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志鹏 《国外社会科学》2023,(2):194-209+247
涉外法治应被视为当今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制度体系设计。这一设计是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既充分借鉴中国传统与国外的相关经验与做法,充分考虑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制度的结构性特点,又建立在当代中国的客观现实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等愿景为涉外法治提供了建设目标;尊重国家基本权利、不断深化多边协调、积极提升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则为涉外法治提供了作业原则。真诚而善意地尊重遵守国际法是在当今大变局的世界中实现涉外法治的关键理念。涉外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李嘉宁 《社科纵横》2008,23(2):82-84
自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以来,法治工作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工作理念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法治工作理念的科学化.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对法治工作在价值追求、根本定位、发展方向和方法论等基础理念上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并将进而改善中国法治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西方法学史上第一位经典作家,他最早提出了法治思想。柏拉图法治思想内核主要表现在:法律价值目标追求的是和平和谐与安宁;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即使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也要成为“法律的仆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要加强执法和法律监督,建立一个包括监察人员、护法官以及其他国家各级官员在内的监督网络,为法律实施提供保障。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理论特点,具有一定自然法倾向,蕴含着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渗透着理想主义乌托邦情怀和法治人治结合的理念。柏拉图法治思想的提出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先河,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法治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华  李芳  刘杰明 《创新》2013,(6):95-9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其不同于一般法治理念的基础和特点,充分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独特规律与价值,对于正确对待当前公安执法中出现的失范问题,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重构公安执法观念模式,有着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因此,法治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使法治成为良法之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它使政府服从法律,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它使法律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仰,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理念,在法制建设中坚持人本的法律观,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法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约束自身精神与行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明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文明水平.从法治理念、社会成员的满意度、民主标准、法治行为、法治形式等五个方面明晰法治文明的标准,能更好地判断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文明程度,为社会实现法治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其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意识的薄弱直接反映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成效.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本文从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出发,探究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法治时代的法理学需要摆脱政治修辞的束缚而独立发展,并为法治贡献理性的思维方法.为此,必须厘清政治与法治的关系,没有法治的政治是危险的.在法治时代,中国需要建构在内容上有独立性、在功能上能自主发挥作用的法理学,进而重塑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宪法法律至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科建设的去政治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法治建设需要的是法理修辞而不是过度的政治修辞.法治修辞应该代替政治修辞,法理学应该成为法治时代的显学,法律思维方式应该成为时代的主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易发和多发的时期.如何解决这些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打压和安抚相结合的人治思维和人治手段;一是运用依法行政、依法解纷、依法监督和依法救济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可不再度审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和作用.行政诉讼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即是解纷、监督和救济.要有效发挥行政诉讼的此种功能和作用,并处理好行政诉讼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树立法治平衡理念,运用法治平衡原则指导行政诉讼中的解纷、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重要的价值要素,法治与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价值要素是统一于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下的,因此,在法治与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价值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借助于法制得以体现出来,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的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制定须能够体现出民众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与尊重.因此,除考虑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外,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要融入中国民众当前的日常生活伦理,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重新审视法律与道德在伦理上的关系,以期在硬制度与软制度各自拥有独立空间且能够实现良好互补的前提下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判例法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并非没有判例法传统,古代法律中也有类似于判例法的制度和原则.判例法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弥补法律漏洞,填充法律空白.在中国的法治环境下存在着判例法生存的空间与土壤,因而应改变过去对判例法的看法.判例法并没有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它是在严格权力运行程序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回归.应该在成文法框架内,确立制定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梁毅 《创新》2008,2(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统领各项政法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也理所应当是检察实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检察实务中必须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切实解决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执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用军 《社科纵横》2009,24(4):83-85,101
修订后的《律师法》扩大了律师的会见权和阅卷权,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侦检部门的普遍抵制,这种现象的形成本质上是司法人员的职业伦理发生了集体失语。原因在于修订后的律师会见权和阅卷权直接影响了侦检部门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私益,司法人员的职业伦理偏离了社会公义和法治理念,这是现代法治社会法律人所不应该有的伦理失范。故应当从法治理念、法学教育和自身教育几个层面上进一步加强法律人的职业伦理建设,这是法治国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平  顾伟 《社科纵横》2009,24(4):69-70,7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现阶段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中国实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是杜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与"德治"精神理念的归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法制与道德演化进程的简单描述 ,重点论述了单纯依靠“法治”和“德治”的局限之处以及法、德结合而治的必要性 ,最终以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法治”与“德治”的精神内涵为契入点 ,为二者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本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社会运作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既使传统社会的环境法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同时也为环境法治理念的更新与实践转向提供了契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环境法也要在立法理论与实践方式上实现自觉地更新与转换,具体应包括:提升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把预防作为环境法首要的调整方式;强调国际合作在环境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法治建设历史久远。在国家和海洋法治建设大背景之下,从"法制"到"法治"的形式要件为理论出发点,海洋法治建设的实践随着其自身的建设发展而不断演进,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史征程,创造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宜的法律环境来支撑和保障。中关村科技园区法治环境的建设需要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完善知识产权和风险投资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法治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钱福臣 《求是学刊》2003,30(3):79-82
我国新时期的法治理论与实践,虽大力弘扬依法办事的理想法治状态,但法律控制模式却是一种纵向的线状控制模式,其实效要以人性善作为最终保障,仍是一种人治模式.西方的法律控制模式是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状控制模式,其实效以人性恶作为动力和支撑.网状控制模式是西方法治的经验结晶,是法治的生命形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我国法治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0.
江启疆  康世强 《探求》2011,(3):102-106
“幸福广东”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它要求政府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确立社会正义法治理念,并以此制导政府行为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权行为;另外,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地方立法,为建设“幸福广东”打造一个法制保障平台,以保障“幸福广东”建设在具体项目上有法可依,给予“幸福广东”建设以强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