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9,(8):151-151
如果问:“你有肝健康计划吗?”,你可能会说“没有!”如果问:“你有一分钟吗?”,那回答一定是:“有!”其实,肝健康重在平时,每天一分钟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2.
二十分钟     
11岁那年的一天,我和爸爸照例出门去散步.经过北区河畔殡仪馆门口的时候,爸爸突然停住脚步,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几点了?”我看了看表,告诉他是10点25分。然后爸爸问我看到了什么。“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我回答,“一群人——大概,150个左右,正排队进殡仪馆。”“嗯,眼力不错。”爸爸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他提起别的话题,跟我讨论起体育新闻来。说了快半小时,我发现他还没有离开殡仪馆的意思,就问:“我们要不要继续散步?”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 “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已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你快乐吗?到底何为快乐?  相似文献   

4.
包光潜 《领导文萃》2007,(11):31-33
“这个月怎么扣了一百五十块钱?” 到财会室一问,会计说:“你不知道啊,大家都扣了。有一百五的,还有二百的。” 我问:“为什么?怎么不通知一声呢?” 会计告诉我,今年我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山洪水灾,每个公职人员都要捐款。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  相似文献   

6.
文若河 《决策》2010,(7):97-97
我要问祝主任、平主任,以及成千上万的“主任”们,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难道真的没有其他的回答方法了吗?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周纪二》中记载了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问:“齐国也有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怎么没有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  相似文献   

8.
陈文明 《科学咨询》2010,(14):49-49
那天晚上七点半开会,五岁的女儿硬要和我一起去,并且再三保证听话,没办法,我只好应许。途中,我对女儿说:“这么冷,感冒了怎么办?”“感冒了可以不去读书啊!”她不假思索的说,还举例说一个小朋友生病了就没有去上学,在家里玩。当时我很震惊,便问:“你不怕打针吗?”  相似文献   

9.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坐在一旁的艾夫简直看呆了,他傻傻地问王军:“这是中国的巫术吗?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王军笑着告诉他,这是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人没有剐作用,疗效也好。  相似文献   

11.
墨白 《决策》2009,(7):31-31
来历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1860年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青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自认为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12.
伊明 《决策》2009,(10):43-43
以下四则狡免故事虽然是很古老,但是一直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读之,想之,人生处世不是这样吗?[之一]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老板回答:“真抱歉,没有那么多。”“这样啊!”小白兔垂头丧气地走了。第二天,小白兔又去面包房问同样的问题。老板还是回答没有。  相似文献   

13.
怕与不怕鲍威尔说:“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此话可谓经典。四道试题有一次,鲍威尔回答记者提问。有记者问:“您认为副业和家庭哪个轻哪个重?”鲍威尔说:“我认为人生应该有四道试题:学业、事业、婚姻和家庭。只有平均分高才能算及格,切莫将太多的精力,用在其中的任何一道题上。”做人2001年4月,鲍威尔的政敌霍恩,曾当面羞辱他不学无术,鲍威尔并没有否认自己不学无术,而是回敬道:“我情愿做一个善于与人交流的无学问者,不愿意做一个博学但不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因为我是属于公众…  相似文献   

14.
窦文涛 《领导文萃》2007,(12):136-139
常看凤凰台的人知道,我没有很深的学问,可古人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一个人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于我而言,能与大家分享的,也许就是我的这点生活经验吧。有人问我:“从无名小卒到名嘴,这一步步行进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八个字:“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15.
陈志云 《领导文萃》2008,(17):123-127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老和尚火了,一刀把小和尚的食指砍掉了。这下好了.小和尚再也没有东西可以执著地就事论事了。这时,老和尚又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现在该知道这是什么了吧?”  相似文献   

16.
智者如水     
蒋献芹 《领导文萃》2009,(17):144-144
老子的师父叫常枞,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和许多人及徒弟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师父你还有什么要告之的吗?常枞对老子说:“牙齿和舌头.那个刚强,那个柔弱?”常枞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老子一看说:“师父你的嘴里什么也没有。”常枞又对老子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  相似文献   

17.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8.
低头     
有一个人问一位哲学家:“从地到天有多高?”哲学家回答:“三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吗?”哲学家回答:“所以,你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间立足,便要懂得低头。”  相似文献   

19.
鱼关印象     
史燕 《决策探索》2011,(17):89-89
终于有机会来到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移民村”——鱼关村了,我的心情甭提有多激动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大早,我们一行六人就迫不及待驱车前往,车子犹如我们的心情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疾行。小侄女问我:“为什么叫鱼关村呢?是因为有很多鱼吗?”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司机大哥就若有所思抢答道:“是呀,说不定还能碰见美人鱼呢!”  相似文献   

20.
李靖 《领导文萃》2009,(14):115-119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自觉修行甚高,坐姿优美,便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像尊佛。”苏东坡很高兴。佛印也好奇地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看胖胖的、穿着黄袍的佛印,得意忘形地开玩笑说:“你像堆牛粪。”苏东坡回家后把经过告诉苏小妹,炫耀说赢了佛印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