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邹长虹 《社科纵横》2005,20(6):257-258
本文根据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首先对衔接和连贯的理论进行探讨,继而对衔接和连贯的关系进行阐述,并结合实例分析衔接对篇章连贯所起的作用和掌握这个理论对理解文章深层涵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度对跨国公司的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总体上是利用与限制并举。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中间产品、基本消费品、信息技术和商业部门;进入战略以绿地形式和合资形式并重;品牌、技术、股权和管理能力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跨国公司对经营业绩总体比较满意,但同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工制度改革滞后及随意设置安全壁垒等问题。我国应当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区域导向,建立和健全对跨国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社会大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对儿童福利院的硬件改善上面,希望通过对福利院硬件设施的升级和完善,表达对孩子们的人文关怀,通过对他们肢体的治疗和康复,使他们感受到幸福和周围人们对他们的关切。遗憾的是,在这种善良的背景之下,人们发现福利院的孩子们并不象想象得那样对社会心存感恩,而是多数表现出个性的缺乏和社会性失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之谜解答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实质就在于对资本逻辑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灵魂和最高原则的否定和批判。正是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剖析和诊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展开了对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幻象和现实运作的双重瓦解和批判,从而实现了对超历史的形而上学和非历史的资本主义神话的双重终结。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对党的监督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监督的理论和实践,精辟地论述了实现对党的监督的重要性、有效形式、途径及保障,为加强对党的监督,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做出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关于加强对党的监督的思想,对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及其他监督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藤虎丸和竹内好对日本反省和批判思想是一致的.伊藤虎丸继承了竹内好强烈的现实感和反省意识所构成的主体精神的自觉,对鲁迅及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是立足于对日本近代化的反省与批判上,包含着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竹内好不同的是,伊藤虎丸是从对战后日本现实问题的反省开始他的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也是对"战后民主主义"的再确认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鸿 《唐都学刊》2004,20(4):25-29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在于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进行合理调控 ,即对过去的实践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重建 ,对未来的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实践合理调控的实现需要具备主体、客体、中介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条件 ;实践合理调控的实施是一个从实践反思、实践理念的重构到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再到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日本学刊》2003,(4):127-139
日本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即进入了日本所说的人口“少子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影响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人口的减少和出生率的下降 ,将进一步加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对日本社会老年赡养负担及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年龄结构及劳动力供应、对教育领域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日本近些年来试图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采取改革和充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各种制度措施 ,并为提高生育率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3):5-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态度坚定、领导有力、成效显著,对腐败出重拳、发实招,一连串"老虎级"、"苍蝇级"的贪官落网,民心为之一振、风气为之一新。本文对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呈现出的若干特点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展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动真碰硬,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磁兼容分析模型、宽带PLC系统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和PLC对无线通信的影响等方面,就PLC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进行分析,并测试其有效性.现时,对该频谱管理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对宽带电力线对无线广播通信频率干扰的分析,我们对宽带电力线干扰的机理和防治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如何加强对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特别是像宽带电力线通信这类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是无线电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矫正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服务对象的关注往往更多地放在就业和增强法制观念上,而对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关注不够。为了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质量和效果,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甚至超过介绍就业。只有使服务对象的家庭和谐了,有了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才能更好地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认知均基于人们对该情感的身体体验和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同时又受各自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即英汉“悲伤”隐喻具备具身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认知共性进行阐释,并从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视角探讨二者差异性的成因可以对英汉语中的“悲伤”隐喻有系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侯旭东 《社科纵横》2010,25(1):106-107
本文将莫迪里阿尼的生平和艺术创作进行了联系和分析,试图对莫迪里阿尼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予以解读。通过对他作品中呈现的抒情主义和象征主义这两种基本表现方式的分析,感受艺术家对现实语境的感悟,以及他对人性情感的终极思索。  相似文献   

14.
杜宇 《学术交流》2003,(10):26-32
作为经济犯罪的概念海外和国内学者对统一归纳和梳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犯罪概念在本质上只能是刑法学概念,而不能是犯罪学概念,从而在界定的路径和方式上予以了根本性的廓清。进而,对经济犯罪的"本质结构"展开了讨论,并对经济犯罪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扬弃了洋务派的器物科学观,对科学的本质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科学方法和精神也有所认识,并以之为武器对中国古代科学观中的一些消极倾向进行了批判。康有为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政治变革主张,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他对科学和民主进行了探讨,成为五四科学观的先声。康有为的科学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从金 《社会》2007,27(1):180-180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证主义的态度上,在对学科分化的理解上,以及对价值倾向的偏好上,米尔斯都表现出很强的后现代转向。然而他对现代社会学的批判是立足于古典社会学传统之上的,并没有完全放弃现代性,这使他的思想有别于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处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这样,通过对《社会学的想像力》进行再解读,似乎可以把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在逻辑上连接起来,表明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9):28-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明确地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邓小平法律思想的来源、内容及时代价值,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谢文郁 《求是学刊》2003,30(4):5-12
路德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对路德思想进行生存分析 ,揭示他的宗教体验和思想活动的内在张力 ,并展示这一张力在思想史中的力量。我们注意到 ,路德一方面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另一方面在思想上却激烈地批评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言说体系 (即罗马教会神学体系 )。考虑到路德是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下发动对主流思想体系的攻击的 ,追溯其内在动力对我们理解西方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就是关键的一步。本文讨论了路德对权威解释的破坏和对平等解释权的倡导 ,发现其中的理论基础乃是他的许诺恩典论和良心说。然而 ,当我们分析他的良心说时 ,却遇到了隐含在他思想体系中的双重权威问题。这便是我们指出的路德的宗教体验和思想活动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9.
范进军 《学术交流》2002,(6):134-137
辛弃疾的爱情词创作不仅数量多 ,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了和妻子的爱情外 ,词人还存在着与侍妾的爱情。辛弃疾的爱情词抒写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对已逝爱情的追忆和对意中人的思念 ,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由于对专名不同表达方式的替换而导致的句子思想发生变化,引起了他的困惑,通过对专名及句子的意义和指称的区分将弗雷格的困惑得到解答。重点在于对意义和指称的解释,以及对为何从句中同一专名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对句子思想发生改变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