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所谓全能人才是指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的通才。 相似文献
2.
选用干部是各级党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经常讲,改革、发展、执政党的党风等等都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看干部问题同样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干部用不好,各级领导班子配不好,党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因此,选任干部一定要坚持“四化”方针,坚持正确的导向,要讲党性,讲原则。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不同需要,对疑罪的处理也有不同的方法与原则.纵现中国古代刑法史,自从奴隶制国家产生后, 相继经过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疑罪的处理原则也大致经历了"罪疑从神"、"罪疑从赦"、"罪疑从轻"、"罪疑从赎"、"罪疑从实"的历史变迁.本文对上述各原则的利弊进行浅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官适其职”的基本思想,就是指用人时,所选择的人员要比较适合所适用的职位。按照一般的说法,就是要“用人所长”,将其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在《文子·自然》篇中,古人将人才分为五类:勇、重、贪、廉、信。一曰勇。勇者可令进斗,不可令坚持。二曰重。重者可令守固,不可令凌敌。三曰贪。贪者可令攻取,不可令分财。四曰廉。廉者可令守分,不可令进取。五曰信。信者可令持约,不可令应变。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在出山之前,在面临自己一生命运,作出抉择的时候,毫无疑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相似文献
7.
领导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治国之道的核心所在。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用人之道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在古代史书中有大量记载。借鉴古代用人之道,其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地把全社会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囊括其中,以加快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地、各单位都在运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从公务员考试的大热,到领导干部公选的激烈,甚至学校教师职工的入编,也必须遵循"凡进必考"的规定。综观我国数千年历史,历朝历代推行考试制度的主要目的皆在于求贤,那究竟政府(单位)如何才能从考试制度中获得真才呢?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体说来,中国古代的人主(多数时候指君主,有些时候指没有成为君主的集团首领)用人,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明主用贤才模式;其二,庸主用庸才模式;其三,变昏明主用奸才模式。这三种君主用人模式,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巨大。比较这三种用人模式的优劣,对今天中国改革用人制度、推进社会进步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有不少民营企业在用人风险管理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对民营企业的用人风险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对企业的用人风险管理提供了务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如何公正选人用人是古今中外执政者面对的历史课题,也是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事关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此,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看到,在显性文本条款制度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变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相信变迁是不可逆转的、不可抗拒、不可消除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各个时期提出的有关社会变迁的思想,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在现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比较详细的论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五位思想家的社会变迁思想,并做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17.
18.
19.
服饰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种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服饰蕴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思想,服饰的面料、款式、纹饰、配饰体现着我国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