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认为在智能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二是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其中,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日常生活化建构;二是非日常生活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建构的实践路径在不同层次中有不同呈现,包括围绕历史、 现实、 虚拟等场域转换进行日常生活化建构;围绕民族、 社会、 国家、 人类等层次域转换进行非日常生活化建构;围绕数字生活构建数字思想政治,依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体能力,积极开展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毫无疑问,智能教育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131-136
新时代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的时代要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构建多学科交叉"合力育人"机制的现实要求。马恩经典"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实践经验以及网络新媒体提供的技术支持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生态建设"、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生态环境"以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0):158-16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导。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同辈群体五个因素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五位一体"模式强调突出学校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家庭、社会、大众传媒和同辈群体各因素的协同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4):132-13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美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美育为参照发现问题并运用美育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严妍 《生存》2020,(9):0110-0111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及教育方式要面向生活、社会,倡导学以致用。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结合相关 的教学经验,本文就从搭建生活与教材的桥梁、 走出学校小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创 设教学情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和重视课后的延 伸迁移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新媒体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会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增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两微一端"为载体,旨在研究"两微一端"网络新兴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从实践与理论层次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慧玲 《学术交流》2008,(1):118-119
思想政治的"有效性"不应该再是简单的回归"实际"、回归生活,而是应该将其置于今天中国社会大的教育背景之中去思考、将其置于生活的本质中去思考、将其置于人的需要中去思考.只有这样的致思理路,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信息化优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高校在信息化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12):132-136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回归生活世界是针对当前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育人的本体性价值而提出的,旨在通过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的思想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体现了全面性的特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定位与实践旨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主体性、层次性等原则,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体验教育、在坚持普遍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统一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促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主体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8):123-126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存在着定位模糊、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规范、政治意识不强、缺乏影响力等问题,需要强化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要遵循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优秀传统方法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以及"微"中求"大"、"微"中求"特"、"微"中求"真"和"微"中求"实"的原则。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要建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者的"把关"机制、"网络红军"的培育和引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过程管控机制和平台运营的评价考核和效果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源于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孤岛"困境,特别是解决传统思想增值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为了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全面育人效果.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问题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具有科学的"唯物辩证主义"理论基础,具有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统一的历史逻辑,以及做好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现实依据。但在现实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把"事"不准、与"时"不近、就"势"不为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社会思潮"因事而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立足时代变化"因时而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运用信息媒介"因势而新"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应认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疫情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重大疫情的重点,通过主体实践、方法实践、途径实践、保障实践和教育实践来构建"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舆论调控与管理能力,深化网络思想引导和沟通措施,落细落实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善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多角度网络教育,积极有效地应对重大疫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时代需求,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多样化、人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体化、平等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灵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渗透化、互动化。从四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范式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究,希望可以以此为方向,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6.
程兰华  闵琳芝  李明珠 《创新》2019,13(1):111-118
近两年,我国媒体融合走向多元融合、融合升级的新阶段,呈现出移动优先、交互升级和融合集群的新特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分享形式,媒体融合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在联系。一方面,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了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同时,媒体融合的发展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回归内容本源,实现内容营销,多元化教育渠道,加强顶层设计,丰富教育手段,提升师生的互动合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终极价值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可以幸福度过一生的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教育既是其重要的一环也是其重要的载体。文中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使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上海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通过对校园文化载体、生活园区载体、学生社团载体、网络载体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何生全 《社科纵横》2007,22(12):174-175
通过对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回顾,认为终身体育、技术技能、体质教育、规范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等等众多的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充实和构建,对学生是全面、综合的体育知识学习。但是在实施体育教育的同时,大学体育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只有在学生体育综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服务学生生活、维护协调学生身心为目标,创建和谐的学校体育环境,以多种多样的体育参与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接触,体育才有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后续效果,体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班秀萍  李瑞林 《唐都学刊》2011,27(4):122-1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在全球化趋势下公民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旨在厘清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索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以利于高校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