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政治研究方法的两次浪潮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质性方法在比较政治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在个案研究和经典方法之外,近20年来质性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主要集中在原因分析、比较历史分析和分析性叙述等方面。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目前质性比较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定量化趋势。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布尔代数和模糊集合在比较政治研究中的运用上。传统研究强调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而质性比较研究的这些新进展却恰恰说明,沟通二者可能会带来方法论的革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质性比较方法的新发展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黎芳 《社会工作》2012,(10):52-55
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参与的成长向导项目中,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和观察法,是塑造向导和受导者良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赢得守门员的支持起着重要作用;是每位向导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重要途径。研究进一步发现,成长向导与质性研究在价值理念方面具备内在的统一。这说明质性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83-92
质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中两种最重要也是分歧最大的研究方法。传统观点认为质性分析和定量研究风格迥异、互相排斥。通过对质性分析和定量研究认识论、方法论、逻辑推理的考察,两种方法所依赖的推理机制相同,都是系统和科学的,都能满足社会科学解释、预测的"科学性"功能。因此,两种研究模式在本质上是共通的。随着社会科学方向、议题、任务的拓展,质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力图化解质性和定量取向学者之间的隔阂,防止在各自研究风格的发展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罗祎楠 《社会》2019,39(1):98-128
本文尝试从思想史视角反思质性研究方法,以揭示被结构视角遮蔽的研究过程,从而探讨一种直面内心的反思性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思想史视角强调回到文本去阐释书写者赋予研究方法以意涵的思想过程。本文以“推论”“充分必要性”与“意义”等三种方法论立场中的方法意涵构建过程为例展现这样的思想过程:方法论如何引导了对特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当方法论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时,书写者如何在原有方法论立场中发展对质性方法新的理解以捍卫方法论的合理性;书写者如何在强调与其他立场的区分中发展对方法的理解。本文由此揭示了看似相同的方法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涵和实践差异。一种围绕“意涵”展开的方法知识系统将有可能被建立起来。思想史视角为反思性的质性方法知识构建提供了可以付诸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干预行动”框架:质性研究的反思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庆杰 《社会》2011,31(3):224-241
质性研究中存在三种困境:主体间性、表述政治、参与行动。前两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困境,后者是解放政治和行动意义上的困境。他们在反思广度、深度、力度方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对对象的反思到将研究作为反思对象,从认知研究到行动研究,共同构成了质性研究的“主体间性-干预行动”反思谱系。  相似文献   

6.
王黎芳  赵婕 《社会工作》2013,(6):108-118
专业实习对于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H社会工作事务所为个案,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对该机构内的四名大学实习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访谈,以文化主位的视角展现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在H社会工作事务所实习过程中的适应与成长,以及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最后对该个案的典型性、研究视角和研究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结合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和以往相关文献及研究经验,论证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三大特点:1.更加注重自我与主流价值期待的一致性;2.缺乏女性自觉意识,容易过分抑制自身合理的需求与欲望,甚至牺牲自身利益;3.容易忽视自我价值,缺乏挑战现有社会建制的认识和勇气。并阐释其对当前中国大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启示和意义。最后研究方法上,结合本次调查研究成果及经验,笔者阐释了"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竹 《社会工作》2009,(16):53-55
定性研究作为社会调查的方法之一,近30年来在国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介绍了定性研究方法的产生及概念界定,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对比中阐释了定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分析了定性研究的过程及收集材料的方法,最后展示了定性研究方法发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2011,(5):51-53
定量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主体部分,通过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指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贯彻用中学的理念,将理论讲授、方法传授和动手实践这三者之间结合起来,善于用团队讨论策略、小组实践策略和定量研究论文写作策略来引导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和...  相似文献   

10.
李超海 《社会工作》2011,(10):51-53
定量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主体部分,通过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指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贯彻"用中学"的理念,将理论讲授、方法传授和动手实践这三者之间结合起来,善于用团队讨论策略、小组实践策略和定量研究论文写作策略来引导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梳理华东理工大学实施“大创”项目以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项目来源相对单一、过程管理不严、成果产出不足、带动“双创”氛围不够有力等问题,通过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拓展“大创”项目来源渠道、加强“大创”项目过程管理、强调“大创”项目成果导向、打造特色品牌“双创”平台,全矩阵促进了学科交叉、全流程把控提高了质量、全方位增加了项目产出、全力提升了“双创”影响力,可以为其他高校提升“大创”项目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数量发展很快,在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展开了关于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类型、主要研究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者的匹配性关系和一般要求,为提高经济管理类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了思路、方法与规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云松  吴晓刚 《社会》2012,32(3):1-23
摘要: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亟待建立一个透明和开源的学术机制,让研究数据和模型公开共享,使研究成果可以得到他人的验证和进一步拓展。这个学术机制的核心就是倡导“复制性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复制性研究的实践和讨论,提出了复制性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社会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意义、操作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两个实证定量分析的例子,为如何进行复制性研究提供了简明的范本。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就复制性研究所应达成的共识和建议。本文所论及的复制性研究,对社会科学定量分析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了解与认识社会的手段,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它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导向作用;有助于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有助于重视发展社会工作行政能力;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为黑人和牙买加后裔,霍尔并没有把自身的研究局限在单纯的种族问题和移民问题上,而是把对"新族性"的研究作为研究英国文化的切入点。霍尔认为,种族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与整个文化状况相关联着的,"新族性"渗透于文化的各个角落,因此对"新族性"的研究其实是对英国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质与文"与"合理与合式"是韩非子和贺拉斯分别提出的两组相互对应、有相似之处的形式理论范畴。这两个范畴不仅表现了中西古代文化思想背景、世界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根本性分歧,而且也表现了中西形式理论在主体问题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小润  韩建民 《社科纵横》2013,(10):173-175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派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针对甘肃省天水市留守儿童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之策,以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顾希佳 《浙江学刊》2000,(4):156-160
“银变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我国历史上形成极早,发育得颇为充分,流播甚广。本文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的梳理和比较,大致勾勒出该类型及其亚型故事群的流变轨迹,并简要分析了故事形成的变化背景及其思想内涵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实务评估是全程性评估。对处于特定情境之中案主的不同阶段的评估要通过静态关系(情境)结构——方块图结构设计来确立情境关系即评估内容。质性研究方法为评估提供了漩涡聚焦结构操作法,与五阶段社会工作实务程序对接就形成了动态程序结构——树型结构的全程性评估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0.
刘国建 《探求》2004,39(3):26-28
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在现代彼此之间渗透、移植、相互结合已成为可能,这是由二者的共性决定的。但二者的主导方法、存在形态、结构、功能、特性的相异,表明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为深入探讨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与结构提供必要的依据熏而且为在科学劳动中更好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以及社会科学方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