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学界依然沿用存在争议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提法来讨论相关创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规定存在着重普遍性、轻特殊性及个体性的问题,且与自然科学创新难于划清界限;存在着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般功能、意义与其创新的功能、意义等同的倾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特点存在分歧,阐述内在特点的较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存在学术环境不佳、学术人才匮乏两个基本问题,亟须从认真研究创造性思维本身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有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2.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论界并未进行认真梳理与探讨.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鉴组织能力的"RPV模型",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为三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运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  相似文献   

3.
<正> 首先,哲学社会科学是提高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资源。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的国家资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它的极端重要性;其次,哲学社会科学是提高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资源。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再次,哲学社会科学是提高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文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薄弱,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学术界还需要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说明哲学社会科学是什么 ,为什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与时俱进 ,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开拓创新 ,才能赋予自己以新的生命力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民族院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肩负着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光荣历史责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是民族院校的应有职责;民族院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优势独特;加强队伍与平台建设是发展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特色发展道路是民族院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四·二八”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功能,是新时期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讲话》为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勇于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高校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从思想上、认识上、体制上、机制上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高校学科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对于充实和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与高校德育合力的形成路径在于,坚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思想导向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学术探讨水平,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素质;不断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构成和知识构成,推动大学生文明修养与德行的养成;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与德育工作合力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江泽民就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问题 ,连续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 ,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事关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和高等教育的成败;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是立国、治国之本;哲学社会科学最能表征各民族鲜明的个性,体现一个民族的品格,是民族盛衰之学,是民族文明之魂;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体化是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比较优势,是建造世界一流大学之根基.  相似文献   

11.
日前 ,教育部公布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 ,他们分别是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思想战线、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 ,也是教育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中…  相似文献   

12.
影响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的因素可分为主体因素、保障因素、动力因素三类。主体因素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个人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管理体制与机制、文化氛围、科研团队建设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和组织保障;政府支持、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又为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前进动力。政府可通过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支持团队建设、倡导创新文化、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问题 ,从科学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 ,既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 ;要克服对科学的片面认识和重理轻文的错误倾向 ,树立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观念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先导 ,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列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支撑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评价机制没有完全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缺乏相应的荣誉及激励机制;学术风气浮躁等。今后应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哲学社会科学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哲学社会科学要发展繁荣,就必须回答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问题,直面人生,直面社会,勇于创新。理论创新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关键。在创新中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思想上认清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目标上明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定性;在途径上采取推出和引进优秀成果并重的举措;在形式上采用开展合作研究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方法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和挖掘费耶阿本德的一些重要思想。实际上,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论提出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建构问题,关于理性及合理性的见解重建了社会科学的理性特征,认识论无政府主义和相对主义论题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来源和思想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经济中心转移的考察,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经济同步发展规律,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论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社会,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协调作用。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中,可以通过下述五大途径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以观念创新引导制度创新;以社科理论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文化创新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面向高校管理人员开展了专题线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管理人员视角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存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成果转化不够畅通等问题。受访者所在高校的性质和类型、学科领域、行政职务和职称、年龄等因素会使其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产生认知差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应从夯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服务组织机构、加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引育力度、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改革、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