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大学中文系王钟陵教授以一部“展示四百年民族心灵”历程的《中国中古诗歌史》刚取得成功,这位在学科建设上锐意开拓的中年学者又将研究的方向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原始文化研究,短短几年铸就了另一部同样处于学科前列的60万言大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出版社1991年12月版)。1 这是一部纵揽古今、横贯中西、学科交错、恢宏博大的理论著作。作者为这部巨著确定的论旨是:“从思维及其发展的角度,亦即从深层心理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上,来探究中国前期文化特色产生的必然性,并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对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作出说明”(《序言》)。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探源工程。众所周知,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每个民族(不管这个民族有没有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化,且每个民族的文化又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作为文学的民族接受,典型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诸多客观规律。本文通过对文学交流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是一种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以来,王立教授的主题学研究,在国内外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等反响广泛的专著之后,他近来出版的《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以下简称《复仇文学主题》)为学术界填补了一项空白。《复仇文学主题》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多方面溯源清流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厘清、描述了诸多复仇作品之间的承续关系;论述了复仇文学同传统文化一些重要分支的关联;发掘了作品所反映的作家复仇观念及情感心态;分析了复仇心态的动因及其情绪泄导、心理补偿功能,复仇动机的传奇质…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大学马绍玺教授(回族)撰著的《在他者的视域中——全球化时代的少数民族诗歌》一书,2007年8月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6万字。马绍玺是一位年轻教授,还是一位诗人和民族文学青年批评家,曾出版过几部诗集,发表过数十篇民族文学研究与评论文章。马绍玺  相似文献   

6.
《穷愁志·文章论》集中地反映了李德裕的文学观,在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其真伪问题,后人却有不同看法,而在内容的具体阐述,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章论》以及李德裕代表的文章观。首先考证了《文章论》的真伪,认为当属李德裕所著;其次辨析《旧唐书·武宗纪》中论及李德裕文学观的相关材料;最后,结合当时的文学思潮,分析了李德裕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史》(系列)为郭预衡教授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包括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130万亩、一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50万亩、五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300万言、六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00万言,总计十六卷约800万亩。因其卷快浩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分期分批粹行。这部系列丛书堪称体大思精、肆外闽中,立论新颖,涵盖全面,史料丰赠。它提供了丰富的最新研究信息,注重于阐述中国文学自身和汉语文章的民族传统特色;从史的角度上o仑,对文学的发展变化,侧重其不同的时代特…  相似文献   

8.
<正> 刘彦和在《文心雕龙》中,专门有一篇题为《丽辞》的文章,讨论中国文学中的对偶问题。尔后,随着骈文的流行和格律诗的发展,许多人对文学中(主要是诗歌)的对偶艺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宏法大师的《文镜秘府》中所列举的二十九种对,即可看出古人对诗歌中的对偶,是如何刻意追求!但是,前人研究对偶,多半只停留于形式技巧方面,很少从理论上去研究;就是在今天,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不够。因此,当我读到李淼君翻译的古田敬一教授的《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一书时,感到由衷高兴。这部著作在我国出版,一定能促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其实,文学中的对偶艺术,并非中国文学所独有,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根据不同的语言文学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9.
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以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为历史经线,以少数民族文学为核心焦点,以"历史与书写"、"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差异与表述"、"地理与想象"、"迷狂与信仰"五大主题为坐标点,全方位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纳入到了中国现代转型的框架中加以思考,实现了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完整的图景"的目的,显示了学术视野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宏大完整性及学术前沿性。但此宏大的研究构架,又可能在无意识间放逐了研究的焦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视野宏大繁复、学科交叉多样的论述中,少数民族文学"本身"发展的轨迹却可能被材料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10.
谷斯范是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登上文坛的一位具有清醒现实主义精神的通俗文学家。本文论述他的通俗文学作品《新水浒》所蕴含的批判意识与更新意识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严肃文学作品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论及《新水浒》在20 世纪中国文学第二次调整与转型期间的文学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认为,当一个或几个有洞察力的批评家根据当时最受崇尚的文类来定义文学的本质和地位时,一种原创诗学就发展起来了。西方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戏剧定义文学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摹仿—情感的"(mimetic-affective)诗学;日本和中国的诗学是以抒情诗为基础的,是一种"情感—表现的"(affective-expressive)诗学;世界上没有一种诗学是建立于叙事文学之上的。中国原创诗学是《诗大序》。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为何中国原创诗学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上,并认为《诗大序》之前的古代诗论,特别是孔子和司马迁的诗论,也是中国原创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汉学家石川三位男教授在研究《诗经》、《楚辞》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举实例对石川教授将文化人类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来的学术路径作了说明。文章希望中国学人能从石川教授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中吸取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新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以其宏阔的研究视野,新颖的理论角度和富于创见的文字描述而使方兴未艾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论纲》一书的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编写体例上的大胆创新。作者既不象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那样从一个个文学社团流派入手,对每个文学流派从微观上进行具体考察和详细剖析;也不象殷国明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那  相似文献   

14.
在艰难寻求着新路的学术界,王钟陵教授确乎是一位开辟崭新境界的高手。继七十万言的《中国中古诗歌史》之后,王钟陵又推出了一部六十万字的新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前一本书从民族思维发展这一制高点出发,展示了中古时期四百余年间的民族心灵,取得了文学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这本新著则在人类文化的阔大视界内,探索人类文化—心理能力的形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遗憾:由于两岸政治的长期对峙,致使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一翼的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严重缺失。为此,我们急切呼吁台湾文学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台湾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脉;吸纳台湾文学是拒斥文学台独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6.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同志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以下简称《黄文》、载《文学评论》一九八五年第五期)中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并通过对历史的“选择、取舍、删削、整理、组合、归纳和总结”,论述了中国文学怎样走向世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主题、现代美感特征以及由语言结构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进程。最后,阐明了他们赖以建立新概念的“新方法”。文章的探索精神是宝贵的,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许多见解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例如,他们力图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内在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和发展的影响。《史记》传记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对后代小说家影响深远;《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段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史记》记传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一九○○年《火花报》第一期上发表的《中国的战争》一文,就帝国主义国家联合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的事件,要求俄国工人阶级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对社会主义者如何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也是当时世界工人运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光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不能不谈《庄子》;研究中国的文学发展,也不能不谈《庄子》;而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尤不能不谈《庄子》。这不仅是因为“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也不仅是因为《庄子》一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而是因为用今天的小说观念反照《庄子》,可以清楚地发现:《庄子》对于“小说”的诠释,《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章,不受任何拘系的艺术想象,已经具有了后世小说的基本因素,基本特征,对于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作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水浒传》无论是人物的成长历程、故事的发展轨迹,还是作者灌输在作品中的思想,采用的都是圆形循环式叙述结构,这种结构是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在本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