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与信息》2010,(6):10-10
那些抱怨抽不出时间读书的同志,说到底是没有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追求。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五学”:  相似文献   

2.
皇帝读书     
散木 《领导文萃》2008,(3):140-144
古代中国的皇帝。如果考察他们的读书生活,可分为读书、不读书这两类。继之,读书的,又可分为因读书而成为“好皇帝”(所谓“做稳了的皇帝”)的,以及因读书而成为“坏皇帝”(所谓“亡国之君”)的这两类。  相似文献   

3.
读书二三事     
从古至今,人们一说到读书,总是有很多的溢美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书的好,数不胜数.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读书,是否是看中了书中的“金如意”,也不知道别人从书中获得了什么,有多少?我只知道我在书中获得最多的是快乐!说来我也算一个爱拿书的人吧,读书时常常如五柳先生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4.
话说读书     
书是用文字记载人生和人类社会经验的载体,它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老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的一生,因为只能在有限的社会范围内经验生活,所以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大部分是从书本上来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此功归于书也。 读书,是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是对人的经验的继承,是人的一种高尚情趣。 有人说,读书有三种境界,是谓“为知、为己、为人”,十分精辟。 读书,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修炼人格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自然,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成了人们关切的话题。 关于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5.
组织员工开展读书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较大的效果。为此就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读书?亦即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讲,我们读书大致包括几个层次的目的:一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与解决生存问题有关。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与提高生活质量有关。三是为了国家、集体的发展。这与升华生命的意义有关。明确了读书的这些目的,才有读书的自觉、自励,才会坚持下去,有不竭的动力,不只是一时一事读书,而是天天读书、终生读书,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一个干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生存问题、生活质量问题、生命的意义问题三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坚定地树立起“认真读书学习”的意识,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读书,使读书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必备的内容和乐趣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述了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的基础上,应以自学为主,通过“泛读”、“通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为此目的,还阐述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谈读书     
多年以前,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那时的爱好兴趣,可能就是书了.可如今,各种先进的东西充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所以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爱读书了.因为,音响视频的东西更直观、更具吸引力.那么我们现在究竟还需不需要读书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熟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不读怎么学?我们需要读书,学生更要读书!  相似文献   

8.
中共长沙市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明办、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共同组织的面向全国的“读书达人”大型学习竞赛活动,响亮打出“文化铸就城市,读书点亮人生”的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山东以及湖南各地的3000多名选手,历时近半年的比拼,经过电视海选、笔试和层层淘汰,近日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世界读书日”谈他的读书体会时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说:“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其实,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武夷学院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背景下开展的“读书月”系列活动案例,分析了案例背后成功的因素,同时提出当下阅读推广中需要努力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读书如登山     
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
  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师就出题:《书》。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到“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从“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到“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如意欲前往名山大川的激动,读书的理念深深刻在了脑海里,伴随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凭兴趣读书转向了自觉读书。  相似文献   

12.
张昌辉 《科学咨询》2010,(18):121-121
初中思品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有一个本质功能——育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说来,思品课非但不能“死”,还要倾力让它“活起来”,要让思品课有吸引力,有活力,让学生喜欢。基于此,思品课教师必须围绕上述成因,突破旧教法,实践新课改。  相似文献   

13.
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没想到,今年的“世界阅读日”没有成为一年一度的“读书秀”,即没有热闹一两天就过去了,而是至今关于读书的话题依然占据各大媒体和网站的要闻位置,讨论不休。其中,干部读书问题,成为这个专题新闻中的主要新闻。  相似文献   

15.
日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他谈到读书的目的、内容、方法,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三个主要问题。苦口婆心,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梁煦 《经理人》2007,(6):62-62
与年轻同事沟通时,既欣赏其蓬勃的朝气,也经常要他们克服“书呆子”气。自己曾是典型的书呆子,即使在企业历练了十几年后的现在也常常流露一些“呆气”出来。细思“呆”之所在,可归为读书时养成的一些“尽信书”倾向,倾向久之成为一些情结。今撷取几点记之,与科班出身的年轻同仁们共勉。  相似文献   

17.
黄金旺 《秘书之友》2008,(10):15-17
张溥少年时代虽然喜欢读书,但记性不好,读过就忘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即每读一篇文章,就抄写一遍,朗读一遍,烧掉,再重抄一遍,又朗读、焚烧,如此反复,坚持七遍,直到记牢、背熟为止。因为这个缘故,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就叫《七录斋集》。他这种独特的读书方法使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终成为明末著名的文学家。他的那篇《五人墓碑记》成为《古文观止》的名篇之一,被选编者评为“当与史公伯夷,屈原二传并垂不朽”。  相似文献   

18.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个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稍显陌生的节日,已经悄然走过了20年的历程。
  近日,多家机构的阅读调查已经显示,电子书正在逐渐取代纸质书,成为人们阅读的最主要途径。在这个数字化阅读、碎片式阅读蔚然成风的时代,中国人的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和以往捧一本纸书安静阅读相比,现在的人如何读书?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究竟有着怎样的读书习惯?而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民阅读”,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成锡锋 《决策探索》2009,(17):80-80
最初的读书兴趣源于好奇,因为书可以满足好奇心。而后来则更多了自觉的因素,因为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告诫,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宁“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话,更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兴趣。于是,工作多年我读书不辍,书给我以营养,哺育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20.
我们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深入探究“创新学习”的课堂模式,进行了“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实验,我们提出了“定向激趣、自学生疑——问题引导、探索讨论——领悟导思、合作释疑——练习巩固、反馈补救——拓展迁移, 实践创新”的“导读——导议——导思——导练——导创”的五导教学法和“五导五自”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向激趣、自学生疑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基础就是学生读书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