“精度”,优化教育引导拓宽课程“广度”。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4):152-155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了实现思政课"体系转化"(即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基本路径: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采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进而真正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的信仰体系转化。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第一课教学对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方法对此进行探索,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双创”第一课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师认识不深,学生认知较模糊,多学科与专业性融入不足,灵动内核与刻板要求存在矛盾等问题。建议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重视第一课,艺术性呈现多学科融合及专业性融入等,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11):138-140
信息化时代智慧教育的普适性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传统思政课教学文化很难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供给侧方面,教育理念落后于信息化时代发展,在教育需求侧方面,课堂教学文化无法适应受教者的发展需要,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以往单一性向多元综合要求提升、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移、从知识建构到价值引领、从教育教学质量到注重教育教学影响力、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从显性到隐性、从现实到虚拟、从学校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在此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文化供给侧亟需改革。因需施教理念首在尊重个性,包容差异,以回归本真、唤醒灵魂(思想)的意义为其价值旨归,通过提升交互式体验来共享智慧。供给侧的因需施教理念要求坚持"生本教育",自主交互式多元化学习,健全优化激励包容性评价方法,促进认知体验与行为信仰的圆融统整。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高职教育中比较重要的课程内容,其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教师需高度关注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这一课题.教师可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的教学研究,并结合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展开思政课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舒婷 《生存》2020,(12):0097-0097
思政课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文针对目前初中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习兴趣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初中思政课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具体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做出了明确指示.其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是坚持"八个统一"具体要求的关键,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遵循.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是高质量办好思政课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思政课的最终归宿.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功能失衡的现象.加快教学改革,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曾芸辉 《生存》2020,(11):0213-0214
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运用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行于“文”“言”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立足“文”“言”两者的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言”释“文”,通过直译引导学生体味意境,把握整体,在翻译中体现出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因“文”悟“言”,通过新颖的立意引导学生主动品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以后更高级的学习打下基奠。  相似文献   

9.
刘英文 《生存》2020,(7):0190-0190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案。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学生学好语文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建筑抗震设计的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以及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加强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该文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课程特点,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思政教育等方面入手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满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1.
顾晓英 《社科纵横》2010,(2):138-140
成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离不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邀请专家进课堂联袂访谈的“项链模式”教学实现校内外、课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转换和话语转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联动教学。  相似文献   

12.
邢战国 《社科纵横》2012,(8):146-148
"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亟待提高,而针对性教学是其关键。"概论"课的针对性教学就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就是着力化解大学生对"概论"课以及某些重大理论认识问题的误解和偏见,就是关注学生所关注,竭力为他们释疑解惑,同时还要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不恰当、融入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依据《测控电路》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围绕OBE教学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及BOPPPS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三段一体"式课程思政融入模式.课前教师以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以及对课程的精心准备体现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课中利用言传身教、探索精神、家国情怀等切入点锻炼学生辩证统一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课后,利用考核的公平、考试的诚信、沟通的平等来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融为一体,共同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此外课程思政的融入设计还与本校"勤慎公忠"的校训有机结合,较好地诠释了校训精髓.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12):166-169
MOOC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场全新革命,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角色由独白式的"布道者"转变为与学生具有平等互动关系的辅导者、答疑者,并使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更加合理化。因而可以借鉴MOOC的全新教学理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如思政课理论体系的通俗化、碎片化、时代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课堂与MOOC相结合,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课程特点,从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维度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仔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契合点的基础上,以课堂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实践,通过班组讨论与分组发言、辩论赛和“小老师”等活动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在扩展理论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实现价值引导,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岗课赛证”融通可实现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思政教育则达成素养目标。该文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筑工程技术行业标准、“1+X”证书标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确定课程教学标准,基于建筑企业调研分析施工员、监理员、BIM建模员等核心岗位,梳理岗位能力要求,基于“岗课赛证”融通重构课程内容,并有机融入鲁班精神、环保节能、标准意识等专业思政内容,探索适应智能建造、绿色环保等新时代特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对教学方案和大纲的修改,教学目标的明确,不断探索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点带面将思政建设进行延伸,使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课程基于“1233”模式,以生产实际或后续专业课程中常见的机件模型为载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用正误对比法促进深度线上学习;建成机械制图在线课程平台,利用“模型、实物、动画、测绘室”等创设教学情境;实施“N+1+1”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课程思政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课程基于“1233”模式教学创新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兴起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现代大学书院制独特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方法、创建的交互平台、完整的覆盖面以及充足的人员、场地、经费等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思政实践教学的短板.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以往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主要承担转向学院与书院"双院"协同开展很有必要.在"双院"协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并健全领导机制、运行机制、教学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其次要依据各校培养特色、教师的胜任能力、学生的喜爱程度来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自助餐",让单调乏味的实践教学活动变得多元、个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8):131-136
"寄"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常常与"兴"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着明显的界限区分。"兴"的艺术手法仅限于展示自然界简单的类比关系,而"寄"是将情落实于物之上,从而使得他物闪烁出主体的生命精神,二者之差即在个体之情的投注有无。"寄"这种强调个体化、情感化的艺术手法有赖于主体审美的艺术觉醒以及物我区分的高度发达。郭象"独化"哲学彻底打破了物我之隔,还给世人一个本然无主的天地世界,将物之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地。郭象玄学是一种世俗化、人生化的学说,它带来了个性主义空前的高扬,催生了中国山水游赏风气的盛行,给文人大规模的个性化情感创作提供了契机。从某种意义上看,"寄"的成熟发展与郭象"独化"哲学为同一思想文化脉络下产生的桴鼓相应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