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体认与内化不足、重灌输轻回应现实导致课程直面现实社会问题不够、重形式轻实效导致实践教学整体构建不力等问题.为了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该文从内容设计、方法路径、载体依托、考核机制和推广应用五个维度构建"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0):128-132
就德育观而言,对"主体-客体论"理论预设、"双主体论"理论预设和"互为主客体论"理论预设进行学术反思,使得具有"理解网络"、"视界融合"和"共生意识"性质的交互主体性德育观成为可欲的课程范式。在交互主体性德育观的视域下,经由"对话"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视界融合"、知识探究者角色定位及其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者角色三种建构路径,亲历性课程范式得以确立。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3.
王妮 《社科纵横》2013,(2):176-178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基层"实践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好方式;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困惑和现实困惑的必然要求;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是履行高校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社会责任。"走基层"实践模式要从机制设立、经费保障、方式方法和考评机制四个方面来落实。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社科纵横》2011,26(7):163-166
当前大学教育需直面校园人文精神缺失这一问题,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作为传授人文精神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人文精神有效注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对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照当下现实境况、对话西方优秀文化,从个体维度、社会维度、国家维度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5.
《克罗茨纳赫笔记》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私有财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法国大革命大量材料的摘抄,马克思了解到:私有财产决定政治的历史演进以及内部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主权,仅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构成现代政治矛盾的关键,它决定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马克思所取得的这些理论认识,促使他进一步把握到政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从而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6.
杜向民 《唐都学刊》2005,21(2):53-56
推进大学德育创新是新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德育理念创新是大学德育创新的先导。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信息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新世纪大学道德教育应确立以下新的理念: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应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等等,以促使德育过程系统化和德育终身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概述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他以"美学"为锲入点探讨审美与身体关系的这一理论尝试,不仅阐明和重申了其立足于感性生活的实践哲学立场,而且揭示出这一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架构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即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的继续。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国家问题,是青年马克思最感兴趣的问题。十九世纪初德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决定了德国革命必须从批判宗教入手。马克思在对宗教的批判中,始终把矛头对准国家,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待反宗教的斗争。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辩证地阐明了宗教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这是他这一时期对政治理论的主要贡献。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曾受费尔巴哈影响,但马克思宗教思想的精髓在于超越了费尔巴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出发,考察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今天,在研究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考察现实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宗教研究还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展开,深入研究,探索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它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里程碑。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已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尚未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五十年代,马克思继续为写一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而呕心沥血地不懈工作。在1850—1853年期间,马克思写了二十四本笔记摘录,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以及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现实都作了不少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李嘉图的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流通理论和级差地租的错误论断作了批判,这是当时马克思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宋绪富 《社科纵横》2014,(2):154-158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甚至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是我们对该课程的基本建设定位。但这一重要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与这一课程的课程定位和所担负的教育使命来说还有不小差距。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以"设问"为主,"设问"、"讨论"、"辩论"以及"讲评"几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建设综合性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们不懈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3):149-15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能将这些理论成果用于分析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特殊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转变观念、突破困境,大胆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5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世界人权日之际,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人权理论的形成与实践,对资产阶级人权的批判,对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斗争,对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斗争,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分歧与契机     
温权在《晋阳学刊》2014年第2期撰文指出,别尔嘉耶夫的哲学思想可被认为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的全面批判。他们提出的核心论断都是以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为基础的,所以,选择"现实性"这一概念,无疑就为构建马克思与别尔嘉耶夫哲学间的对话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资本主义现实最为具体的批判。就"现实"本身的界定而言,马克思完成了经由直观、静态向实践、动态的转向,从而将世界现实转入真正属于人的视域当中,并在现实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4.
施向峰 《社科纵横》2008,23(3):21-23
构建科学权力观是实现宪政文明之增进自由、维护人权这一价值目标必要条件,也是宪政文明建设的逻辑诉求.在人权保障日益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文主义渐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当代中国,惟有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权力观的基础上,调谐权力的必要性与有限性的紧张关系为基本主题,从本源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基本范畴的哲学维度深入、全面研究科学权力观,才能真正回应理论创新的需要与时代精神的召唤,并构建出科学的权力观,即以"权力由民出"为本源论、以"权力为民用"为价值论、以"权力受民限"为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展开,学术界批判封建主义的呼声一时缄默了。有的人对批判封建主义问题讳莫如深,有的人则有意无意地把批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立起来,似乎强调批判封建主义,就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例如有些论者在批判近代史上“全盘西化”的主张之时,居然不加分析地全面肯定封建传统文化,认为张之洞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改革运动的“中体西用”说,“在维护固有传统价值与机制的前提下,采纳西学,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和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其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实践依据。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7.
按照体现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完整性、强化学生的主体自觉、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创新道德教育方法载体等要求,甘肃农业大学采取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构建以编演道德小品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传播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礼仪教育等措施,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实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萌 《社科纵横》2013,(1):324-325
现阶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处在困境之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乐于学、爱学,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原理真正"进头脑",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在这里笔者提出案例教学法,进行案例教学。本文以此为中心,谈一谈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全部理论探索与毕生实践活动所指向的核心问题。本文以马克思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的内在逻辑为依据,分析了这一思想从原则向现实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人类解放思想的内涵、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以及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霍耐特承认理论在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视野中,基于"社会性关注与社会发展、批判规范的探寻和社会正义构想"的问题意识,回答了"为什么我得承认你","承认如何可能","美好生活如何实现"等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伦理-政治转向,并着力于构建极具当代理论-实践价值的政治正义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