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太宗对宫体诗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体诗风行梁、陈、隋三代,至唐贞观时,唐太宗依据儒家政教文学观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变其轻艳柔媚为雅正典丽,以使其更好地为新朝服务。他认为儒学才是经邦治国之至道,是创业守成、作训垂范的思想支柱。儒家“诗言志”的思想必然取代元朝以来所形成的“诗缘情”学说。儒家思想复归,引起了初唐诗歌使命的转变,贞观诗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实践了诗歌“劝百讽一”的讽谏使命,逐渐走向注重诗歌辞采的典丽高雅,把诗歌从宫廷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提倡南北文风的融合,主张文质并重,以文学服务于政教又不失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叶渭渠 《日本学刊》2003,(2):124-138
江户时代 ,日本儒学者掀起对中国古典研究热潮 ,探讨宋学 ,促使儒学与神道学融合 ,实现学问日本化 ,同时开展独创性的文学论。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代表 ,积极肯定宋儒学“陈善闭邪”之说 ,主张文学以劝惩和载道作为最大的目的。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代表 ,强调文学不应附加任何伦理价值的判断 ,以人情为本 ,主张“道人情论” ,开始萌生前近代文学思想的诸因素。这一时期以这两大学派为中心 ,展开了“劝善惩恶论”和“道人情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实践中,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延安时期,党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成熟并卓有成效,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新时期,探寻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亟待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尚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应该改进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不断充实和丰富。要想达到这些,必须认真探索并付诸于实践。首先,我认为必须清理和破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障碍,这无疑是重要的。因为经验与教训共生,立常常寓于破之中,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寓于破除一些障碍之中,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思想政治工作的障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论: 一、过时论思想政治工作过时论,就是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论,它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过时了,即马列主义过时了。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郭世杰 《创新》2012,6(3):44-47,127
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及其作品,应当综合考虑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约翰·洛克的思想担负了为第一次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的历史使命,其一系列政治主张直接影响了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变革,推动了世界法治进程的加速。然而,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洛克的许多政治主张和思想并不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且在逻辑基础和论证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这就使得《政府论》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处在一种不稳定和无法证实的基础之上。《政府论》的政治思想、观点和主张只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并不是仍能适用于现代的普世真理。  相似文献   

6.
胡建次 《唐都学刊》2007,23(1):118-123
宋以降诗学批评视野中的政教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教化功用的论说;二是对温柔敦厚诗教原则的阐说;三是对诗歌政教批评观念的消解。宋以降诗学批评中的政教之论,一方面展开、充实和完善了宋前诗学政教论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对传统诗学政教之论有所反思、有所消弥,两方面相辅相成,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诗学政教之论的对立统一格局。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作品,并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研究而研究。研究古典文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应該是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事业服务,力求有利于政治思想战綫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艺。要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8.
宋洪兵 《求是学刊》2005,32(5):107-112
就观念形态的主调而言,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脱儒"的过程.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所做的近代转换工作,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取长补短、融为一炉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优位、公私分治、政教分离的思想,为日本的早期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在近百年来经历过许多次非文学风潮的洗礼。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社会政治革命的风潮,而在当前继续发生着相当影响的,则是“文化”研究的风潮。我们很难估价这种种风潮的洗礼,究竟是开拓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还是改变了这一研究的内涵和方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近些年来真正属于“文学”研究性质的研究,确乎不很多见了。在这样的氛围中,读到刘生良博士的新著《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就有一种如获拱璧的惊喜。使我感到惊喜的,不只是它的书名明确标举着“文学研究”的旗号,而且构…  相似文献   

10.
涂文娟 《求是学刊》2007,34(5):36-41
作为20世纪重要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是日渐式微的共和主义阵营的忠实捍卫者。共和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悠久的观念之一,相继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和现代共和主义两个发展阶段。阿伦特既承袭古典共和主义理论,主张不受支配、积极行动的政治自由观,又和现代共和主义理论一样,强调分权制衡、法律帝国、商谈等宪政原则。阿伦特的思想体现了古典和现代的某种融合。  相似文献   

11.
林经纬 《唐都学刊》2013,29(5):77-81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主张背后有其理论本质。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和西方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是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要最终破除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需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需要挖掘以德性、正义与善为主题的西方古典思想文化资源,以消除西方现代性的流弊;需要加强经典教育,以夯实人们的思想文化底蕴,提高思想鉴别力。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化论"是近年来一些政治学者为探索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具体途径而提出来的、在尊重执政党权威合法性与现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基础上的政治发展战略设想.它主张通过发展党内竞争性的民主机制,来引导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相对于民主问题上的西化论而言,它更具有温和性、渐进性与务实性.本文试图考察这种思想主张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内部两种观点的区别与各自的可行性、知识分子与决策层对这一思想主张所作出的反映,并进而分析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决定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出现了三种解读策略,分别是意识形态高浮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与意识形式论.这些观点忽略了艺术起源在文学性质上的发生学意义,未能认识到起源即性质的重要性.其实,文学首先是艺象形态的,其次才是意识形态的,前者是第一性质,后者是功能性质,它们的统一表征了文学在起源以后进入阶级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由此可知,确认文学首先不是政治,其次又能够参与政治活动,这是把握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辩证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三十年代的文学群体基本上都呈现出明确的“亚政治文化”形态或具有鲜明的“亚政治文化”特征,各派的文学主张和文学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并非是出于文学的或学术的思考,而常常是从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出发,针对自身对当时政治文化形势的理解而采取的某种文学策略。文章以“左联”为例,通过分析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形态特征及其性质,揭示其重要文学观念得以形成的政治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宝明 《求是学刊》2004,31(2):88-94
五四时期的Humanism思想将“人”抬到了中心位置。“人的文学”一度成为时代的呼唤。就中国现代文学孕育、成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 ,新文学的指导思想至少有三个明显的传统 :陈独秀的受传统思想制约的人道主义 ,胡适的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文学观 ,周作人的夹杂非理性主义色彩的人本主义文学观。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认识“人的文学”的路径 ,乃是当今文学创作突围重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的文学批评从解释<诗经>起就形成了"过度诠释",并且在对爱情诗词、山水诗词、闺怨诗词、咏物诗词的解释中都明显地带有对道德和政治意义的偏爱,形成了道德和政治指向上的"过度诠释".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并不是从客观上无法避免的,而是一种主观上的故意,它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上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18.
女性文学形象是中日两国文学草创时期不容忽视的内容。比较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形象,对梳理中日各自文学史源头,深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之于东亚文明发展进程的意义,乃至深化有关女性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日古典文学初期的神话为研究对象,比较女性文学形象的异同,论析其根源,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征所作的《隋书·文学传序》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理论中具有纲领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所表达的文义主要为政教功用论,这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尤其是诗论的发展流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简论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宅雪岭是日本明治中期国粹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的特质表现为:在文化上,对西方文明优越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主张重新认识亚洲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日本要成为亚洲的文化领袖,为世界文化做贡献;政治上,反对藩阀政府的独裁统治,主张议会主义,强调君民共治;对外意识方面,主张对外强硬,鼓吹殖民论。它本质上是一种兼有文化、政治双重色彩的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通过对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特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和把握明治中期国粹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