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各种户籍制度改革理论大多基于对户籍制度内涵与外延的扩大化理解,把本来只具有行政法属性的户籍制度泛化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从而给户籍制度改革带来思想障碍。科学定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从法理学层面探讨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平等、自由、秩序、效率,是户籍立法价值取向的多个取舍目标。如果把平等作为目标,会使户籍制度偏离其应有的功能定位。实现迁徙自由、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两个价值目标,现阶段还不具备可行性。提高户籍管理的效率,维护社会秩序,应该成为现阶段户籍立法的价值追求。构建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框架,需要我们根据国情,以秩序、效率作为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调整户籍制度的内部结构,理顺户籍制度的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2.
洪赟 《社会》2002,(8):21-23
户籍制度改革旨在加强人才的合理流动 户籍制度可以说是我国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1958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由此而生成.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与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与户籍制度改革刘铁1最近一段时期,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引起各方重视。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开始提到政府的改革议事日程,一些新的改革措施相继被得到确认;另方面,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出谋划策。这些,非常有助于...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的说来,大部分人认为现行户籍制度是要改革的。而事实上,户籍制度改革已经酝酿了好几年,但进程缓慢。本文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今天的改革之所以止步不前是因为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行制度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最后分析了改革困难重重的深层次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也悄然启动,但改革的方式和力度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那些目前仍然享有再分配特权的城市,自然具有排斥户籍制度改革,限制人口迁移的倾向。相反,那些在市场发育的新情况下,越来越主要依赖自我融资发展经济的城市,则倾向于欢迎人口迁移。因此,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在更大的制度环境内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短期与长期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其户口的不可迁移性。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户籍制度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样通过采取积极推进、分步到位的办法,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7.
王岐堃 《社科纵横》2007,22(6):100-101
现行户籍制度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我国分为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应当看到,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环境中,传统户籍制度已暴露出强烈的不适应性,对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9):78-82
中国35年的改革遵循的是"恶法非法"的改革逻辑,这种依赖权力权威的"非法型"改革过程是伴随法治进步对制度的破坏过程,是伴随政府权力弱化及市场拓展对官员个人权力的强化过程,这与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存在逻辑悖论,难以为继;中国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转向"恶法亦法"的改革逻辑,摒弃以任何"恶"的手段实现自己心中的"正义"都是正当的行为逻辑和"放开搞活权力"的改革思路,通过削权、废规、规范来限权扩市,坚持方向性、操作性、普遍性、持续性、进步性五原则改革"恶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深圳的改革史上,张思平是个名副其实的"闯将"。2003年到2014年,深圳的几任市委书记,都点名张思平来分管这座引领全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改革工作,即使是在深圳这样改革的前沿阵地里,张思平的改革实践也是少见的完整。2015年6月,一份关于深圳改革的"万言书",在深圳党政干部圈内悄悄流传。这份万言书言辞尖锐,痛批深圳陷入徘徊期,干部缺乏担当精神,"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对改革中的问题"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10.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如何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报告回顾了现行户籍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功能和户口的固定性、等级性、价值性等特性,总结了十年来户籍制度已经作出的初步改革,提出了今后改革的近期步骤和长期目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强化户籍制度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功能,转移控制城镇人口机械增加的特殊功能,逐步淡化分配生活资料一类的附加功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牵头。本报告执笔者丁水木,课题组负责人,该所所长,副研究员。参与报告起草与讨论的课题组成员有: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吴书松、许妙发、王莉娟,上海市公安局户政处王景泉,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闻莲芳,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办公室林青山。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4):92-100
甲午战争前,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的爆发被日本认为是侵略朝鲜的"良机",也为福泽谕吉提供了实现其积极鼓吹的"朝鲜政略"的机会。甲午战争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自己的"朝鲜改革论",为日本"改革"朝鲜寻找"正当理由",并为此积极地出谋划策。福泽谕吉的"朝鲜改革论"随着甲午战争的进程而有所改变,大体上追随了日本的对朝政策,其只不过是在其文明观掩盖下的对朝鲜的"侵略论",实质就是使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正当化。  相似文献   

12.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结构性改革始终被视为解决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有效处方。2012年末启动的安倍政府同样意识到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经济结构改革和制度结构改革两个维度统合实施结构性改革相关措施。尽管其中不乏亮点,但因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缺陷,加之改革进程受到传统政治经济运营体系的制约,致使"安倍经济学"所倡导的结构性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这一改革的失败,暴露出日本经济依旧存在政策的"妥协性"与市场的"有限性"等结构性弊端。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很多过程必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才有希望实现.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制约了当前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均衡。对此,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革户籍制度,以解除对农民的束缚,深化财政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发展县城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大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大阵痛,甚至带来"内伤"。这些"内伤"一旦与国内宗教与民族矛盾交织,就会对推行改革形成根本性制约。当前"印度教至上主义"理念持续扩散,极端民族主义势头不断蔓延,莫迪政府推行内政外交新举措面临巨大压力。虽然这些内阁部长辞职的原因各异,且外界也无法确定这些新任部长未来能够多大程度上助力莫迪政府的内政外交,但可以肯定的是,"内阁改组"是莫迪政府在应对国内局势和经济改革遭遇瓶颈时的一个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6.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与面临的困难现行户籍制度是传统计划思维模式的产物,它与市场经济是无法相容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之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行户籍制度将全体国民划分为农业户口的居民(农民)和非农户口的居民(市民)两大部分,并分别给矛不同的待遇,占人口80%的农民(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农民和市民都不代表一个人的职业,而是表示他的身份,且这种身份是终身的和世袭的)被剥夺了在国有单位竞争正式就业岗位和享有领取各种补贴、住房供应、医疗保障和失业救济等等权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制度伦理既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价值目标,又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主观条件,人类对制度的正义追求导致了制度发生变迁,对制度正义的追求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在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现实演变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乡二元结构变迁受着一颗伦理之心的指引形成的伦理路径.改革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中国农村居民长期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要求平等地获得生存权是对制度伦理的终极诉求;改革后,随着劳动时间的合理利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制度的自由价值的诉求,不断地冲击着现有的制度安排,表现出不断的制度变迁的过程.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仍然没有达到制度伦理所需要的价值诉求,由此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给公民尤其是农民以平等、自由的权利;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形成并完善根本解决城乡关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动力,已被改革的实践所证实。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人民生活正逐步走向富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规划了"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只有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使党和国家充满生机活力,才能战胜困难和挑战,顺利实现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整体政府”论——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政府"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国家第二轮政府改革实践的新趋势。文章系统分析了"整体政府"产生的背景与动因,解析其内涵与目标,介绍其基本内容和实践模式,以期对我国政府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回顾了1949年以来中国为实现现代化所走过的道路。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由于没有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依然存在,由此造成的城市化严重滞后,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应下决心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壁垒,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如此,笔者对自己以前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的中国农村作八个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