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域风情由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构成.中国地域广大,传统地域风情具有多样性.其形成和嬗变原因既各不相同,又彼此关联.政治导向、自然条件、社会环境、要人影响在地域风情形成过程中作用突出,而移民、迁都、交通条件变化和官员行政作为在地域风情嬗变过程中效应明显.自然生存环境很难人为改变,而风俗人情既由生存环境决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反过来影响生存环境.传统地域风情的不同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基本原因,对推动中国当代社会的平衡、互补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研究传统地域风情,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按照规律行事.风俗人情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推动当代社会的地域平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当作基础工程来做;自然生存条件是很难改变的,因而推动当代社会的地域互补发展,要因地制宜,构建若干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模式.社会进步的平衡化、互补化的基础是发展.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基础策略;另一方面,加快社会进步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地域自然条件出发,选择发展模式,确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卞敏 《阅江学刊》2011,(2):39-4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也有其特色文化。城市作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说,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的。地域文化体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而城市发展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特色又积淀、留存下来,成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个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她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域福利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高速经济增长促进了日本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发展停滞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使福利国家体制面临严重挑战。地域福利作为代替福利国家的新的理念登场。日本开始探索从福利国家体制到地域福利体制的转变。地域福利以居民为福利主体,调动社会福利协会等福利组织,形成新兴的"地域共同体",及时有效地为地域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多样化的福利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福利的形成过程及地域福利的理念及内容、地域福利实施体制,并对地域福利的核心老年人地域福利进行了阐述。地域福利作为一种协作模式,将对中国发展社区福利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大路  谷晓红 《学术交流》2007,(11):174-177
某特定地域衍生出来的所谓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样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审视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地域性是对地域文化的本质审视;丰富性是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审视;亲缘性是对地域文化的情感审视;稳定性是对地域文化的价值审视;动态性是对地域文化的历史审视。把握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正确认识地域文化,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晏云鹏 《社科纵横》2006,21(7):149-150
共同地域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共同地域又是民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共同地域在民族形成、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揭示了民族形成、发展与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民族共同地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人群,龙江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志向,构成了龙江地域文化的精髓。回溯历史演进过程,龙江地域文化是从纯朴自然的生存文化逐渐过渡到创业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是创业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且分为大、小两个范围。北京大地域文化包括旧石器文化、都城文化、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长城文化和京剧文化等11种。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7):136-140
金代山东地区文化昌达,人才辈出,但因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走向因素影响,山东文士不断经历着空间的流动与变化,体现出该群体空间流动性大,崇圣、重理、轻死及重视教育、注重乡土观念和发展家族文学等地域特色。区域教育发达、文化多元的良好求学环境和深厚的文士阶层基础及文士们强烈的爱国爱家使命,是山东文士地域特色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而不同时期外地文士的交游与回归,又一步推动了该地域特色的形成。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地域特色及成因,必将对金代与山东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启迪与推动。  相似文献   

10.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13,29(4):33-39
东汉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东汉虽然已经建都洛阳,但长安文化仍然对东汉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长安作家是东汉地域文学的代表,通过爬梳有关史料,对东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9城、52位作家的创作事迹和地域分布做了考证整理,并进而总结了东汉长安文学四个方面的创作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平  黎熙元 《社会》2008,28(5):41-57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可以反映形成该地名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北京地名与北京早期的民族接触、移民历史、思想观念、世俗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北京地名反映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6):146-147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人文历史资源、地域文化是彰显地方特色的名片。承载过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成纪文化等的静宁县,具有文化资源性优势。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当地文化繁荣与发展,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3,29(1):101-105
清代中晚期,政府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进行移民和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这种掠夺性经营西北的方式,使得很多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被开发出来,西北的环境在清中晚期持续恶化,成为当时全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呈现级差地域特点的自然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土地贫瘠化的加剧,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给清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残破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宗族与地域社会——清中叶江西万载书院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的万载县,在清中叶的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兴建书院的热潮,地方宗族也参与其中。宗族参与的方式是以创建族学书院为主以及购置学田、奖以花红盘费、创建试馆等助学措施。宗族创建书院的资料在县志和族谱中均有记载,但各有侧重。县志中收录的族学,强调的是作为书院教的一面,同时也是地方宗族实力兴替的一种体现。族谱中收录的族学,突显的是其养的一面,甚至因此纠缠于义学与义田的兼行分理纠纷之中。宗族组织的积极参与地方教育,与同时期活跃的族群、士绅等群体,使得地域社会的凸显成为清中叶的时代特征之一,有助于帮助理解19世纪以后大历史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与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三秦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等自然环境对三秦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三秦文化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对于振兴和建设当今的三秦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峰 《日本研究》2004,(2):84-90
从迈克尔·林顿创建的"地域货币交易体系"(LETS)到"恩德的遗言"在日本发表,日本社区治理的地域货币路径展示了一种循环、生态的功能.首先,一种循环、生态的地域货币,它构筑一个地域内资源循环型经济体系.其次,地域货币与传统货币并行流通,是社区走出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地域货币以NPO等自愿者活动为载体,构筑一个客观评价NPO的制度结构是扩大地域货币经济规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何梅琴 《社科纵横》2014,(4):98-101
《诗经·国风》中的伏牛山地域民歌,主要集中在《周南》、《召南》、《王风》、《郑风》和《桧风》中。其中,既有温柔敦厚的情感表达,又有率真奔放的爱情诗歌,还有缠绵悱恻的忧思情怀。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伏牛山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活动及文化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完善民事地域管辖制度有两种基本思路:在法典中细致全面地规定民事地域管辖制度,或者通过法典和司法解释共同构建地域管辖制度。民事地域管辖制度的建构不可能完全由法典来完成。在完善民事地域管辖制度过程中,需要纠正司法解释规定民事地域管辖制度时存在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域文学研究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界的热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作为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段,元代文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这已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成绩卓著。本文试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总结性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